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434|罗成:我的成长之路

 阳光之波 2020-10-13

       不知不觉,大学毕业已有二十余年,回想起自己的教师生涯,充满了酸甜苦辣,也收获满满。现在自己的学生已经在各行各业奉献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有幸成为地理学科带头人,我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经过自己的不断反思和总结,有以下经验和大家共享。

一、扎实工作,培养自身能力

       刚参加工作时,自己什么都不太懂,但是觉得自己能够做一位好老师,于是就努力的去学习、备课、找资料、看作业等,都是一丝不苟。学校发的资料是认真的钻研,记得刚上高三时,压力特别大,把握不住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于是我经常请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而且把学校发的厚厚的高三辅导教师用书,看了好几遍,里面的作业题全部自己做了一遍,找来了各省的高考题,把近五年的高考真题反复研究,有时别的老师都已经休息了,我自己还在办公室工作。那时自己年轻也不觉得累,很快我发现自己的复习课也是有模有样了,当县教科所的专家听了我的汇报课后,觉得甚是满意,当时自己觉得有一点成就感了,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把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的落实,而且要求自己做得很好。

二、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素质

       一位成功的老师,必然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我是积极的参加教学研究,学校的集体备课,我是积极的发言讨论,学校的公开课我是积极的报名。现在看来,当时的“脸皮真有点厚”,初出茅庐,就到处找公开课上。学校安排的校外培训,我是积极的报名,学习了之后觉得自己真有点像井底之蛙,发现别的老师课上的好精彩,原来自己的课还可以上的更好,尤其是在长沙名校的培训,让自己长了不少见识,学习了宝贵的经验。

       在课后我是积极的利用QQ教研群,与校外老师进行交流,记得有一年我带的高三考完后,在知名的QQ教研群与老师交流高考相关信息,这时有一些热心教育的老师打算把这年的高考题写一份解析供大家共享,由于涉及到不同省份的命题,需要招募一批老师,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报了名。后来别人觉得我写的还行,就要求我继续合作,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先后在《中学生学习报》、《试题研究》、《考试指南报》、《当代中学生报》发表了诸多文章,《当代中学生报》和《考试指南报》还为我开辟了导学案专栏。现在我的教研QQ群已经达到了数十个,经常与全国各地的名师交流,当绝大多数老师还不知道什么是微课的时候,我已经在名师的指导下制作并使用微课教学了。

三、敢于担当,示范引领

      当我发现自己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的时候,觉得应该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发挥出来。于是我在《教学考试》杂志开辟了原创专栏,主要把自己从事原创试题的经验传授给大家。现在我被评聘为教学考试杂志高考研究员,也为全国各地学校联考承担了原创命题工作。在学校我积极的参加学术讲座,把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共享,还参加学校举行的试题讲评课,示范课等,受到了好评。我还有幸的参加了省市送课下乡活动,县高三教研课等,与老师们分享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每年我都主动带一批“徒弟”,帮助青年教师迅速的成长。现在我还在各级教研活动中积极的发言,与各位老师一起交流合作等。

      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就要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要站在学科的前沿,不但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还要在学科引领和培养年轻教师等诸多方面来不断提升自己,例如参加了衡阳市学科带头人培训,就学到了很好的方法,教无定法,没有最好的课,只有更好的课,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一定要抱着谦虚认真的态度,活到老,学到老,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作者介绍

       罗成,衡南县第九中学地理教师,《当代中学生报》、《教学考试》杂志专栏作者,省送教送研下乡活动执教者,《教学考试》高考研究院研究员,《超级全能生》全国联考特约命题者,多次参与高考原创命题,参编多部教学资料书籍、省级刊物发表各类文章200多篇,多次获得各级教学比赛一、二等奖。

相关:A434|聆听专家讲座,感悟教育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