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浅谈——四象的天文原理

 最好的爱是陪伴 2020-10-12

大家都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阴阳,而两仪所生的这个四象是什么呢?在《易经》之中,这个四象事实上就是6、7、8、9,这4个成数可以代表阴爻、阳爻的成数。这在上文已略有提及,现在就来讲讲四象的天文原理。

一、《易经》中四象的推算原理

《易经》中四象的运算原理与蓍草起卦有关,也就是大衍筮法。推演过程如下:

取五十根蓍草(因大衍数为50),然后抽出一根不用,(1为太极数,虚设而不用,只用到大衍50数中的49就可推算世间规律)。接着把四十九根蓍草在手中任意分为两部分,这叫“分二以象两”(两仪)。左手的一份代表天,右手的一份代表地。然后从右手的一份蓍草中任意取出一根,放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中间,以象征人,这叫“挂一”,这时就有了天、地、人三才。接着,以四根蓍草为一组,先用右手数左手的蓍草,再用左手数右手的蓍草,这叫“揲四”。“揲四”是象征四时的意思。(四象)

四根为一组分数左右手的蓍草,必有余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余数最多为四),这时把左手蓍草的余数放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把右手蓍草的余数放在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这叫“归奇”。这些余数象征积余日以成闰月。

“挂一”的一根蓍草,再加上左右两边“归奇”到左手上的蓍草,不是五根,就是九根,放在一边。这算完成了演算的第一道程序,称为“一变”。

第一变之后,蓍草的总数不是四十根,就是四十四根。再把这些蓍草合在一起,同前边一样程序,做出“分二”、“挂一”、“归奇”,这是第二变。

第二变之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再进行第三变。

三变之后,余下蓍草的总数可能是36、32、28或24,最后再用4去除这个数,如果商数是“9”则是老阳,如果商数是“8”则是少阴,如果商数是“7”则是少阳,如果商数是“6”则是老阴。这样,经过三次演变,最终才得到一个卦爻。

我们知道,一个卦共有六个爻,所以得到初爻后,还要重复上述的运算,总共需要经过十八次的演算,将每爻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排列,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卦。

以上大家只需记住六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即可。

《易经》浅谈——四象的天文原理

二、龙马河图

河图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国人印象中的非常神秘的古代传说,其实河图就是由10个数字组成的,在北方有1和6,在南方有2和7,在东方有3和8,在西方有4和9,在中央有5和10

《易经》浅谈——四象的天文原理

结合上文不难看出,河图中北方的1和6代表水,因为水的生数是1,水的成数是6,南方的2和7代表火,生数是2,成数是7,东方的3和8代表木,生数是3,成数是8,西方的4和9代表金,生数是4,成数是9。中央的5和10代表的就是土,生数是5,成数是10。

在天成象,四季与河图得关联原理

在古人观星的漫长岁月中发现,如果只观察太阳,那么只能得到一天之中的时间变化。如果只观察星空,那么只能得到一年之中的比较模糊的季节变化。只有把太阳的轨迹和整个星空联系起来,才能够非常精准的确定季节和一天之中的时间变化。为了同时观察两者,古人就想出来一种方法,就是在黎明和黄昏的时候去观察太阳。因为在黎明和黄昏的时候,太阳光很弱,那么整个天空中的星星,就可以浅浅的出现在天空之中,这时古人的眼中就可以同时观测到太阳与星空。

这种观测方法在西方叫做偕日升和偕日末,那在我们中国尤其重视黄昏,我们古人把黄昏时刻的这种观测方法叫做昏中星也就是也就是在黄昏的时候,观察天空中的正南方挂着哪颗星。

《易经》浅谈——四象的天文原理

偕日升、昏中星观测

《尚书尧典》云:

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寅时,太阳开始由东北向东慢慢升起,若大家了解古代历法还会知道寅月也代表一月。大家仔细想这三者有没有共同点,一天之中5点是太阳将出的时刻,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是春天的开始,也是万物将要开始出现勃勃生机的时刻。方位上的东,也恰好是每一天太阳升出地平线前的那个方向。所以我国古人是将时与空融为一体去观察的。

日中:首先日中指的是从一年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太阳处于中等的高度。我们在北半球每年的夏天正午12点,尤其是夏至的时候,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非常高,达到一年之中的最高点。每年的冬天冬至的时候呢,正午12点,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非常的低,达到最低点。而在春分和秋分的时候,太阳刚好处在天空当中中等的这样一个位置。

星鸟:每一年的春分的黄昏时我们去观察天空,有一颗星叫做鸟星。这颗星会出现在整个天空的正南方,这就叫做日中星鸟。

以殷仲春:孟春是春的开始(立春),仲春是春的中间(春分)、季春是春的结束(立夏)。那么仲春其实就是春分

《易经》浅谈——四象的天文原理

公元前1900年春分图


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日永:在这一天的正午12点,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达到一年当中的最高点,这叫做日永。

星火:指的是在这一天的黄昏,天空的正南方为大火星,

以正仲夏:现在就是夏至了。

《易经》浅谈——四象的天文原理

公元前1900年夏至图


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寅饯:饯行,寅宫对位的意思,即申宫,申时,太阳就要西落了。

宵中:同日中,太阳处于中等的高度。

星虚:指的是在这一天的黄昏,天空的正南方为虚日宿,

以殷仲秋:现在就是秋分了。

《易经》浅谈——四象的天文原理

公元前1900年秋分图


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日短:在这一天的正午12点,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达到一年当中的最低点,这叫做日短。

星昂:黄昏时挂在正南方天空的是昴宿

以正仲冬:现在就是冬至了。

《易经》浅谈——四象的天文原理

公元前1900年冬至图


好了说完了春夏秋冬,再解释下尚书中提到的东南西北四句:

平秩东作、平秩南为、平秩西成、平在朔易(北)

先说南、北两句,以我国所处的北半球为例,夏至太阳在北回归线,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那么这是以地球为基点去观测太阳(地球不动、太阳动),那如果反过来以太阳为基点,假设太阳不动,那么地球则会在夏至时南移(让太阳照在北回归线),在冬至时北移(让太阳照在南回归线),这就是夏至对应的是平秩南为,冬至对应的是平在朔易

理解了南、北,同理从冬至到春分,相当于地球往东南移动,从夏至到秋分相当于地球往西北移动。所以春分对应东作,秋分对应西成至此方位与四季建立了联系。

好我们再回顾下,河图同时给出了方位、四象(少阴、少阳、老阴、老阳)以及生数(1、2、3、4、5)和成数(6、7、8、9、10),然后古人通过天文观测又将方位与四季联系了起来。然后古人又通过观察四季中最显著的自然事物(五行),春天木茂,夏天火热,秋天金露,冬天水寒,将四季与五行联系了起来。同时古人又通过四季每季等分三份,建立了12月将(星座),然后再将28宿与12月将相互对应,28宿建立后,东宫青龙、南宫朱雀、西宫白虎、北宫玄武就自然一一对应了。

《易经》浅谈——四象的天文原理

在地成形

好了至此天象与四象、河图就有了如下关系原理:

东方=少阴=成数8=五行木=青龙

夏至=少阳=成数7=五行火=朱雀

秋分=老阳=成数9=五行金=白虎

冬至=老阴=成数6=五行水=玄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