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眉山故事 | 你不知道的苏洵墓园苏坟山

 苏氏信息平台 2020-10-13

眉山故事

你不知道的苏洵墓园苏坟山

苏洵的故宅,苏家三父子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苏洵墓(有人叫“苏夫子墓”)在今眉山东坡区土地乡永光村的苏坟山上。这里不仅葬有苏洵及其夫人程氏苏轼发妻王弗,还有苏轼、苏辙的纪念墓,是后世祭祀三苏的圣地。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三月,正当苏轼、苏辙兄弟俩同榜考中进士,不久噩耗传来,其母程夫人却于4月7日在眉山去世。他俩随父亲苏洵赶回眉山

苏洵与风水先生一块儿为其妻寻找墓地。他们来到了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就是现在的东坡区土地乡永光村二组)的柳沟上。只见这座山“甚高大壮伟”,山的末端分成两股,南边一股西去数百米后折向北面,北边一股向西边伸展,两股恰似巨臂环抱于胸,而环围的“胸”是一块开阔的山间平台。在这个平台下方,有泉水涌出,形成一眼天然大井,当地百姓把它叫“老翁井”,说是每当明月当空的时候,就有一白发老人仰卧井旁,若见有人靠近,便隐于井中,“老翁井”由是得名。苏洵说这柳沟山凝聚着“精气势力”,风水先生也说这里是“神之居”,于是便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嘉祐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苏洵将程夫人安葬于此,墓室距老翁井几米远是双椁墓,苏洵的意思是待他过世后与妻同墓。

治平二年(1055年)五月二十八日,苏轼发妻王弗在京去世。次年,四月二十五日苏洵在京去世。治平四年四月,苏轼苏辙扶柩回到眉山,于当年的六月,将王弗安葬在距程夫人墓西北4米的地方;是年十月二十七日,按苏洵生前遗愿,将父亲与母亲合葬。两兄弟把这块墓垣叫做“东茔”,并在墓地周围种松树数万株。苏东坡有诗说:“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苏轼苏辙服丧期满,于熙宁元年(1068年)的冬天离眉赴京,这一走,兄弟俩再也没有回过家乡。走时,委托堂兄弟苏子安和乡亲杨济甫照看东茔,日久,百姓就把这个“东茔”通俗地称做“苏坟山”了。

图中红点处为东坡先生家墓——苏坟山

历史上,苏坟山上的苏氏墓地几经兴废。其间,南宋末年和元代末年均因战乱使苏坟山无人而照看荒废。明代成化年间眉州知府许仁率人来到苏坟山,披荆斩棘,清理墓园,并于清明率官员、士绅祭祀。以后苏坟山墓地又多次兴废。清嘉靖三十一年眉州知府侯秉和多方查证,找到苏墓,迁走住户,封土树碑,修过祠宇,封山禁止砍柴放牧。清康熙四十一年,眉州知府金一凤率先上山整治荒芜多年的墓茔,整修广福寺,垒大苏洵坟茔,并划田20亩作为祭祀田。清嘉庆五年,眉州知州涂长发再次整修苏洵墓,并立碑,亲题碑文:“宋赠太子太师苏老泉之墓”。

湖心有老翁亭,陵墓在湖东树木掩映处

民国初年,曾培修过老翁井,并置有“老翁井”碑三通,背面刻草书碑文,现保存完好。原有“苏祠”建于墓旁约50米外,离老翁井不远,文革中被拆毁。苏洵墓于1967年被附近造反派破坏,墓碑及《重修墓碑记》两通碑散失,后被找回。1984年,中共眉山县委、县政府决定恢复苏坟山。1986年修复苏洵、程夫人墓和王弗墓,并新修苏轼苏辙纪念墓。1983年苏坟山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公布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府和东坡区政府每年清明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在苏坟山祭祀,每五年的东坡文化节海内外苏氏后裔、文人学士、各界名流亦在此举行一次大祭,已为常制。(资料由眉山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提供)

探秘苏坟山

苏坟山上一世缘,月照松林两无言

路旁一块石碑。上书:短松冈。

陵墓坐落于一块山间台地之上,南北各有一岭向西伸展,拥山脚一湖入怀,湖心偏东凿井一口,上建有亭,高悬一匾,书“老翁亭”三个大字。整个墓园形似一把太师椅,朝向西去不过数里,孕育了三苏父子的岷江奔流不息。从空中俯瞰,山环水绕、相互盘桓之间,隐隐有太极之势。看来,苏洵老爷子为自己百年之后的藏身之所,颇费了一番心思。

“老翁泉”古井豁然呈现在眼前。对了,这就是苏洵号称“苏老泉”的由来了。

沿湖边“回音梯”拾级而上,硕大一座牌坊赫然在望,穿过牌坊,一幅三百平米左右的空地东边,四碑四墓,无语耸立。其中,苏洵程夫人合墓与苏轼发妻王弗墓,是后人推测后重建;苏轼苏辙兄弟二人衣冠冢,则是1986年当地政府新建。

回音梯旁的文物保护碑

墓前牌坊

苏轼父母苏洵与程夫人合墓

苏轼发妻王弗墓

一片湖泊,湖水清澈,湖边有一座“老翁亭”

可以想见,苏轼在这里为父亲守孝的三年中,曾多次在这里见到月照松林的情景。夜晚的短松岗上松涛阵阵,带给苏轼无尽的思念,这里埋葬着他至亲的人……当后人赞叹“明月夜,短松冈”仿佛剪辑的电影镜头,像一幅画,乃妙手天成时,苏轼其实只是把他看到的情景,用他认为最朴实的语言写出来而已。
苏轼的一生虽然豪放不羁,随缘自适,但还是有许多割舍不下的东西, 比如 他对故土的眷念,以及他对结发妻子王弗的一世情缘。
在王氏死了十年后,也就是熙宁八年(1075),苏轼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醒来伤感不已,便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其情感人肺腑,其词缠绵凄惋,冠绝婉约词派,词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字字肺腑,亦真亦幻,感人至深,被称为千古悼亡第一词,充分展示了苏轼的至情至性和神鬼莫测的文学才能。
苏轼后来虽宦海沉浮,屡经贬谪,历经磨难,也经历了更多的生离死别,却始终保有一颗入世之心,对世俗生活充满了热爱。“余无所往而不乐者”,每每贬到一处,他都能从头开始,融入到当地生活中去,造福一方,并能纵情山水,游于物外,写出漂亮得不得了的文章。这种对世俗生活洞悉而依然热爱,超然而又不避世的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后代无数多的人。
公元1101年8月24日,苏轼卒于 常州 。葬于 汝州 郏城县小峨嵋山东麓(今河南郏县 ),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虽然最终没能回归眉山 ,但他埋葬的地方叫“小峨眉山 ”,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咦,真没想到,千古一人的艺术全才,竟然有如此的渊源……正是:苏坟山上一世缘,月照松林两无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