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岩薯"的思考

 良见 2020-10-13

        今天上午,打工的单位上的杨老师的快件到了。盒子的侧面印着"岩薯"两个字,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老家在川南自贡农村,小时候对红苕是再熟悉不过了,红苕就是"薯"。老家在山下,山上就是岩上,沙地,出产花生,也应该可以种红苕,但从来就没有听到有人叫过“岩薯"或"岩苕"。我想,这"岩薯"一定是一种红苕的优良新品种吧!

        过了一会儿,杨老师就来拿她的岩薯了。她打开盒子,里面的岩薯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根一根地躺在盒子里,并不粗大,呈浅紫色,表面粗糙,颜值并不高,粗看起来跟老家的红苕差别不大。杨老师说:"这一盒岩薯3斤重,12元,一斤4元。""这还是优惠价。不优惠的话,一斤要20元。"看着岩薯的样子,杨老师说:"这跟农村人家扔了不要的差不多吧!"

        在很多上了点年纪的人的记忆中,红薯太廉价了!到了产地,热情大方的农民甚至会送你不少的红薯。在市场上,以前红薯几分钱一斤,现在也不过1元左右一斤吧?而杨老师网购的红薯这个价格则似乎有点高。

        我一个人在外面打工,长期吃单位食堂,很少去过农副产品市场,对农副产品价格已不大清楚了。于是,我又问了一下单位的一位保洁大姐,她也直言现在的农副产品太贵。她告诉我,她现在已很少吃猪肉,平时吃点稍微便宜的鸡肉。"蔬菜、猪肉都不便宜,土豆也几元一斤,藕也要4元一斤,猪肉要30多元一斤。"

        这使人感到在城市生活并不容易!为什么有那么多"月光族”?物价高是一个重要原因。工业品贵,农产品也不便宜。以前,"民以食为天。”现在,人们以穿着打扮为先,就是玩手机的开销也许都排在吃之前,饿着肚子也要玩手机,女的顺便还可减肥。其实,这里面也有些许无奈。

        现在,人们要的是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而这样的物价水平,想要吃个烤红薯,都还有些犹犹豫豫,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会有多少呢?

         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红薯以前在农村,就是一种"烂贱货”,很容易种植,产量大,价格很便宜。农民挖了红苕后,家家户户都有上千斤、几千斤。而现在,一个农民家里红苕最多的时候又有多少呢?有的农户根本就没有种红苕了。物以稀为贵,红苕自然也"金贵“起来。

        因为以前红薯太便宜了,农民卖了之后,赚不了几个钱,对增收的作用十分有限,因而被划进“低端农产品"中。人们以农产品对农民增收贡献的大小,将它们划分为高、中、低三大类。红薯就像我们国家的工厂生产的袜子一样,利润很低,要生产无数双袜子,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

        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逐步淘汰低端农产品,缩小它们的种植面积,扩大中高端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促进农民增收。红薯缩小了种植面积,产量自然就减少了,就出现了供应趋紧,价格就升上去了。

         "农民增收"作为一把尺子,并没有问题。可是,在划分高中低端农产品之前,难道不应该搞清楚一个问题:影响农民增收的,是农产品本身,是它们"低端"?还是农产品增收的实现方式途径渠道一一农产品的销售方式落后的原因?

        以前,农民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在农村场镇赶场天拿到集市上去卖,这是一种十分落后的销售方式。后来,逐渐发展到经销商(贩子)上门收购,农民不用那么费力了,但与市场之间,隔了中间商,利益自然也被中间商拿了一部分去,而且要受其压榨,增收效果也不明显。

        现在,农村开始出现了电商这种先进的销售方式,但还是"星星之火",十分弱小,广泛存在的还是传统落后的销售方式。农村有点文化、见识、头脑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就是九九、三八、六一"部队"。他们无力在农村实行改革创新,农产品的销售半径,还是和以前差不多,绝大部分也就在本乡、邻乡,到县城的都很少。这种状况不是因为有了农产品高、中、低端的划分而有所改变。

        农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销售难的问题,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堵点"未打通,农民喊"卖难”,城里人则喊"买难”,他们有消费意愿、能力,本应轻松方便买到的优质农产品却不容易买到,没有"口福"。

        与现在兴起的电商比较起来,传统的销售存在的问题,就是销售"不充分”,销售量不大、速度不快。电商与传统的销售方式比起来,"触角”更灵敏,市场更远更大,消费者购买力也更强,因而,电商销售得多且快,效益也更好。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还是先进的电商发展太少太慢,销路还是不怎么畅通,市场未广泛打开。因为先进的电商力量还太弱小,还没走出旧的不良循环,问题还在暴露,价格偏高,种植面积不足,产量不大。

       销售落后的问题,是农产品增收效果不好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而把"板子"打在农产品身上,给贴上"低端农产品"的标签,是不公正的。红苕这些所谓的”低端农产品",城里人并不是不喜欢,并不是没市场,一只烤红薯要卖好几元。红薯不仅是"绿色无公害无污染"的农产品,而且营养丰富,口感也不错。生产发展了,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选择就更多了,喜好就有所变化,以前不能吃到的河鲜、海鲜,现在能够吃到,并且有条件经常吃,因而人们喜欢上了它们。然而,人们的喜好、口味不是一成不变的,每过一段时间,就会从一种口味、喜好转到另一种口味、喜好上面。如今,人们又开始重新喜爱传统食品了。以前野菜是穷人吃的,用来充饥。现在,则成了富人的至爱。随随便便就给红薯这类农产品贴上"低端农产品"标签,随意抛弃它们是没道理的,它们增收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

       

      

         红薯关系到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很受人们喜爱。它虽然易腐烂,但可以进行深加工,制成淀粉、粉条,既防止了腐烂变坏,还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红薯路并没到头,不少所谓的"低端农产品”的路也没到头,但不能走旧路、老路。用先进的电商来推销红薯等农产品,销售量就会增加很多,销售就会更充分,这样,即便价格不是那么高,“薄利"遇上"多销",农民增收的效果也一定很突出,这才实现了农民与消费者的双赢。希望农村电商更快地发展起来,在农民和市场之间搭起桥梁,帮助农民增收,也让市民享受更多口福。同时,节省一些钱,得到更多实惠。

       王良炬   2020年10月12日   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