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战争陋析——用间篇

 桃下成蹊读书会 2020-10-13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因范蠡、文种之计,厚赂吴国太宰嚭,谗毁伍子胥于吴王夫差,夫差卒杀伍子胥。子胥亡,吴无栋梁忠贞之臣,不备腹心致命之越,吴国卒为勾践所灭。

战国末期,秦国惮于赵国良将李牧,重贿奸臣郭开,于赵王面前离间陷害之。赵王惑于人言而冥于察觉,以别将领军而杀李牧。李牧已死,赵无良将,遂亡。

楚汉相争,汉王用陈平之策。利用项羽猜忌的性格,离间其与亚父范增。范增见疑,怒而弃项羽而去,病死途中。项羽智明谋臣唯有范增一位,范增一死,余不足忧。项羽孤家寡人,缺少股肱,终不敌人才济济之汉营,兵败身死。

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忌惮于司马懿的才能,故先为反间之计,散步谣言,让魏明帝曹睿以为司马懿有谋反之心。曹睿中计,于是把司马懿贬回老家去了。诸葛亮方敢长驱大进,出兵祁山。只不过后来因为魏军前线败的太快太惨,司马懿得以复出,让诸葛亮丢了街亭,含恨后撤,回到汉中。

明朝末年,女贞雄起。明与后金,相持于锦州、宁远一线。袁崇焕带领明军,数得大捷,居功厥伟。却被皇太极施以反间,为明崇祯帝朱由检凌迟处死。袁崇焕死,清军无人可挡,不久遍完全占据关外,直到吴山桂开关延敌,踏马中原。

反间制胜,诸如此类,于浩瀚史籍中,数不胜数,不能尽举。

谋事在人,兵者诡道也!通过离间,去敌之良将与谋臣,达到沉重削弱敌人的计策,良臣乐用,明主慎防!致人而不致于人,间人而不间于人,智矣哉!

《孙子兵法》用间篇有云: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殷朝之所以替代夏朝,是因为伊尹这个大臣曾经在夏朝的重要地带待过,对夏朝的情况十分了解,而且也从事了间谍活动);周之兴也,吕牙(姜子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