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父子情结22岁卧轨结束生命

 浔庐山水 2020-10-13

血浓于水,亲情永远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感情,平凡的普通人如此,伟大的艺术家亦是如此。

张大千是我国著名的泼墨画家,书法家,一生作画无数,艺术造诣极高,但他的私人生活却一直饱受争议。他一生有四个老婆,十几个孩子,东奔西走的生活让他很难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他的小儿子张心健更是他一生的心病。

张心健自小与父亲分离,生活困苦潦倒,在22岁时便卧轨自杀,草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了不让张大千伤心,家人们一直对其隐瞒着这个消息。

1979年,张大千自感身体大不如前,遂考虑起身后之事。他一生收藏的名人古画不计其数,价值不菲,但是他却决定将其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馆。

自己的房屋,宅基地也都打算捐给相关艺术机构。留给自己家人的是自己最为珍视的自作画,其纪念意义远远高于经济价值。这份留给家人的遗产之中也有给儿子张心健的一份,可是他至死也不知道儿子已经去世的消息。

亲生父子两岸相隔

艺术家的感情生活往往比较丰富,张心健是张大千和他的第四任妻子徐雯波的孩子,他出生那一年恰逢新中国成立。1949年12月,张大千当时居住的成都市正式解放,作为一名政治上的无党派人士,张大千心情复杂,深思熟虑后决定离开中国。

但是离开的路并没有想象中简单,张大千四处奔走,动用全部关系也只弄到3张机票,最终他只将妻子徐雯波和女儿张心沛带走。

而当时只有几个月大的张心健被徐雯波寄养在了朋友裱画师的家中。也就是说徐雯波当时并没有因为私心带走自己的儿子,而是将张大千第二任妻子黄凝素所生的女儿带在身边照顾,这份无私与善良实属罕见。

时局动荡,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裱画师在张心健四岁的时候丢掉了工作。失去生活来源的裱画师无力再完成朋友的托付,无奈之下,只能将张心健送到张大千第一任妻子曾正荣家里抚养,当时曾正荣正与自己的女儿张心庆相依为命。也许是张心健悲惨的身世感动了曾正荣,这个善良的女人在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收留了这个和自己并无太大关系的孩子。

也许是同受张大千独特艺术气质吸引的缘故,张大千的几任妻子都很善良。也正因如此,在动乱的时居中,虽与亲生父母远隔万里,张心健还是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了。

当时抛下小儿子离开的张大千只当这是权宜之计,漫漫岁月,总会再相见。但是上天并没有眷顾这对可怜的父子,初次离别便是永别。

命运总是颠沛流离

在曾正荣的悉心抚养之下,张心健的成绩也颇为优秀。初中毕业以后就进入了铁路局当电工,这在当时也称得上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了。不久后,正值年少的张心健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一位姓邓的年轻姑娘。

知性善良的邓姑娘让张心健心动不已,因此,他展开了大胆的追求。但是他有着一个强劲的对手,而他的情敌正是他们同一个单位的团书记。书记位高权重,在这场情人争夺战中,张心健显然是处于下风的。

果然,不久之后有人向上级举报,张心健的父亲张大千现居海外,张心健的家庭成分存在巨大问题,有通敌之嫌。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罪名,张心健不仅因此失去了恋人,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

失去工作的张心健四处求职,谋取生计,但是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他处处碰壁,最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遭受巨大打击的张心健对从小就抛弃自己的父亲产生了一丝怨恨,他虽未尽过生父之责,却给自己打上了永久的烙印。

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让张心健痛苦不堪,在他22岁那年,他最终被命运击败,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1971年7月,张心健卧轨自杀,火车无情地碾压过他的双腿,他的生命也在不久后消亡。

他在留给姐姐张心庆的遗书中写道:“姐姐:你的命运悲惨,我不一定比你幸福,我一个从小被遗弃的孤儿,却被认为跟海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为了你的一对儿女,你要坚强地站起来,千万别选择我这条路。永别了,亲爱的姐姐。”可见,这个善良正直的孩子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还想着鼓励亲人,但当时无处可藏的他却走上了绝路,令人唏嘘不已。

在那个可怕的时代,一个“通敌”分子的死亡,并没有掀起任何波澜,他就像一片雪花,悄悄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又悄悄地走了。

临终仍念父子情

张心健死后,家人们为避免年迈的张大千伤心,并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但是长期没有儿子的消息,张大千心中也能揣测一二,但是他不愿意去深思,宁愿相信美丽的谎言,而这个谎言也持续到了他的离世。

1983年,年迈的张大千在台湾去世,他曾立下的遗嘱中赫然有着张心健的一份。这个可怜的老人依旧希望自己的孩子还活在世界的某一处角落中,即使自己迫于现实未能尽过一个父亲的责任。

相比于张大千在艺术上的造诣,他在做父亲方面的表现确实显得差强人意,但是从他所立的遗嘱来看,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任何孩子,尽管隔着万水千山,父子之情也丝毫不减。时隔多年,当父子俩在九泉之下相聚时,必定热泪盈眶。

小结:

论迹不论心,世上无完人。我们无法去评价父母怎样的行为才是对孩子的爱,上市公司的老板能给孩子好的生活条件,却不能常常陪伴在孩子身边;普通工人父母能常带孩子去后山游玩,却不能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不同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条件也许不同,但是对孩子的心却是一样挚诚的。

张大千子女众多,迫于时代和生活的重担,他没有给与每个孩子同样的生活条件,对张心健更是颇为不公。但是为人父母,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当张大千颤巍巍地立下遗嘱的时候,他对每个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