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诚生物:争夺国产医疗器械巨无霸,谁最有冠军相?|| 快报

 昵称71785450 2020-10-13

政策强力推动,市场前景巨大,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势不可挡,在行业呈现小、散、乱的格局下,新诚生物为何有能力进行持续的原始创新?它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怎样的范本?

本文由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原创并首发,作者:陈涧,编辑:陈涧,设计:甄开心,编辑助理:苏欣然

299亿美元与111亿元,相差近20倍!

前者是美敦力2018财年营收,后者是迈瑞医疗2017年营收,在医疗器械领域,国内龙头与全球顶尖公司的差距不止在收入上,更令人心惊的是,仅仅在2016年,美敦力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就超过160亿元,而同期A股25家医疗器械公司的总研发投入才刚过17亿元。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两年呈现千亿级增长,但在需要极强原始创新能力的高性能器械领域,大部分不得不依赖进口。因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提出要加强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国产化。行业即将迎来大爆发。

但有业内人士告诉无冕财经,一款医疗器械,从基础研究到适应临床需求,最后顺利落地,有时甚至需要超过10年时间。这也导致国内众多企业对原始创新望而却步。

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之路该怎么走?

本月初,中山大学举办了一场“生物材料与临床应用”多学科交叉论坛,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诚生物),恰好提供了一条医疗器械国产化的路径,“一方面帮专家教授孵化技术成果,一方面帮助企业做技术能力的提升。”但新诚生物董事长曾晨光同时对无冕财经表示:“这是一条很艰难的路,我走得很孤独,希望更多人能参与进来。”

新诚生物到底走了一条怎样的路?在国产医疗器械可预期的大爆发中,它又会占据一个怎样的位置?

为解决行业痛点而生

“高校沉淀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企业消化不了你的技术,高校与企业之间有一个蛮大的‘坑’,连不起来。”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双聘教授全大萍的这番话,点出了中国医疗器械原始创新长久以来的痛点。

而身处其中的局内人曾晨光,早在十年前就已看清。

新诚生物创始人曾晨光。

2004年,从中山大学应用化学系本科毕业后,曾晨光在企业待了两年,2006年回到中大攻读医用材料相关的硕博学位。

由于此前的企业工作经历,曾晨光开始通过导师大量接触产学研,由此逐渐发现,掌握了大量基础研究成果的高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矛盾,涉及多项交叉技术联动、学术思维与产品思维融合等,因此,一项产品的真正落地特别困难。博士毕业后,曾晨光到香港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发现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在深切触摸到行业痛点后,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曾晨光于2013年4月正式成立新诚生物。

即使现在国产医疗器械行业站上风口,市场潜力无限,但曾晨光认为行业最缺乏和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生产、贸易这么简单,“我为什么要做一个商业机构?如果它能成功,一方面验证了我们这种模式可行,另一方面是通过我们获取的商业利润,回过头来将研发或者创新推到一个更高的程度。”曾晨光向无冕财经如此解释。

将高校的研究成果产业化,选定的又是完全原始创新的医用高值耗材领域,新诚生物花了5年多时间,才搭建出一个相对稳固的业务模式。

高校的基础研究成果,其实未必能符合市场需求,需要有了解临床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这些成果进行评估、改造或升级。于是,新诚生物设立产学研中心,囊括来自化学、生物、材料、机械、医学、物理等多个领域的高学历人才,占到公司员工的近七成。他们一边对接临床需求,一边对接高校研究者,同时自己还能进行研发。

解决前端问题后,新诚生物设置转化中心,将有临床需求的研究成果与企业对接,并按细分领域孵化子项目,推动与生产型、渠道型企业合作。另外,新诚生物和资本紧密合作,主要是为投资机构提供专业技术判断、推送投资机会,为技术研发、生产企业等聚拢资金。

我们形成了一个学术、临床、研发、生产、销售、资本六大要素协作的大平台。”曾晨光说。5年多时间,新诚生物与数百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临床机构等进行合作,并提供服务。

新诚生物提供整个产业链服务。

即使从创立到现在,新诚生物将数次融资、政府补助、利润等悉数投入企业发展,期间还有不少的波折,但曾晨光并不着急,“我不急着盈利,前5年本就是打基础的阶段,大规模盈利起码是十年后考虑的事情。

在他看来,新诚生物的模式基本走通。

做真正的原始创新

在销售型主导的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即使是产品创新,也大多走在跟随创新的路上。原始创新的路这么难走,新诚生物何以靠技术立足?

作为技术专家出身,曾晨光曾经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二十多项重大科技项目,“我的舒适区其实是做科研。”身为企业管理者,曾晨光对技术依然热衷。但另一方面,作为新诚生物这家着眼未来的企业的掌舵者,他更多考虑的是挖掘和展现原始创新的价值。

在新诚生物办公室的重要研究项目展示墙上,已经进入注册阶段的高强度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系统,被放在第一位。这个俗称骨钉板的医用耗材,常以不锈钢或镍钛合金材质形式,被植入骨折病人体内,等恢复后还得二次手术取出。

但新诚生物研发的这种骨钉板,原材料是聚乳酸,植入人体后可直接被吸收。此外,医生在使用时需要手工弯曲,对于骨钉板的弯曲强度,目前市面上最好的产品可承受力在170兆帕左右,但新诚生物将之提升到340兆帕以上

新诚生物的骨钉板弯曲强度全球最高。

新诚生物在原始创新方面的技术优势可见一斑,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技术创新背后展现出的强大推动力。

据曾晨光介绍,将聚乳酸这种分子做成高强度、高韧性的医用材料,仅仅是在理论上证明可行,就凝聚了三代人近三十年的心血,“我就是第三代研究这个材料的人。”曾晨光感慨。而如何落地,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还要继续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

在新诚生物手上,骨钉板落地时间大大提前,并很快有望产业化

骨钉板这种高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的示范,得以在其他项目上复制。新诚生物今年上半年就引进了一位全球顶尖眼科材料外籍专家,对方经过几年的观察,才最终决定加入,双方此前就已经在合作研发全球第三代人工角膜。

目前,新诚生物正在推进的有数十个研究项目,涉及眼科、骨科、口腔科、介入、微创、普外、体外诊断、医美等。

在曾晨光看来,正是本着这种对科研技术成果的尊重,新诚生物去搜集这些成果,将各个领域的成果结合临床需求进行集成,“这才是创新,而且是真正跨时代的创新。而这正是新诚生物一直在做的事情。”

未来的领跑者? 

根据智研咨询预测,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5300亿元。在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动医疗器械创新的大背景下,多位投资人士对无冕财经表示,未来十年,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将跑出一家巨无霸公司。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低,除了超过千亿市值的迈瑞医疗,大部分上市公司市值都不足百亿。当原始创新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未来谁最有冠军相?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将视野放宽,看看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环境。

无冕财经研究员咨询多位关注该领域的投资人士,得到的反馈是,从研发能力而言,北京、上海、广州是第一梯队,但北京不具备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上海的优势在于金融,而反观广州,不但聚集了大量的生物材料基础研究成果,还拥有众多医院,提供大量可供临床试验的基础。从这些维度而言,广州的医疗器械企业如果从事原始创新,更容易在未来领跑行业。

身处广州的新诚生物,会是未来行业的领军者吗?

“在前五年打好基础后,下一个五年是做规模的阶段,再下一个五年,产品注册证批量下发,才可能迎来业绩的爆发。”在曾晨光看来,比领跑者更重要的,是新诚生物能够通过现有的模式,网罗到上下游更多的合作者,推动整个行业大步向原始创新迈进。

12月1日,在与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的论坛上,新诚生物与江苏美安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安医药)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产学研转化合作签约仪式”。作为全球产品的中国代理商,美安医药手上也拥有不少海外技术成果,双方的合作涉及多个层面,包括海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原创技术的改造、升级,投资对接,以及产业园、研究院落地合作等。

 曾晨光(右)代表新诚生物与美安医药签约。

曾晨光表示,在整个产业链的合作中,新诚生物与小伙伴呈现的都是网状合作,将技术和资源与合作者分享,最终是大家一起来实现新诚生物倡导的“让前沿医疗科技服务所有人”。“我们构建一个生态链,新诚只是一个分子,但一定是最核心的那个分子,我们通过原始创新能力,从前端到后端汇聚到的各种资源,去吸引更多合作者。”

目前看来,行业的原始创新氛围还在培育阶段,曾晨光希望尽量多承担起一些责任,先去尝试。

原创的医疗器械产品,需要使用实验动物做完整的手术,但此前由于原始创新太少,国内还没有建立一个与人标准一致的动物手术中心。曾晨光正计划筹建这样一个实验中心,完全以服务行业为定位,一期计划投入超过4000万元。

曾晨光说:“带着社会责任感去做企业,要在骨子里有这种信念才行,过程中间可能有一万种理由把你拉偏。”

如果新诚生物能坚持住原始创新这条路,未来十年内,成为行业领跑者也不是没有可能。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