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发商业规模过程 转载

 2222z2 2020-10-13

五年过去了,我研发的医疗器械终于要落地进行临床了,几年的心酸分享给大家:
1、在商言商,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能够进入临床实用的产品,是没有资本与公司愿意与你合作的,尤其当你不是省部级以上单位的领军人物的时候。
2、融资不易,条件太多,陷阱不少,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太少了。
3、自己花钱创业不易,自己创业,就要家人和你一起准备过清贫的生活。所以,创业的成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成功,是全家人共同支持的结果。
4、中国缺少医疗专家与工程师合作的创新合作机制,要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人太难了。
5、一个产品未出,要养活一个创业团队太难了,越是高水平的工程师要价越高,一般公司还真养不起。但要找一位兼职的高水平工程师太难了,相关产业不发达的地方,找高素质的工程师越难。
6、所谓的医疗器械转化平台,可以保护你的专利产权与ID。但资金付出,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创业平台。150万元的产品创新模具开发,平台就要1000万元。
7、创业初期,有价值的基础专利申请,花费巨大,但还不知何年何月专利发明能进入临床。但不申请的话,到要进入临床的产品可以申请专利,又可能分分钟被合伙人、合作公司把你抛开抢先申请了,结果就是专家就是白忙了,估计这也是众多有心创业专家,经常被坑的风险,也是专家坑怕后不想发明创造的原因。
8、既然想创业,就要有失败的准备与吃苦的精神,还要懂得坚持,要学会享受孤独。总之,失败是大概率事件,成功是比较少的。但创业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耗材器械微创新的话没得大佬站台肯定不行的,一般方式是拉类似协和中山华西复旦行业的大佬,弄个科研课题,学校现在都支持占股创业,他们是给投资人保证这个产品能用的关键,他们能用下面的指导医院都能用,别走弯路

发明授权时间一般在24-30个月左右,耗时太长,可以尝试一下快速通道,12个月左右能授权。减少时间成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