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的巨贾故土—南浔古镇

 明远小筑 2020-10-13

中国从汉代开始,历经唐宋到明清,名扬天下的Made in china物产,出了陶瓷和茶叶,鼎鼎大名的应该是丝绸,丝绸是中国人发明并形成规模丝绸,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商贸交流,这就是史称的“丝绸之路”。

可是,丝绸的真正故乡在哪里?据历史考证,浙江的湖州应该是真正的丝绸故乡。

《元和郡县志》记载:“湖州外开贡丝布”,早在唐开元年间,湖州丝绸的丝绸已成为贡品,并形成产业。《宋史·食货志》中称:“茧箔山立,续车之声连屋相闻”。

南宋时期,湖州地区生产的丝绸备称为湖丝,并远销国外,《嘉泰吴兴志》上就有:“湖丝遍天下”之说。

有产业,就会有巨贾,而湖州的南浔应该是中国最早丝绸巨贾诞生之地。

在晚清同治、光绪年间,浙江湖州的水乡小镇南浔出现了一个因经营丝业而发家的,为世人瞩目的豪富阶层,时人以三种动物形体的大小来表明他们财产的多少,逐行程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的谚语,俗称“刘家的印字、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

时代轮回,丝绸引领世界时装潮流的时代不返,但这些富商留存的故居,形成了当今位列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的南浔。

南浔距离江南名镇周庄、同里、用直、西塘、乌镇的距离都不远,但它的文化底蕴最深,每个景点很有味道,建筑风格迥于其他古镇,接受了晚清外来西风的影响,在原本带有明显徽派意味的中国元素中,似乎掺杂了西风。

不过,南浔还是拥有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如驰名中外的文化宝库嘉业堂藏书楼,江南园林名园小莲庄,独具江南风情的沿河居民建筑群,建于明代的百间楼,号称“江南第一宅”的张石铭旧居和民国元老张静江故居,以及颖圆,丝业会馆和大小古桥等。

南浔镇以巨贾刘镛为“四象”之首,此刘镛不是与和珅斗法的官员刘镛,乃是靠丝绸发家经商的商人刘镛。

清末状元张謇评价当时浙江富豪时,刘镛位列富豪三甲:“在南浔,一天下之雄镇,已莫不闻刘氏”。

据传刘镛的财富达二千多万两银子之多,他在家乡的私宅就是小莲庄,又名刘园,是刘家的故乡别墅。

小莲庄以荷花池为中心,依地形挖掘养育荷花一波池水的同时,沿池水建设了亭台楼榭,形成内外两园。

内园是一座园中园,位于外园的东南角,以假山为主体。

外园以荷花池为中心,沿池用亭台楼阁点缀,由小乔、古藤、林木沿河环绕,颇具匠心,成为后世让人流连忘返的江南著名园林。

小莲庄不同于其他园林,还在于它建有刘氏家庙,它的正厅明间悬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家庙外面有徽州风格的牌楼,一座上书“乐善好施”,一座上题“钦旌节孝”。

现在,小莲庄内设有叔平奖学金展览,弘扬顾乾麟先生助学美德。

刘镛的孙子刘承干在1920年建成了嘉业堂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得名。内建宋四史斋,诗萃室,藏书丰富,据说当年藏书十一万余册,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藏书楼与园林融为一体,成为南浔,甚至中国难得一见的景区。

藏书楼沿一条名叫鹧鸪溪的溪流,宽不到五米,与其祖父建的小莲庄隔溪相望,小溪上建有小桥相连。藏书楼掩映在园中,楼外有园,园中有池,窗格据说是特意用篆书金石印章文字组成。

顺着荷花叶形的莲池前往,可见用太湖石堆垒的假山,特意建成形如十二生肖状。池的左右有“浣碧”、“障红”两亭,与池中孤独的“明瑟”亭构成鼎立之势。西南有一块三米多高的“啸石”,据说是南浔三大奇石之一。

刘家的后人还建有刘氏梯号,又称崇德堂,是刘镛三子所建。受西风东渐的影响,刘悌青宅院中的两栋西式风格的大楼用红砖砌成。

这几栋西式建筑处,当年名噪一时,是曾演绎过清初第一文字狱“庄氏史案”的旧址。

清初时代,南浔富户之子庄延龙购得明大学士、首辅朱国桢生前的部分明史稿,在清顺治年间请人辑成《明史辑略》,图书发行后不久,庄延龙去世。

曾任归安县令的吴之荣因贪墨被人告发而被革职,打秋风求助庄父庄允城,并获赠《明书辑略》一部及部分川资。

直至清末民初,被刘悌青建为刘氏梯号,当地人俗称“红房子”。

位列四象第二的张家建有“适园”,张石铭故居和张静江故居。

张石铭故居是四象张颂贤之孙张钧衡(字石铭)所建,张颂贤是国明党四大元老之一张静江的祖父,又称懿德堂,古宅面临男市河(浔溪),坐西朝东,建于1899年到1906年,均是张钧衡的私家住宅。

有大厅三进和西式楼房等150多间,及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而著称。

张静江故居是张静江父亲张宝善于清光绪24年(1898)年建的,张静江故居也保持了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井,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

大厅有“尊德堂”匾额,是光绪年间张謇所书,两侧是孙中山先生题写的一幅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抱柱联为同治、光绪二帝的老师翁同禾所题“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张静江是辛亥革命的坚定支持者,据说中山先生每每革命资金不足时,静江先生都会慷慨解囊,张静江是国明党的建党元老,孙中山还特意题书“丹心侠骨”相赠。

四象中还有顾福昌,这位怡和洋行买办和怡和打包公司的经理,当年大做房地产生意,被誉为四象中“顾家的房子”之美称。著名的爱国教育家顾乾麟先生就是顾福昌的曾孙,娶了刘家的女儿,在小莲庄展览的叔平奖学金就是顾家后人设立的。

南浔给人们留下了最为深刻印象的应该是百间楼,这是江南沿河而建的民居,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房屋依运河而建,建成至今,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建筑格局。

这段运河当年人称百间楼河,河上还建有南浔的第一座钢筋水泥桥。百间楼,相传为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其女眷家仆而建的房屋,因流传至今尚存百年,故当地人成为“百间楼”。

谁想到,多年以后,百间楼一不小心成为少数开明官员体恤爱民良知的明证。

如果说,北方的大宅门是建在山西,那江南的大宅门是建在了南浔。

南浔可否称为昔日的江南大宅门?

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