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慧珺:影响一代学书人的女书法家

 新用户3084KRuN 2020-10-13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生逾百年不易,数百年世事难料,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说到当今书坛,学术经年的人一定会想起早在七八十年代,上海就出现了一位名满大江南北,影响了整整一代学书人的女书法家,她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书协名誉主席周慧珺。

上海书协名誉主席周慧珺

浦君艺术带您从周慧珺手中取作品

浦君国际艺术中心15年专注名人字画,逾100位一线大家,带您直接从作者手中取画,让您的字画藏品放心传世!

书法的世界是如此神奇,寥寥几笔黑白线条就能展现出千变万化的情绪。

对于周慧珺来说,学习书法更是改变她一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周慧珺的童年是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度过的,父亲在北京东路上经营着一家五金商店,颇有声誉,他把生意交给手下人打理,自己则痴迷于书画作品。

为了将长子打造成书法家,父亲请了沪上多名大师级画家及国学老师登门授艺。

而在九兄妹中排行老八的周慧珺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只是按父亲的要求,每天领几张赵孟頫的帖。

当时周慧珺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正值青春年华,却因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发作,整天窝在家里不敢见人。

就在如入绝境之时,北宋书法家米芾意气风发的书法作品深深震撼了周慧珺。

在聆听的过程中,她忘记了病痛的摧残,在书法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周慧珺楷书-五柳先生

1962年,周慧珺迎来了一次机遇,她进入了上海市青年宫书法学习班深造,在这里云集了最顶尖的书坛名家沈尹默、白蕉、任政等,大师的点拨使得周慧珺技艺大涨,她的眼界也得到了不断拓展。

周慧珺临遍了很多碑帖,才知道写字要达到八面出锋的境界,也领悟了知白守黑的审美。

1974年,年仅三十五岁的周慧珺被上海书画出版社选中,出版了第一本字帖《鲁迅诗歌选——行书字帖》。

这本字帖在短短几年里发行一百多万册,创下了新中国毛笔书法字帖的发行数量之最。

周慧珺作品欣赏

上世纪八十年代,周慧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重组,她在偶然间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民间碑版书法的高亢和雄壮,她将帖中的圆笔和碑中的方笔元素巧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方圆并举、气势宏阔的用笔风格。

1998年,周慧珺当选为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在任期间,她举办了大量中青年书法展,为青年艺术家搭建舞台,还推出了一系列振兴上海书法艺术的新政。

2007年海派书法进京展,轰动了全国书法界,这也是上海书法家协会成立四十四年来,第一次在首都集体亮相,既展示了海派书法前贤的遗作,又展示了当前上海书坛书法家的力作,温和的周慧珺展示出了如她作品一般大气、精干的一面。

2004年,周慧珺完成了髋关节和膝盖的全部置换手术,少了病痛之后,她的人生又出现了更多的快乐。

如今她依然深居简出,在家做的最多的事情,除了听戏还是写字。

周慧珺杜甫 望岳

都说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周慧珺先生在几十年重病缠身、步履维艰的苦痛中,凭借坚毅的心智以及勤奋不辍的努力,取得了如今令人敬仰的成功。

周先生的人格和艺术魅力,无疑是这个时代书法界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