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味药治好耳聋、耳鸣,一通一补立见效

 图书 馆员 2020-10-14
耳聋耳鸣的原因有很多,但总体上离不开补腰肾与疏肝胆。因为肾开窍于耳,而 胆经 环行整个耳部。

       北京的刘大爷,他跟我讲,说以前耳朵鸣响,一年响几个月都治不好。后来呢,他的战友给他推荐了一个方子,就两味药,骨碎补跟 王不留行 ,一剂吃完,他那三年的耳鸣就减轻了。

       我一听,妙啊!骨碎补跟王不留行,一个着重于补肾,一个着重于疏肝,两味药就把困扰耳朵的两大问题都解决了,真可谓天作之合。

       古医书里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和耳朵是相通的,肾中精气透支过度,耳朵就会鸣响报警。

       又说,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打个比方,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蓄电池,要想保持正常运转,就要不断充电,肾气就是内在能量,因为肾主骨,生髓。

       肾气是先天之气,是从母亲胎里带来的,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减弱,即使先天禀赋再充足,到了一定年纪以后也要走下坡路,唯一不同的是,有些人下坡路来得慢,走得慢,而有些人呢来得快,走得也快,比如,生活上混乱没有规律,经常熬夜,熬夜最伤肝肾,肾气损耗过度,等于是用小的力量推动很少的精气从腰部行运至头面,在这种情况下,耳朵缺气缺血,失去濡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耳聋耳鸣。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耳聋耳鸣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其实都是在为年轻的肆意狂欢买单。

       骨碎补,有些地方也称它为毛姜或者猴姜,因为在它的表面有一层毛状物,颜色和生姜很像。

       骨碎补,顾名思义,骨头碎了都能给你补回来,所以它是骨科伤科常用药。骨碎补能够把肾气收纳固住,肾气补上来了,耳朵的问题就会慢慢消退。

       古书上也有关于用骨碎补塞耳朵来治疗耳鸣的记载,具体方法是把骨碎补削剪成细条状,然后用火烤一下或者炒一下,温度不要太高,耐受即可。经过加热的骨碎补,补肾效果得到提升,把它塞入耳道,令温热之气徐徐温补耳道,能把闭塞的耳窍通开。

       骨碎补不光能治耳鸣,还能治 牙痛 ,因为肾主骨。《本草纲目》里说,骨碎补能入肾,治牙痛。它是治疗肾虚牙痛的常用药。牙痛但是又说不出具体痛在哪里,通常和肾有关,骨碎补焙干研成细末,敷在牙齿上,往往一用见效。

       可见,骨碎补补肾的作用是肯定的。

       王不留行,光听名字就觉得霸气十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王不留行是中药里最像将军的一味药,虽有王命,却依然不能留住它行走的愿望,可见,这味药的功能,就是通通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也从侧面说明,它的功效非凡,绝不会有半点含糊。这么来看,名字实在贴切。

       略懂中医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王不留行可以通乳,女性产后乳汁不通,民间常用它和猪蹄一起炖着吃,一般吃上个两三天,那乳房周围的气血津液就都流通了。

       怎么通乳的药还能用来治耳朵?因为乳房走肝经,肝经由下而上,经过大脚趾,膝盖内侧,过乳房,上达颠顶,所以它是非常入肝的一味药。而胆经走人体侧面,在耳朵周围绕圈子,像电线一样,绕来绕去。

       中医认为,肝胆相照,互为表里,如果气血在流经肝胆经时,中途被堵住了,而且还堵的比较厉害,就会表现为耳鸣耳聋的症状。

       那么,问题来了,肝胆经为什么不通了?一个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生气,正常情况下耳窍通过的气流是有定数的,怒则气上,你一生气,面红耳赤的,感觉全身气血都在往头面上涌,这些气突然一起冲向耳窍,造成拥堵,所以耳鸣。你每生一次气,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经脉打乱,让气机郁滞,就像把窗户关上,你能听到外面多姿多彩的鸟语虫鸣吗?通开肝胆经,就等于打开耳窍,就像打开窗户一样。

       王不留行善于通行,走而不守,行而不驻,虽有王命而不留,只有将军有如此魄力,它一进到体内,所有郁滞通通打开来,它是通过疏通耳窍,疏通气机来达到调理耳聋耳鸣的目的。

       最后把这个方子写出来,骨碎补30-50克,王不留行10克,两味药,一个补肾,一个通肝,治疗耳聋耳鸣,常有奇效。

耳鸣,就是气不通;中医鬼才的耳鸣方

现在,我就把我刚刚读到的一则经验,说给你听。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患者,耳边蝉鸣不绝三个月。他求过很多中医调治,遍用补肾之法,无效。
       有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医师还是患者,都觉得不可思议。肾开窍于耳。肾精亏虚、肾气不足,无法濡养耳窍,导致耳鸣耳聋,这是千古定论,怎么会无效呢?
       没办法,这个人前去求医章师。章师,为浙江绍兴一带老早年的姓林前辈。可贵的是章师一方面是中医临床家,一方面还是围棋大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看一看。
       面对这个患者的情况,章师也是比较为难。不过,他细诊发现,患者在耳鸣的同时,耳边有耳塞堵胀之感,胁下闷胀疼痛,脉弦。苔薄白,症状与情绪郁闷、天气变化的时候加重。于是,心生一计。
       这就是,与其盲目补肾益气,不如疏肝调气。气一通,耳鸣自止。
       于是,写了一个配伍。方见——
       柴胡、香附、郁金、石菖蒲、川芎各10克,骨碎补8克。水煎服。
       结果,患者药用3剂,症状全部消失,听力恢复正常。
       怎么回事啊?我给你从头说说。
       我们的耳朵,为肝胆之脉循行之处。肝胆气郁,就会影响耳的听力。这个患者的表现,就考虑肝胆气郁。你看他,脉弦,情绪低落时症状严重,胁下胀痛不适,这些是典型的表现。
       但是呢,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肝气不舒,气行不畅,为什么会导致耳鸣?这个道理怎么具体解释?
       你看啊,假设你面前有一口钟。
       这口种,如果破破烂烂,你敲不响。这叫做“金破不鸣”。
       如果这口钟,里面填满了东西,你也敲不响。这叫“金实不鸣”。
       我们的耳朵,如果气不通,就相当于“金实”。在这个状态下,我们的耳朵对外界声波不敏感,鼓膜振动失常,耳内受邪气所扰,于是就出现了耳鸣、耳聋。
       因此,要想让耳朵好用,就得让气通起来啊。
       你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上方的意义了。其中,柴胡、香附、郁金能行气解郁,石菖蒲、川芎可以开窍,骨碎补益肾补耳,使得全方通补结合。这就是基本道理。
       其实,这配伍啊,早就有。它的创制者,乃是清代一位大医王清任。王清任写了一本书,叫做《医林改错》,对很多传统中医的认知做了订正。他的特别之处,就是钟爱解剖,解剖犯人的尸体,观察死人的身体、经脉、骨骼。这一点,谁都比不了。于是,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有人称之为“鬼才”。
       当然,无论怎么说,王清任都是医学大家。他探索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中的方剂,非专业人士要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同时,我也想有耳鸣问题的读者朋友认真思量——你是不是也在情绪抑郁、波动的时候耳鸣、听力下降?你是不是也善太息,感觉胸胁胀满?你是不是也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如果是,要考虑肝郁气滞。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启迪和经验,我们要认真吸取。(文君然)

四十岁之后耳聋耳鸣,两味药一补一通解决问题

常言道,人过四十天过午。四十岁之后,许多人耳鸣耳聋的现象就越发严重了。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今天为你介绍一个小方法。它只用两味药,一补一通,能把问题轻松化解掉。这就是石菖蒲和骨碎补。

准备石菖蒲和骨碎补各10克,将药物洗净之后,水煎去渣,取药汁服用即可,每天煎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第二次服用前,需要把药汁加热一下。

这个方法的奥秘在于,一味药负责通,一味药负责补,一通一补,相得益彰。

其中,石菖蒲(如上图)负责通。它味辛苦,性温,归心经和胃经。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功能,就是开窍。尤其是开心窍和耳窍,效果往往令人满意。耳鸣耳聋,自然是耳窍不通所致。所以我们用石菖蒲通耳窍。

其中,骨碎补负责补。骨碎补味苦辛,性温,归肾经和肝经。耳鸣耳聋的发生,和肾精亏虚有关。肾开窍于耳。肾精不足,会诱发耳窍不聪。这是改善耳鸣耳聋的根本之道。所以,我们用骨碎补来添肾精,起到治本之效。

可以说,石菖蒲在前,骨碎补在后,两者相互配合,通补有度,共奏交通心肾之效。但是,由于石菖蒲和骨碎补都性温,所以肾阴亏虚、潮热盗汗、便干尿黄、心烦失眠、口不干燥和正在发热的人千万不要用。如果没有上述证候,兼具腰膝乏力、腿酸腰痛、畏寒怕冷的耳鸣患者,都可以应用这个方法。

颈性耳鸣耳聋妙法良方

耳鸣、耳聋均是听觉异常的症状,以患者自觉耳鸣响,如闻潮声,或细或暴。其中妨碍听觉的称耳鸣;听力减弱,妨碍交谈,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影响日常生活的称为耳聋,症状轻者称为重听。本病以颈椎急、慢性损伤所致的耳鸣耳聋等耳部症状群为主,而耳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者,统称为颈性耳鸣耳聋。本病发生率仅占颈椎病的0.3%。结合临床表现,常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耳鸣”“耳聋”等范畴。

【病因病理】

颈椎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改变使颈椎发生移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或迷路动脉血管反射性痉挛,从而使内耳血液循环发生急、慢性障碍,引起耳鸣耳聋。

颈椎退变和颈部诸组织积累性劳损,易使其稳定性减退,椎体可产生前倾后仰、左右侧屈或旋转等解剖位置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对颈上神经节及分布在椎动脉、关节囊、韧带等组织的交感神经末梢及椎管内的脊膜分支产生病理性刺激,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

颈椎退行性变过程中形成的无菌性炎症改变,对颈交感神经和脊神经可产生炎症性浸润刺激,从而对耳部形成反射性影响,也会引起耳鸣耳聋等症状。

青壮年患者,因无严重的颈椎骨关节病损,其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多为血管痉挛所致,表现为暂时性、一侧性、感音性的耳鸣和重听,并伴有颈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症状,常见于上段颈椎病病损;而老年患者,颈椎骨关节病损严重,且多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症,其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多呈慢性过程,故其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渐进性、双侧性、感音性的耳鸣和耳聋,不易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耳鸣耳聋相区别,只有在头颈部外伤或落枕后引起耳鸣和耳聋症状加重时,方能引起患者注意。

【诊断要点】

1.症状(1)一般症状 有颈部活动受限,颈肌紧张,局部压痛或疼痛不明显。(2)主要症状 耳鸣、耳聋为主要症状,若为颈椎急性损伤引起的耳鸣,音调较高,属感音性耳鸣,多伴有重听甚至耳聋现象,呈间歇性发作,且与头部位置的改变有关,颈部压痛点与耳鸣多在同一侧,同时伴有轻重不等的脑血管、神经症状,青壮年颈椎损伤者多属此类。若为颈椎慢性损伤引起的耳鸣,多呈持续性,时轻时重,继而出现重听、耳聋症状,为双侧性(或一侧较重)感音性耳鸣,呈缓慢发展趋势,老年人的颈源性耳鸣和耳聋多属此类。(3)伴随症状 耳鸣耳聋是颈椎病常见症状之一,但极少数单独出现,多伴有眩晕、头痛、视力异常等症状。近年来,国内外有学者把耳蜗前庭症状列为“椎动脉型颈椎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认为在眩晕发作时,半数以上患者伴有耳鸣,约1/3患者有渐进性耳聋。

2.体征

颈椎活动度受限,颈肌紧张,局部压痛,颈一、颈二棘突或横突有偏移,头颈部位置改变时症状加重。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见颈椎生理弯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上颈段棘突或横突有不同程度偏移或脱位,寰枢椎半脱位者可考虑此病。

(2)其他检查 椎动脉造影有梗阻现象;脑血流图检查可有枕乳导联异常。

4.鉴别:本病应排除听觉系统其他感染性或器质性疾患。

【妙法良方】

(一)辨证论治

1.瘀血阻滞

(1)主症 多有头颈部外伤史,初发时耳鸣声重,如闻潮声,瘀久成虚,耳鸣渐如蝉鸣,劳累或刺激后可加重,并且颈部有压痛,痛处固定。舌紫有瘀斑,脉涩。

(2)处方 川芎、葛根、赤芍、鸡血藤各30g,桃仁、红花、石菖蒲、寻骨风各10g,老葱5g,红枣3枚,黄酒100mL。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肾精亏损

(1)主症 耳内常用蝉鸣之声,昼夜不停,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听力逐渐下降,兼见头晕目暗,腰膝酸软,遗精或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弱。

(2)处方 熟地黄、葛根、鸡血藤各30g,山茱萸、山药、云茯苓、磁石各15g,牡丹皮、泽泻、柴胡、牛膝各10g,炙甘草8g。偏于肾阳虚者,可改用附桂八味丸等治疗。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3.肝火上扰(1)主症 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鸣耳聋突发加重,兼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2)处方 龙胆草(酒炒)、葛根、鸡血藤各30g,黄芩、栀子(酒炒)、木通、生地黄、牛膝各10g,车前子、石菖蒲、泽泻各15g,甘草6g。肝气郁结而火热尚轻者,可改用逍遥散加蔓荆子、石菖蒲、香附等疏肝解郁以通窍。(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二)内服良方

1.通窍益气汤:(1)处方 蔓荆子、柴胡、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各10g,葛根、黄芪、丹参各30g,青葱管5支。属肝火偏亢、头晕胀痛者,加龙胆草、生地黄、石决明、焦栀子;属气血不足、头昏乏力、视物不清者,加党参、白术、枸杞子等。(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黄芪葛根汤:(1)处方 黄芪、太子参各15g,葛根、川芎、鸡血藤各30g,木瓜、当归、石菖蒲、地龙、夜交藤、炙甘草各10g。(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3.二通开窍汤(1)处方 赤芍、川芎、柴胡、黄精、当归尾、穿山甲、橹豆衣、枸杞子各9g,葛根、桃仁各15g,红花6g,生姜3片,薏苡仁18g,泽泻12g,生甘草7g。(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4.加味温胆汤:(1)处方 葛根30g,地龙、茯苓各15g,陈皮、半夏、枳实、竹茹、柴胡、黄芩、菊花、蝉蜕、羌活各10g,甘草6g。(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5.加减地黄汤:(1)处方 葛根、磁石、珍珠母(先煎)、熟地黄各30g,山药、女贞子、菊花、地龙各15g,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柴胡、白蒺藜各10g。(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6.补益通络汤:(1)处方 黄芪、葛根、鸡血藤、党参各30g,地龙、羌活、柴胡、川芎、当归各10g,远志、甘草各6g,蜈蚣1条。(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三)外治良方

1.颈椎热敷方(1)处方 当归、续断、细辛、防风、桂枝、红花、丹参各20g,五加皮、刘寄奴、骨碎补、川芎、鸡血藤、威灵仙、葛根、补骨脂、狗脊各30g。(2)方法 将上药装入布袋中,放凉水中稍浸泡,以半湿为度,取出放锅中,隔水蒸半小时后置于颈部热敷(温度太高时为避免烫伤皮肤,可在药袋外包几层干纱布,待稍温后除去包布),局部用被子盖好保温。一般热敷1小时左右,每日2次。每次热敷后用干毛巾将汗水擦净,继续卧床休息片刻,严防着凉。袋中药物4日换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穴位贴敷方(1)处方 磁石30g,朱砂3g,吴茱萸20g,肉桂5g,当归15g,食醋适量。(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用食醋调为膏状,摊于两块干净的白布上备用。将患者双足用温水洗净拭干,用双手掌交叉搓摩两足心,约搓5分钟,待两足心发热后迅速将备好的药敷于双足涌泉穴位上,外用绷带或胶布固定。每晚治疗1次,每次敷药8小时左右。

3.离子导入方(1)处方 川芎、川乌、葛根、威灵仙、红花、桃仁、莪术、肉桂、柴胡各适量。(2)方法 以上方药水煎取浓汁,制成离子导入剂备用。治疗时用骨质增生治疗机以离子导入法将离子导入剂直接导入病变部位(颈椎两侧相应部位),每次25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

(四)针灸妙法

1.穴位埋线法(1)取穴 翳风,颈穴1、颈穴2(均为经验穴,分别位于颈五和颈七棘突旁开1.5寸处)。(2)操作 患者俯伏坐位,标定翳风穴后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做穴位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剪取0~1号铬制羊肠线1.5~2cm做快速穿刺针埋线,当针尖达皮下组织后,缓慢进针,边进针边询问患者感觉,当感觉有强烈针感向患耳部或颈部放射时,缓慢退针,边退边推针芯,回至皮下后快速拔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用创可贴固定。如患者双侧耳鸣耳聋,则行双侧翳风穴埋线。埋1次即为1个疗程,一般15日左右行下一疗程。

2.三步针罐法(1)取穴 整脊穴、中平(双)、后溪(双)、颈夹脊(双)、阿是穴。肾气不足型配肾俞(双)、三阴交(双);痰湿阻滞型配翳风(双)、阴陵泉(双)。(2)操作 第一步:用30号3.0寸毫针直刺双侧中平(位于外踝最高点与外膝眼连线的中点)1.5~2.5寸,双侧后溪0.3~0.5寸,向鼻根方向斜刺整脊(前正中线,印堂上1.0寸处)1.0~1.5寸,以得气为度,不留针,嘱患者深呼吸,并做对抗性颈部活动2分钟。第二步:根据患者的证型,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各配穴,采用平补平泻针法,以得气为度,然后针刺双侧颈夹脊穴,入针0.8~1.2寸,以得气并向肩部传导为度,再用KEDⅡ808型电针仪,行双侧对称性疏密波脉冲刺激20分钟。第三步:取针后,在阿是穴(项背部压痛点、颈项条索状硬节处)行刺络拔罐,令出血3~5mL。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日。

3.毫针针刺法(1)取穴 风池、风府、哑门、玉枕、天柱、太阳、大椎、百会、听宫、翳风。(2)操作 以75%酒精常规消毒穴位皮肤,用已消毒的0.30mm× 40mm毫针,以45°角快速刺入穴位13~25mm,患者无明显疼痛而有适度酸、麻、胀感为宜,随后以每分钟200转的速度捻转1~2分钟,留针30分钟,期间重复捻转4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温针治疗法(1)取穴 主穴取颈二至颈四夹脊穴、听宫、听会、完骨,配穴取耳门、三阴交、太阳、风池、中渚、关元、外关、肾俞。(2)操作 每次主穴均选,配穴选用2~3个。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快速针刺,得气后行温针灸,每个穴位3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5.穴位注射法(1)取穴 颈二至颈四夹脊穴、听宫、翳风、完骨。(2)药物 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麝香注射液。(3)操作 穴位局部常规消毒,每次选用2~3个穴位。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混合药液6mL,快速穴位注射,每个穴位2mL。诸穴交替注射,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五)推拿妙法:

1.运动疗法(1)颈肌松解法 患者取坐位,在患侧肩颈部寻找痛点、结节或条索状物,用拇指在痛点处稍用力按压3~5次,由轻到重,每次持续3~5秒;然后在条索状物上用拇指做与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弹拨10~15次;再以指揉、掌揉、拿捏等方法,沿颈部脊柱正中和旁开1.5寸,从上向下松解颈肩部痉挛的软组织,以充分放松颈部肌肉。(2)颈椎关节松动手法 在充分放松颈肌后,依次采取以下手法。①按压棘突:患者取坐位,两上肢放松环抱于胸前。医者站于患者身后,左手托于患者下颌,右手四指置于颈部右侧,拇指置于颈椎棘突上,从背侧向腹侧方向(由后向前)垂直按压。②屈伸摆动:患者体位同上,右手置于后颈部,拇指和四指分别位于颈部两侧,保持颈部相对固定。左手托住下颌角,用力使头向上并向后伸展。然后左手继续托住下颌,右手置于后枕部,向前并向下推,使头部做前屈动作。③旋转摆动:患者体位同上,左手托于患者下颌,右手拇指及大鱼际放置于患者左侧颈椎横突部,四指分开放置右侧颈枕部。左手向左牵拉下颌,右手拇指垂直按压横突,使头部向左旋转。向右旋转,方法相反。④侧屈摆动:患者体位同上,医者右手放置于患者后颈部,拇指置于左侧乳突部,以相对固定颈部。左手掌置于患者左颞部,并缓慢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右倾斜。左侧侧屈摆动,方法相反。

2.理筋复位法(1)分筋理筋手法 用一指禅、揉、推、拿等手法对患椎附着的筋膜、关节囊及颈肩部软组织,尤其对枕下三角区的内外直肌,上、下斜肌痉挛痛点进行分筋理筋松解,分离粘连,使肌纤维恢复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挤压颈夹肌:在患椎两侧的关节突关节处常有一侧肌纤维痉挛、肿胀、钝厚、压痛,挤压两侧痉挛的肌纤维,达到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2)按摩风池 点按风池约2分钟,拔伸牵引约25秒。(3)旋转复位法 以患椎棘突偏左为例,患者端坐,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右手拇指桡侧顶住患椎棘突右侧,使患者颈部前屈35°,再向左侧偏45°,医者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托夹住患者下颌部,向上用力使患者头颈在矢状轴上旋45°,当旋转力达到患椎时,根据患椎倾旋、仰旋移位的不同方向,右手同时向左侧推动位移的棘突,可听到复位响声或有回位移动感,然后使患者头颈置于中立位。

3.脊柱复位法①松弛软组织:于颈肩部采用按、揉、拿、拔伸等手法,按肌纤维走向分筋、理筋,使颈肩部肌肉充分松弛。②旋转复位:患者低坐位,如颈二棘突左偏,颈部前屈30°,右侧偏30°,左旋转45°,医者站于患者后侧,右手拇指将偏移棘突固定,余四指置于颞部,左手扶持右面部,在左手向左旋转的一瞬间,右手拇指迅速将棘突轻推向右侧,多听到“咯”一声响,拇指下有轻微移动感,触摸偏歪之棘突已平复或改善。以上治疗每2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手法后5~7日内避免颈部较大范围内旋转伸屈活动,睡枕不宜过高,以一个拳头高度为宜。

4.松按复位法:患者取坐位,先施行轻柔和缓的法、拿法等手法放松颈椎两侧肌肉5分钟;然后在颈椎有压痛点周围施以较重的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弹拨法,操作时间约10分钟,直到颈部肌肉完全放松,局部发热为止;再按揉患侧的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风府等穴位,每个穴位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最后寻找颈椎偏歪的棘突,往往颈二、颈三、颈四棘突有偏歪,施行颈椎定点扳法纠正偏歪的棘突。以上方法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5.松解点按法:先用分筋、理筋、捏拿手法松解颈部肌肉,然后行颈椎定点双向旋转扳提法整复异位的颈椎,再松解颈部肌肉,点按患侧的耳大神经点、翳风、角孙、耳门、听宫、听会等穴位各3~5分钟,点穴要求每个穴位均有胀重感传至内耳道,以患者能忍受为度。若由寰枢关节半脱位且年龄偏长者,并行颈椎枕颌牵引。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6.扳拔理筋法(1)旋颈斜扳法 ①患者坐位,用轻柔的法、一指禅推法在患侧颈项及肩部治疗,配合轻缓的头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再用拿法提拿颈项及肩部或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逐渐放松。②患者坐位,主动放松颈项部肌肉,头部略向前屈,医者一手抵住患者头侧后部(大拇指抵住突出的寰椎),另一手抵住对侧下颌部,当头向患侧方向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扳动。手法要稳而快速,旋转幅度要在患者能忍受的限度之内。③最后用按揉、拿捏等手法施行于患部及颈项两侧,还可在患部加揉法和热敷,以活血止痛。(2)拔伸按压法 ①在颈椎棘突两侧用轻柔的法、按法、揉法或一指禅推法治疗,以舒筋活血,放松紧张的肌肉。②在颈项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做拔伸复位:患者低坐,头前屈10°~15°。医者站于后方,用一侧上肢肘部托住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扶住枕部,轻轻提起拔伸1分钟左右,再做左右30°~40°旋转活动1~2次,同时扶住枕部的另一手拇指置于患处,随颈部的活动在压痛点上施加按压法。③最后用理筋手法在患部轻柔地按揉、弹拨,还可加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7.冯氏复位法(1)双人复位法 患者端坐靠背椅上,以颈二棘突向右偏为例。助手站在患者的左侧,左手掌心托拿其下颏部,另一手掌心推扶后枕部,使头颈部维持略向前倾位(约成20°角,不易过大,否则影响椎管的矢状径)。然后再根据需要变换头颈方向。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左手拇指尖顶推住偏向右侧的颈二棘突,右手掌心握拿助手之左手,用缓力沿头颈矢状轴向右上旋转(约30°,根据个体情况酌定)。当觉左手拇指下有力时,即可向左外侧顶颈二棘突,多觉指下棘突轻向左移,随伴一响声。术后检查颈二棘突已不偏歪。(2)单人复位法 患者端坐靠背椅上,以颈二棘突偏左,头颈歪斜,下颏指向左侧为例。医者坐在患者身后,右手掌心扶持患者左面部,使其沿水平方向向右旋转,左手拇指顶推颈二棘突沿水平方向向右,伴随旋转用力顶推,至颈二棘突拨正,手法完毕。

8.仰卧复位法(1)仰卧牵抖复位法 患者取仰卧位,放松。医者坐于患者头部一端的床外,双手抱挟患者双侧头面部,使患者头部不发生左右旋转或左右侧屈,保持中立位。双手中指、食指扶托于枢椎的棘突,一边轻轻活动头颈部,并逐渐将头部托起,使头颈稍前屈,一边嘱患者放松,当患者完全处于放松无抵抗情况时,迅速将患者颈部向上抖起,当抖至最高处时,小指、食指向上顶托枢椎棘突,与此同时手腕后沉,使头向后仰,其力与顶托枢椎的力相反。(2)仰卧侧摆复位法 预备姿势与牵抖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中指、食指不是托起棘突,而是扶按于棘突偏向侧。以枢椎棘突偏向左侧为例。医者以左手的中指、食指扶按于枢椎棘突的左侧旁,一边轻轻地活动其头颈部,逐渐牵拉其头颈部,并稍将头拉向右侧,使其呈右侧屈,一边嘱患者放松,当感觉到患者已完全放松时,突然将患者颈部向右摆动,在摆动至最大限度时,左手的中指、食指顺势向右顶推枢椎的棘突(或关节突)。与此同时,双手协同将患者头部稍向左牵拉,使头向左侧屈,当推、拉两个相反方向之力同时作用于寰枢关节时,可使错位之关节复位。

9.牵引复位法(1)牵引 在手法治疗前先做颌枕牵引带牵引,该法分坐位和卧位牵引两种。坐位牵引时,牵引角度以前倾15°~12°为好,重量从6~8kg开始,一般可牵引1小时左右。卧位牵引时,安置牵引带,在床头通过定滑轮,一般用4~6kg重量,少年用成人的1/2重量,酌情增减,牵引2小时左右。(2)放松法 牵引结束后,患者取坐位。医者用一指禅、揉按、捏拿等手法,轻施于督脉之风府至大椎,膀胱经天柱、大杼及小肠经肩中俞、肩外俞等处,一般做10分钟左右。再用稍重手法点风池、风府、哑门、大椎、肩井、肩中俞及天宗等穴位。(3)复位法 助手固定患者头部于前倾30°位置上,并稍向前上方牵引。医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向患侧旋转,另一手拇指顶推偏歪的枢椎棘突,两手同时用力,可感觉到枢椎棘突移至中线,颈活动自如,手法告成。无助手时,医者一侧肘关节半屈曲,从胸前向上托住患者下颌,维持头颈前倾30°左右,缓缓向上拔伸,同时旋转,另一手拇指顶推枢椎棘突,协同用力,同样得到复位,有时可听到“咯哒”复位声。

10.错骨缝手法(1)放松法 患者坐凳上,医者立其后,先在颈项部做摩法、推法和捏拿法。接着点风池、风府、哑门等穴位,每个穴位1分钟。最后,医者双手指掌分置患者颌部及耳后两侧,向上牵拉,以患者臀部几乎要离开凳面为度,维持1分钟。(2)复位法 患者俯卧在诊断床上,头颈伸出床缘。助手固定患者颈项部,使之不动,并做反牵引。医者与患者头顶相对,屈膝俯身立于适当高度,屈曲双肘,分别用前臂内侧夹住患者两下颌角及下颌体部,双手分别从患耳后扣过,交叉于患者头后枕部。嘱患者放松,头颈呈不伸不屈的中立位,先沿其躯干纵轴向远端旋动着牵拉,然后与助手配合,在患者颈三以下尽量不参与活动的情况下,逐渐加大旋转角度,先左旋至极度,略加力顿挫一下,接着右旋至极度,也略用力顿挫一下,若觉手下有移动感,且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头颈旋动自如,即表示复位成功。(徐三文)

耳聋汤治肾虚耳聋已久

【组成】 柴胡12g,制香附9g,川芎12g,石菖蒲12g,骨碎补9g,六味地黄丸30g(包煎)。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用于耳聋已久,肾虚耳聋。 临床已本方为主,气血虚明显者,可酌加较少量之党参、当归、白芍;有肝气郁滞者,可加郁金、婆罗子等;胃纳不展者,配加陈皮、炒谷芽等。
【治验】 卢某,女,45岁。1985年10月4日初诊。
患者两耳重听,为时已久,曾进耳聋左慈丸甚久,未能轻瘥,平时情绪不畅则耳聋更甚。腰酸而软,带下,入暮小溲次多,苔薄,脉弦细。处方:柴胡12g,香附9g,川芎15g,骨碎补12g,郁金9g,石菖蒲12g,六味地黄丸30g(包煎)。
上方服14剂后,耳聋已能辨一般声响并能说话。又服15剂后,腰酸瘥,入暮溲次亦减,已可以与人通电话。
【按】 服药期间尽可能做到心情舒畅,自我宽慰,不可动气恼怒。且要坚持服药,则效果较捷。
本方为自拟方。余治耳聋、重听病人,初常难得显效。乃忆及王清任《医林改错》有通气散之设,专治“耳聋不闻雷声”。方用“柴胡50g,香附50g,川芎25g为末,早晚开水冲服15g”。其意柴胡升阳达郁,川芎引气调血,香附开郁散滞,三药配伍,要以行气、活血、条达郁滞。颇合“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旨,因得启发。乃在该方基础上增加石菖蒲以开窍,骨碎补、六味地黄丸以益肾。用治耳聋,可使肾虚久病得补;气滞血凝散解,标本兼顾,故奏效较显。[《何任临床经验辑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