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电影(散文)

 新用户7019teQl 2020-10-13

       我的祖国啊,70年前一穷二白,70年后繁荣昌盛,进步多么大呀!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看过许多电影,而每次看电影不是在电影院。露天电影,给我的少儿时代缀满了朵朵小红花。

      7岁上学念书,知道学校位于公社附近。一天晚上,公社门前扯起白色银幕,放映电影《三打白骨精》。我拿着一个草把坐在银幕前两米远,周围都是小萝卜头,嘻嘻哈哈,放映员开始放映时,全场鸦雀无声,只有银幕旁的音响传出电影里的各种声音。

      后来观看《上甘岭》、《英雄儿女》、《战上海》、《钢铁战士》、《野火春风斗古城》、《南征北战》、《奇袭》、《青松岭》、《苦菜花》、《决裂》、《画皮》、《卖花姑娘》以及8个样板戏的电影,都是县、区巡回电影队来我地放映的影片。方圆5里内有电影,我们小伙伴们一定会踏着土路去观看一场电影。

      1975年我们划入新公社,公社成立了一支电影队,其中两名放映员是退役军人,每个村每个月有一次电影观看。

      1985年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镇取代了公社。镇里兴修了一个大礼堂。里面有个舞台,可以演戏,可以挂银幕放电影。可是这家影院不如城里的电影院,扩音效果不够好。中小学师生每学期安排两次看电影活动,镇文化站实行承包制,看电影必须出钱。

       1981年后,城里的电影院每天生意好。甲座每人0.20元,乙座每人0.15元。一次放两部影片,一部短片,一部长片。《牧马人》、《追捕》、《庐山恋》、《苗苗》、《雷雨》、《甲午风云》、《建国大业》等影片我是进城在电影院看的。当年书院街的市礼堂、北正街的京剧团、工人俱乐部、东门电影院是我常去看电影的地方。1996年后人民广场西边有一家金爵影院,我们学校老师接到通知到这家影院看过一部教师生活的故事片。

       我的印象里,电影宣传党的政策,弘扬人的真善美,电影主人翁往往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可惜呀,这么好的一个舆论工具,随着开放步伐,慢慢在大众生活里升级了,到了高票房的酒楼。

       现在想看电影,在家里有线电视里选电影频道,在网络电视里选一部电影。电影的味道怎么没有电视剧的味道吸引人呢?我看过《芙蓉镇》,就是觉得编剧在讥讽一个时代。可是动画片深深吸引着家家的小孩子,就像50年前电影吸引着我一样。

       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为什么人与人的关系没有原来融洽?为什么刑事案件发生不断?为什么人们活着觉得各种压力挺大?是政府的管理出了问题,还是社会体制出了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