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刚易折 过柔易靡

 新用户6196QAzk 2020-10-13


    五月份渡过了自己的57岁生日,儿子发来了红包,几位同事集聚在宿舍,有的给我买了酒,有的给我买来了寿桃,有的给我煮了寿面,有的给我拍照……热热闹闹,开开心心,衷心的祝福,难忘的生日……

     生日结束后,躺在床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学教书、辞职南下、协助老板创办学校,从天河的五山苑到白云区的长腰岭,从帅小伙到满头华发,一幕幕如电影一样展现面前…

快到零点了,仍无法控制自己思维的翅膀,似乎都集中到这样的疑惑:我是谁?何以如此?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更难入眠了……

   反正睡不着了,随便拿起枕头旁边的一本书《周恩来传》看了起来。《周恩来传》是2011年7月1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英)迪克·威尔逊 是周恩来传记中最全面、生动和畅销的版本之一。接近凌晨三点,这本书几乎浏览完了,我心中的疑问似乎也给出了答案……

 

                     (周恩来总理)

 思索良久,愚者方悟:乃《中庸》智慧也,可以说已到了出神入化之境界。

                    (堂兄张振济作画)



  光阴荏苒,当年的学童,时光一晃已奔六十了,经的事多了,阅历丰富了,才慢慢悟出一点中庸的智慧了……

 《中庸》是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孔子的孙子曾子根据孔子的思想所作,也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中庸》的学术和思想地位,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朱熹对“中庸”下了一个定义,指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不偏不倚”,出自本书“中立而不依”和改用《尚书·洪范》“无偏无陂”;“无过不及”,出自《论语·先进》。又用“平常”释“庸”,借以指出中庸的合度性。

过、不及,都不能达到圆满的结果,甚至相反方向转化。

孔子在《泰伯篇》中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度;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闯祸,只是率直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杨树达在《论语疏证》中说:“本章言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而《阳货篇》则曰:“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然则二章义实同。特彼言不好学,举其因,此章言无礼,明其果,为异耳。此知不好学者正谓不学礼也。”

                     (孔子讲学图)

孔子在《礼记·仲尼燕居》中说:“夫礼,所以制中也”,礼为求中之器,礼,制中,礼求中,礼,亦为中,亦可以理解为度。因此,六言六蔽可以理解为:仁而不知度,愚蠢;智而不知度,放荡;信而不知度,贼害;直而不知度,绞伤;勇而不知度,祸乱;刚而不知度,狂傲。孔子所有的道德范畴,一言以蔽之,“中”而已。此“中”乃度也,恰当也,天时地利人和也……

老子也云:“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讲的也是不走极端,秉持中正之态度也

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也提出类似的观点,与孔子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道出了《中庸》包含的中正和谐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头为极端和缺德,中间的便为美德和优越性。位于怯懦和鲁莽之间的就是勇敢;吝啬与奢侈之间的就是大方;怠惰和贪婪之间的为抱负;卑屈与骄傲之间为谦虚;乖戾与滑稽之间为幽默;好斗与拍马之间为友谊;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和唐吉坷德的莽撞冒失之间为自我克制。正确、恰当是取得效果的最好方式。中庸之道并非数学上的平均数,而是一种变量,他随着每种情况的多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只有成熟、灵活的理智之人才能看得清、断的准。人是感情的动物,喜欢简单的“一刀切”站在一个点上看问题,尤其是年轻人,易走极端的年龄:“如果一个青年犯了错误,那总是因为做事太过分”。困难的是不要摆脱一个极端却陷入另一个极端。“矫枉过正”没有诚意固然招人非议,谦虚过分又会走上做作的边沿。

                   (亚里士多德图片)

柏拉图将美德叫做和谐行为,是因为心中有了中庸的思想;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起来,也是心中有了中庸思想;德菲尔的阿波罗神庙:“物极必反”的箴言,也体现了中庸思想的精髓……

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情感本身无所谓好坏,要看它起的作用是过度还是不足,是否有节制?讲和谐?情感是罪恶的本源,也是美德的本源,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掌握中庸的智慧。


                      (刘邦图片)

心中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看到对方的优势,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仍然保持自信的信念,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看清对方的实力,也意识到自己的短处,仍然敢于亮剑,这是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的原因;陶醉百万大军“投鞭断流”的强大、藐视区区八万之敌的前秦皇帝苻坚,最终落荒而逃……或膨胀自我而不自知,或看轻自我而无自信,或只知一隅有利而不知全局之害……皆无中庸之智慧也。

“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混浊唯我独清。”的清高之士,非能臣也;“出污泥而不染”的廉洁之士,非能站得稳也;曾国藩能够清廉自身,而送金钱财物以结交京官,实为站得稳、行得通也,皆中庸之智慧也。

             (曾国藩图片)

中庸的智慧告诉我们:把握自己的感情,做事不走极端,思考问题要照顾各方利益,取得最大公约数,凝结最大共识……

古人云:太刚易折,太弱易靡。刚柔相济,雌雄同体,绵里藏针……中庸智慧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