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问医生”来了,丁香园能否破局? || 小而美100+

 昵称71785450 2020-10-13


借着知识共享经济的东风,丁香园推出了自己的医疗付费问答产品——来问医生。曾经认为“医疗移不动”的丁香园为何此时涉足线上问诊领域?它能否闯出一片新天地呢?

“来问医生”不愿将自己定义为问诊平台,更愿意将这种模式定义为“咨询”。


7月11日,丁香园上线了在线问诊平台“来问医生”。此番改变思路的丁香园,试图通过“来问医生”的个性化问答,连接医生和患者,为医生提供服务变现和个人品牌建设的渠道,为患者用户提供靠谱的咨询服务。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

作为医生社区的老大,丁香园自2000年创立,从创建国内医疗学术论坛到推出一系列移动产品,至今已积累了2000万C端用户。如今全资筹建线下诊所,意图面向C端提供医疗服务,“来问医生”也被丁香园定位为C端信息和互动的连接器。 


那么,这款被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认为“非常重要、战略级的产品”,将凭借什么在线上问诊领域杀出重围呢?

转变思路,着重做“咨询”

虽然线上问诊的需求很广泛,但很多人对其信任度不高。 

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医疗问题,比如糖尿病患者会想知道能不能吃西瓜,怀孕了能不能吃药等,这些简单的疑问不需要亲自去医院解决,可以找个专业又信赖的医生解疑答惑。有了互联网的存在,用户直接线上咨询医生更加方便快捷。基于这些需求线上问诊平台应运而生。 

丁香园不是第一家做在线问诊的平台,前有快速问医生、春雨医生、好大夫等,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平台利用导医导药实现盈利,虚假医疗信息泛滥导致患者信任感下降。

在这之前,对于在线问诊模式,丁香园表现了较为保守的态度。医疗不同于其他行业,在线问诊平台很难实现患者和医生的真正交流,容易出现误诊。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曾在一次演讲中表达了对线上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担忧,他举例说,在一个医疗问答App上说自己头晕,两分钟不到就被医生抢单了,在并不清楚病人的真实情况下,对方丢过来一个六味地黄丸购买链接,原因是病人“肾虚”。“像这种没有数据的不靠谱医疗建议,行业中普遍存在。” 

为什么现在丁香园通过“来问医生”涉足在线问诊领域呢?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在2016年互联网医疗中国会上演讲。

“来问医生”负责人初洋认为,丁香园每一个产品都想解决传统医疗的一个痛点。比方说丁香园论坛满足的是医生之间学术交流的需求,丁香医生满足广大的C 端患者对于专业医疗知识获取的需求,丁香诊所对应的是社区基础医疗。而在医疗科普知识检索和线下就医之间,用户有大量的个性化健康咨询需求,来问医生就是为了满足这部分的需求而产生的。

为了减少误诊几率,来问医生的定位是常见病、慢性病和常发病的答疑。秉持“医疗有时移不动”观念的李天天认为,不是所有病都适合在网上提问,更愿意将来问医生的模式定义为咨询。“咨询是有市场的,能拿下这一市场需要有产品与用户的精准定位。”

在市场需求的驱使下,有了垂直的医生群体后,丁香园开始从药品公司、医疗器械公司、医院等服务上切入。利用积累了多年的医生资源,丁香园从自建诊所、与保险合作、引入智能硬件开始,一点一点铺开自己的医疗版图。这些布局都是丁香园利用已有的医疗资源,向C端提供医疗服务。 

据了解,丁香园通过其线下品牌“丁香医生”,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并积累了2000万C端用户。“来问医生”是丁香园面向C端,切入医疗服务的一个环节。

如果医生通过“来问医生”在患者群体中建立起知名度和影响力,下一步就可以实现患者直接转换到线下就诊。这样,丁香园线上汇聚的2000万用户就能助力商业化变现。

如何解决医患不信任?

相比春雨医生、好大夫等线上问诊平台的成熟发展,丁香园在移动医疗领域资质尚浅。但丁香园前期线上、线下积累的口碑和用户是“来问医生”有利的武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