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可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

 黑龙江波涛 2020-10-13
柴可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

    “小夜曲”最早是一种男士在心仪者窗外弹奏,向情人倾诉爱意的曲子。后来用途渐渐扩大,演变成一种夜晚时于室外演奏的乐曲,以在晚餐时增加气氛,或用来向某人致意。这种深情款款的“情歌式”音乐,最适合的诠释者就是音色细腻的弦乐家族,柴科夫斯基所作的C大调《弦乐小夜曲》便是舍弃了木管与铜管乐,纯粹由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所演出的曲子。

       老柴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他的音乐也倾向于尽可能的细腻和抒情;老柴又是一个封闭的人,音乐对于他不仅仅是生计,只有徜徉在创作里,他才可以盡情的寄托心绪和传情达意。

       乐曲的第一乐章结构为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引子和尾声的材料完全相同,都由不过分的行板组成。中间部分则由中等速度的快板组成,抒情歌唱性的第一主题与舞蹈性的第二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速的第二乐章,结构为三部曲式,是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小广板的第三乐章,结构也为三部曲式,是一篇极其感人的、具有俄罗斯浓厚乡土色彩的悲歌。

       快板的第四乐章,结构为奏鸣曲式,运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的主题,第一首是名叫《沿着草地》的轮唱歌曲,在引子中由小提琴加上弱音器来表现这个抒情而略带伤感的曲调,使引子具有独立的意义,并与后面欢快、轻巧的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首是名叫《在绿色的苹果树下》的舞蹈歌曲,用作了第一主题,运用变奏的手法,渲染出一副生气蓬勃的风俗画。全曲四个乐章包含了西欧正统音乐的风格与俄国典型民族特性,两相辉映之下更显出了这首《弦乐小夜曲》细致不凡的名曲价值。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于伏特金斯克市,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

       1864年,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1867年,《第一交响曲》在莫斯科首次演出。1870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莫斯科初次演出。1876年,与梅克夫人开始通信。1877年,芭蕾舞剧《天鹅湖》首演。1879年,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首演。1880年,《意大利随想曲》首演。1888年,《第五交响曲》在圣彼得堡首演。1890年,创作歌剧《黑桃皇后》。1892年,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圣彼得堡首演。1893年,创作《第六交响曲》;11月6日,逝世。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其中交响乐创作处于重要位置。他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罗斯音乐的发展成就,同时又注意吸取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把高度的专业技巧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戏剧性冲突和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


视频网址:https://v.qq.com/x/cover/9yybo0h60b8g73o/g0636pmfm13.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