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插八一秧(散文)

 新用户7019teQl 2020-10-13

       湖北江汉平原,以前流行农村种两季水稻。早稻要在五一前抢插完毕,晚稻秧要抢在八一前抢插完毕。

       那是一个农民流血流汗、战天斗地的岁月!

       7岁的娃娃下地学插秧,在当时不稀奇。半日制学校,暑假就是让农村的学生回家学习农业劳动技术。

       插秧技术在所有农活里算一项技术活,秧苗插得如何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商高低。我们队里的插秧能手,往往是铁姑娘队的人,她们从小没上学,天天与泥土打交道,插秧、割谷、扯草、挑草头,行行站前排。

       早稻成熟是七月中旬,开镰收割早稻,每天是天没亮,稻田里就有一阵阵恰恰声。露水洗净了劳动者的脸庞,蚊蝇袭击着劳动者的身体。

        中伏开始插秧。不分早晚,只要温度不超过40度,我们就可以站在泥巴里插秧。温度太高,田里的水烫肌肤。中午人是不能在外面插秧的,上晒下蒸,汗流浃背,让人双眼睁不开,怎么插秧?

        劳动力不足的生产队,八一前插不完晚稻。八一后插的秧苗,容易遇到寒露风,造成歉收。

         农谚说道:“春争日,夏争时”。种田必须不误农时。

        上世纪九十年代杂交稻在我们地区普及,种晚稻的农户逐年减少,抢插八一秧似乎被我们忘却了。

        我的吃苦关,挑担关,办田关,插秧割谷关是参加长期的农业劳动通过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有在泥土里滚爬过来的人,才知道这首诗写得真真切切。

         稻谷丰收的日子,我们吃上一碗白米饭,心里大喜,我们平日生怕浪费一粒米饭。每粒大米是自己的汗水换来的,谁不珍惜呢?

         如今不种地,家家花钱买大米吃。我们的孩子没有那份情感,他们很任性,不喜欢吃的馍馍,就随手扔掉。吃不完的米饭,也随意倒在地上喂鸡、喂狗。再给他们谈爱惜粮食,真是不管用啊!他们常说:“一碗饭值几个钱?”

         “不插八一秧”,这句话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那个贫穷的时代,教会了我们如何过日子。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善于勤俭过日子的人,家里是幸福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