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0期诗评《诗歌写作的意义》

 白云之边 2020-10-14

编语2020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奖的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诗人李元胜认为,格丽克能从日常经验迅速拓展并深入到生命的意义这样一个终极命题,在她的诗作中,更多讨论的是出生与死亡、个体价值,这些都是永恒的命题,大多数诗人很难锲而不舍地挖掘这个方向。诗人安琪在获悉2020年诺奖揭晓后说:“这些年我经常纠结于过分自我化的写作是否会造成与时代脱节,我经常想,当后人从我们的写作中了解不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状况,我们的写作是否有意义?露易丝·格丽克告诉我,无所谓时代,你就写你最隐秘的情感、最私人的对于世事的见解好了。露易丝·格丽克的诗作也没有属于工业文明的语汇,她所选用的词汇都是很诗意的,就是被诗歌之水浸润过的那种,所以读起来很舒服。”那么,诗歌写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是每个诗歌写作者与阅读者值得反思的事情。-----连方



诗歌赏析

连方


理想的诗歌是诗人的心灵图景或梦象,通过心灵图景发出独特的声音。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原创的声音,要学会倾听并从中领悟。

一、赏析

◎秋歌
康俊平(河南)
 
听秋风轻诉过往
一叠流水一叠月光
一叠低调的锦瑟华年
 
折一角夜,投入砚台
墨色花开无痕,填一阕高山流水
不写忧伤的旧辞
 
这个秋天,我不再是徒劳的纤夫
行船已从一串成熟的葡萄驶出
抱紧岁月甜蜜的馈赠, 青涩已成过往
 
尽管春风和花朵,还在秋风里安睡
繁密的日子依然旖旎向前
生如草木,我相信每一片叶子都自带掌声

选自【冬之卷】(六)生如草木,我相信每一片叶子都自带掌声

作者简介:康俊平,籍贯河南鄢陵。作品散见于《河南诗人》《杯水诗刊》《天下诗网络》等诗歌刊物平台和报纸副刊。诗观:诗由心生,是内在音乐的流淌和图画的呈现。


点评:《秋歌》从题目作者就点出了主题,和众多秋天的诗歌相比,这首诗歌不是写秋天的萧索和落寞,而是一首秋天的赞歌。诗中运用更多的拟人化,更多丰满的意象,不是作者在歌颂,而是借助秋水细说岁月的变化。”一叠”这个词的运用让流水,月光,年华都变得有了份量,有了积淀,有了时间的痕迹,让读者耳目一新。在秋天的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用砚台研磨夜色,绘画也好,谱曲也好,做赋也罢都因月色有了乐感,有了节奏,有个悠远而不忧伤的氛围。写诗要意象新颖,更要意象准确,作者在第三节都做到了,秋天的一片丰收的景象跃然纸上。最后作者对自然界的的寒来暑往,季节交替做了一个总结,谁都无法阻拦岁月的脚步,每个岁月,每个景物都有它自己的繁华。春风与花朵原本是只属于春天的季节,在这里作者给了他无限的外延,它不仅仅属于春,属于夏,更是属于秋的,也许还会属于冬。它在四季交替之中,依旧绽放,绽放的更有生命,更绮丽,更绚烂,更成熟,也更丰盛。
 
诗评人简介:苑会梅,笔名慧梅,出生于黑龙江,现旅居新加坡。作品曾发表于:《南京大学校报》《黑龙江日报》《千岛日报》《新华文学》等,以及各网络公众号平台。诗观:诗歌是块有灵性的石头,借它敲开另一扇看世界的门。

二、精彩


借物喻人,寄托深远

——赏析诗人古越的《鸿雁惊飞》

       刘军华(广东)

◎鸿雁惊飞
 古越(湖南)

尘土之上,宇宙之上
一个声音在立起
旷野辽阔地振翅 

河面上有它的影子
飞翔中有它的歌声
回望中有它的不舍 

视野之上,一行鸿雁
上青天,一会儿排成个人字
一会儿又排成个一字 

展开像一个古老的寓言
收拢就是一个温馨的家
鱼在它的阴影里游动着 

河水源远流长
只是它和故乡
隔着千山万水

摘自齐鲁文学【冬之卷】(九)只有我,在无人的旷野 拉开夜幕

当我读到古越老师的《鸿雁惊飞》的最后一节——“河水源远流长/只是它和故乡/隔着千山万水“,内心便被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打动了。
我们先来看题目《鸿雁惊飞》,鸿雁因受惊而飞起,这是居无定所,漂泊无定生活的一种写照。
第一节,“尘土之上,宇宙之上“写一群鸿雁受惊,忽然振翅而起,从地面上飞向高空。“宇宙之上“,这是夸张语,极写其飞之高,实写鸿雁内心惊惶。“一个声音在立起“,将声音形象化。“立起“,生动、准确、传神,随着鸿雁受惊瞬间飞起,边飞边叫,警示其余,声音也好像从地面上立起,直透云霄。“旷野辽阔地振翅“,从旷野空间的辽阔,写出鸿雁迁徙的遥远和艰辛。而“振翅“的动作,则写出鸿雁努力向前飞行的样子。这第一节便是写一群鸿雁受惊瞬间腾空,努力前飞。
第二节采用拟人手法,把鸿雁当作人来写,一边飞一边叫,还不时回望,流露出对故土的眷恋。
第三节从地面上仰望,描写鸿雁南飞的队形。
第四节,“展开像一个古老的寓言“,把飞翔的雁阵比作古老的寓言,极写其古老,表明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为了生存繁衍,雁群每年秋季都要从北向南飞,春季又由南向北飞,不断地奔波劳累。雁是如此,人不也是这样吗?“收拢就是一个温馨的家“,鸿雁飞倦了,便找个临时落脚点栖恩。大家抱团取暖,感受到家的温馨。而偶遇突发情况,不得不受惊飞起,远离危险,匆忙赶路。风餐露宿,颠沛流离,担惊受怕,这不正是漂泊在外者生活的写照?“鱼在它的阴影里游动着“,暗示雁群在江河上飞行。这一节着重写鸿雁颠沛流离的生活,也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第五节升华主题,寄托深情。“河流源远流长“,既写路途之遥远,还指时间之久长。“只是它和故乡/隔着千山万水“,从空间上的遥远——隔着千山万水,寄托着鸿雁对故乡的深沉思念。
本诗言语浅显,写鸿雁受惊飞起,努力前飞,边飞边叫,不时回头以及风餐露宿、颠沛流离的生活,寄托人们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表面上写鸿雁,其实是借物喻人,写为了生活,为了理想在外面四处奔波、努力打拼的人们。用鸿雁的奋飞写人们在外面努力打拼,用鸿雁风餐露宿居无定所,来写人们在外面颠沛流离的生活,用鸿雁的鸣叫、回顾来表达漂泊在外的人们对故乡的不舍和深深的思念,也寄寓了作者对在外打拼者的理解、同情与人文的关怀,因而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诗评人简介:刘军华,笔名白帆,70后,齐鲁文学福建分社诗评编辑,作品见《惠州日报》《东江时报》《东江文学》《惠州文艺》《齐鲁文学》《当代诗歌地理》《山东诗歌》等,出版诗集《白色的河》。诗观: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去表现生活中的诗意。




本期主持:罗莲芳,笔名:连方,70后,四川宣汉人。现任齐鲁文学社福建中心诗评部主编。

栏目主编连方
栏目成员:刘军华  张全枝  王晨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