分享

战国系列185:义之所向 虽死无悔

 陆一2 2020-10-12

接演前文。荆轲刺秦,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场刺杀戏。在司马迁所写的《刺客列传》中,他先后写了曹刿、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五个人的故事。这里面每个人的事迹那都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但在中国历史上,荆轲的知名度是远远高于前四位的,这其中的原因呢,可能是因为他刺杀的对象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或许是因为他留下了一句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在这儿啊,我们不妨对荆轲这一次刺杀行动做一个分析。这次行动之所以会失败,首先是因为太子丹操之过急,对荆轲不够信任。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既然已经把重任交给了荆轲,你就不该三番五次地去催,这个在很大程度上是打乱了荆轲的计划的。

其次是担任副手的秦舞阳发挥失常。这太子丹啊,原以为秦舞阳十三岁可以杀人,那应该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热血男儿,可是没想到一进到秦王的宫殿这腿就软了,根本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当然,这一点啊,我们之前也说过了,其实呢,不是秦舞阳没胆量,只是这嬴政的气场实在是太强大了,那不论换作谁,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会心惊胆战的。

∆ 易水湖

最后一点,那就是,从司马迁的描述来看,嬴政拔不出宝剑,绕柱子跑,这荆轲在后面是穷追不舍,可是却一直没有得手,这似乎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荆轲本身并不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至少绝对不是聂政那个级别的。不过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荆轲绝对是一个胆识非凡、义薄云天的大侠。

荆轲虽然死了,但嬴政每每想起那天发生的事情,仍是心有余悸。在秦国统一天下后,嬴政下令搜捕太子丹和荆轲的同党,而高渐离呢,作为荆轲的至交好友,不得不隐姓埋名,躲藏在一个小县城里,给人家当长工。

这话说一日,高渐离干活干得累了,听到主人家里来客人并且在堂上击筑。这高渐离听到筑声,便停下来听上半晌,可是听着听着他突然开口了:“哈哈,这位客人击筑,还算是中听,但是有好几个地方明显没有处理好,显得生硬了许多啊。”

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堂上的客人惊讶地说道:“没错啊,这曲子我是刚学的,有好多地方还处理不好,先生应该是行家,还请先生指教一二。”

∆ 乐器 筑

这高渐离呢,也不客气,于是当场演奏了起来。这一曲终了啊,满屋的客人都鼓掌叫好。这主人呢,也是非常的高兴,于是呢,就拿酒菜来,与高渐离共同把酒言欢。您知道,这高渐离啊,本身就是个酒徒,这两三杯好酒下肚,这豪气就顿生了,他一边击筑,是一边高歌,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和荆轲合奏的那种状态。这筑声啊,幽远而悲壮,客人听了,无不是动容落泪。

可是,这件事情很快便传到了嬴政的耳朵当中。嬴政听后很是感兴趣,于是下令召见这位高渐离。来到秦宫的高渐离在秦王面前演奏了一曲,可是,当他演奏完之后,突然有人认出他来了:“这不是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吗?”

在得知高渐离的身份后,嬴政觉得很是为难。按照他当初下的命令,高渐离是列入在杀头之列的。可是高渐离的演奏实在是太精彩了,那绝对是当时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基于此,嬴政动了惜才之心,可是命令是自己下的,这人才又舍不得杀,该怎么办呢?这思来想去,嬴政想出了一个法子,什么法子?他命人用熏香弄瞎了高渐离的双眼。你想啊,这一个瞎子,对自己还会有什么威胁呢?

∆ 击筑

此后,嬴政几乎是每日都要让高渐离为自己击筑。这一来二去,嬴政便渐渐地放松了警惕。

有一天,嬴政正听得入迷的时候,这高渐离啊,突然举起了筑,狠狠地向他砸了过去,可惜啊,由于眼睛看不见,没有打中,倒是把一旁的铜柱砸出了一道深深的凹坑。原来啊,高渐离早已经把这筑里面灌满了铅,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不用说,高渐离一击未中,那很快就被当场斩杀了。

比起那些义薄云天的刺客,这高渐离啊,不过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乐师,况且他也从来没有动过杀人的心思。但他却在荆轲死后,执着地继续着生前好友的事业,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奇怪,同时也是最让人敬佩的一位刺客。

毕竟,不管是报恩还是报德,在《史记》当中每个刺客几乎都是为了权贵去行刺的。而唯有高渐离,仅仅是为了情感,为了友谊,他就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说到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那段往事,在易水岸边,高渐离白衣白帽击缶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