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三年,足不出户;中药数剂,顽疾消除!

 日月76nligx4bu 2020-10-13

头痛三年,足不出户;中药数剂,顽疾消除

患者李某,女,35岁,永青村农民,因头痛3年,久治不愈,于2009年12月28日首诊。

缘于3年前深秋小产后不久因急事外出,未戴帽子着风受凉引起头痛,当时未在意。此后每遇风着凉即引起头痛,为避免遇风头痛而足不出户。第二年天气转暖后自行缓解。时至初冬天气转凉头痛又发,且渐加重。曾多处投医,屡服中、西药,亦曾针灸、封闭治疗。或者无效,或者稍效而不久又犯。今年更重,从深秋起因畏寒怕风而不敢出门,就连大小便也是中午尚可临厕,其余时间一律解在室内。本人甚是苦恼,家属也很着急。因患者不敢出门,邀余往诊。

至家中见患者居于内室,窗户紧闭,门悬棉帘。头戴两层棉帽,外边再裹两层围巾,围炉而坐,伸手烤火。患者诉特别畏寒怕风,稍遇冷风即觉凉气直入脑内引起剧烈头痛。视体虚胖,舌淡苔薄白,脉浮缓无力。

诊断:

西医:头痛。

中医:少阴头痛。

分析:当初产后身虚,外出受风,未作及时治疗,致使外邪由三阳传入少阴,协水而化为阴邪,循经直上颠顶发为头痛。阴盛则阳必衰,于是诸症发焉。证属肺肾阳虚,藩篱不固,稍遇风寒,则络脉不通,发为头痛。治宜温经散寒,祛风止痛。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3剂,水煎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乃助阳解表之方也。方中附子辛热,补肾中真阳,温经助阳,麻黄解表散寒,细辛既助麻黄解表,又助附子温经散寒。余药祛风解表,通络止痛。

2010年1月2日其夫来家喜告曰:服药后头上像有虫往外爬,头痛明显减轻,畏风亦减,已可外出临厕。余告曰:头上蚁行感乃驱邪风外出之象。药已对证,再服3剂。

1月6日三诊,时值三九寒天患者来家诊治。谓头痛、畏寒、怕风已明显减轻,唯吃饭较少,仍感畏寒。查见脉沉弱无力,舌淡苔白稍腻。此脾肾阳虚之故。治以温阳散寒,健脾助运。附子理中汤加味:

3剂,水煎服。

后又照三诊方服5剂,3年痼疾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头痛一证临床多见,一般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如由上海中医学院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使用教材《内科学》就是这样划分的)。而清末医家郑钦安尤重从外感论治头痛,且将外感头痛分为客邪干于三阳和三阴。他在所著《医法圆通·卷二》中说:“头痛一证有从外而入者,亦有从内而出者。从外而入者,风、寒、暑、湿、燥、火六客之邪干之也。干于三阳,俱以表称,干于三阴,俱以里论(此指六客,由外入内之谓,非指七情损伤,由内外出之谓)。三阳者何?一曰太阳头痛……若三阳之外邪不解,则必传于三阴,三阴者何?四曰太阴……五曰少阴(少阴乃水火交汇之区),邪入少阴,若协火而化为热邪,热邪上蒸头痛,而咽干便赤,少气懒言,肌肤燥熯,法宜养阴,主以鸡子黄连汤,是润燥救阴之意也。邪若协水化为阴邪,头痛而脉微欲绝,身重而欲寐懒言,咽干而口不渴,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温经散寒,扶阳抑阴之意也。”“若内伤日久,七情过度,阳闭阴虚,亦能作头痛,但病形无外邪可征,头眩昏晕,十居七八,头痛十仅二三。”

此患病已3年,病初外感风寒,本当汗之可也,但未及时治疗,致使邪传入里,传于少阴,协水化为阴邪。阴寒之邪笼罩全身,故见头痛,畏寒,恶风,且久治不愈。治中紧抓阳虚阴盛之本质,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药仅10剂使多年痼疾而愈。

临证所见头痛由外邪客于阳经者多见,故医者容易认证和治疗。外邪客于阴经者少见,故医者往往容易忽视,而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从而使患者长期经受疾病的痛苦。此例似乎可以提示对于久治不愈的头痛,应该想到阴证的可能,注意辨清疾病的寒热(阴阳)本质,方可药到病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