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教授:把土葬改为火葬等于把人当作垃圾焚烧,这观点你怎么看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20-10-14

中华大地,礼仪之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诞生了数不清的思想和文化,虽然有一部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幸运的是,我们现在依旧继承了一部分,这些思想和文化对社会产生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礼仪的重要性,大家在了解春秋战国历史的时候,对礼仪肯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时至今日,虽然古人的大部分礼仪都已经失传了,但还有一部分依旧传承至今,这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殡葬一事,毕竟在我们的文化中,“死者为大”永远不是一句空话。

在殡葬礼仪中,中国或者说汉族一直采用的是土葬,毕竟在古代的神话体系中,人类是由泥土变成的,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落叶归根。

土葬的历史也流传了几千年的时间,虽然在浩瀚的历史中,也曾因为宗教信仰等问题出现过一些小小的冲突,但大众依旧多以土葬为主。

图片:殡葬礼仪剧照

直至近现代时期,我国明确规定必须从土葬改为火葬,一时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火葬场出现了。作为年轻一辈的我们,从小就接收了火葬的方式,对此也并没有多大的抵触心理。

但近期北大的一位教授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火葬就像是将人当做垃圾一样,缺少了对礼仪的尊重,这也算是对未来礼仪文化传承上的缺失。

其实这位教授还说了很多,不过大致的意思便是如此,对于这位教授的说法,我个人赞成其中的一部分,也反对其中一部分。首先,现在很多人对这位教授的话断章取义,使得大家都认为这位教授反对火葬,是单纯的因为火葬就好像焚烧垃圾一样,让人对死者失去所谓的尊重。

可如若我们自己去看整场谈论,会发现这位教授的重点是火葬对礼仪的冲突,我们本文就着重于这一点进行探讨。毕竟在科学的角度上来讲,火葬是远远优于土葬的,但科学也是没有思想和感情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北大教授

一、死亡

在我们传统的文化中,“入土为安”是绝大部分老百姓的理念,有道是“盖棺事定,入土为安”,只有如此,家属才认为死者有了一方归宿,也觉得内心得到了安宁。

而我们如果真的要去考虑生死的话,现代人多是以生理上的死亡来当做终点。就以我父亲为例,他在重症监护室里,被判呼吸衰竭抢救无效的时候,就已经彻底死去了。

如果我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人,那么就意味着之后将遗体送回家,凭吊、发丧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多余的。然而我并不是机器,我是一个自幼在农村文化氛围中长大的人,当时的信念就是要让父亲风光大葬。

让他曾经的亲朋好友都能够到他面前送他一程,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父亲虽然走了,但是依旧还有这么多家人孩子为其痛苦,让大家能够在闲暇之余聊起我父亲时,只有赞叹。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重症监护室

二、信仰

到了家之后,在家里停尸一天,第二天就要将父亲送到火葬场。在父亲被搬到灵车上的时候,当时已经认为父亲死去的我,依旧难以抑制心中的痛苦。

我知道火葬是一件好事,而且内心也是认可火葬的,毕竟,比起将父亲直接埋到地下任凭他的肉体腐烂,被蛆虫啃食,我觉得被火焚烧之后也必然少去了那些不必要的烦恼,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我一个无比坚定的无神论者,也开始顾及起已经死去的父亲的感受了。

从父亲死去到凭吊、火化、发丧,这几天的时间里,我最痛苦也是哭得最狠的,并不是父亲在医院去世时,我看着他的心跳慢慢归零,看着他的胸膛被按塌,也不是回来之后我在灵前守着他的尸体。而是我跪在村头,看着灵车渐近,从车上接下我父亲的骨灰盒。

在那一刻起,我才真正的明白,这个曾经的人已经离我而去了。手中的盒子只不过是他的一个象征,一个叫做他名字的盒子和里面些许的灰烬。在这之后,哪怕是发丧时,我的泪水就如同干涸一般,我看着一波波前来送行的人,毫无任何感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骨灰盒

我们姐弟几人将父亲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在家里住了两个月的时间,没有人舍得走。我家老六也是博士毕业,现在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的做研究生导师。

在我的认知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对神仙鬼佛理论是最为不屑的,然而在父亲走后,她却整日里翻看佛道藏经,偶尔还会将这些经文中所提及的理论和我对照。

在言谈中,她已经构建出了一个完善的轮回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我父亲从离去,到如何享受到我们给予他的香火,再到如何进行投胎转世,都有。我不免羡慕起自幼就怕鬼的四姐,这样的人在这个时候肯定是很幸福的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翻看佛道藏经

三、身后事

人走了,受罪的永远是活人,这句话永远是没错的。我父亲虽然也很受罪,但那毕竟是在他活着的时候,他死后的一切事情,我们再想当然,也都是不会发生的。

不过好在因为近些年来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所以经常会给我念叨一些以后的事情,在他的规划里,已经将他的身前身后事全部安排完了。比如我奶奶去世时,我父亲将院里的一颗近百年的树给伐了,给我奶奶打了一口棺材,而那些木材还留下很多,足够我父亲和母亲使用了。

在友人前来凭吊的时候,我就从仓库里找到了那些木材,让人去请木匠来打一口棺材。然而乡里通知说,要求所有人都使用石质棺材,因为木质的不环保。

虽然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脑回路应该从哪里理,但还是从乡长的小舅子家买了一口上好的汉白玉棺材,即使做工粗糙,但毕竟也是他店里最好的了,一整块汉白玉抠出来的。而整个葬礼所花费用其实并不高,救护车送来的路费1300,火葬费1100,棺材3900,因为不让请锣鼓班子倒也省下了一笔。

时至今日,我依旧非常羡慕我四姐,不但能够时常梦到我父亲,还想着再生个二胎,让我父亲能够投胎到她家享福去。我六姐依旧整天翻看一些无用的书籍,构思着她自己都不相信的神明。

二姐拿走了父亲最喜欢的二胡,从新拾起了搁置许久的功课。我拿走了剩下的乐器,不再碰我父亲不喜欢的西乐,尝试着接触一下民乐。五七的时候给我父亲写了篇祭文,也不知他收到了没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写祭文

四、结语

本以为简短的说一下,不想竟然一发不可收拾的写了这么多。其实说到底,土葬、火葬并没有什么区别,在我的思想里,都是葬礼中的一种方式。有争议的是瘟疫、信仰、传统、费用和殡葬上的不光明。

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大家有分歧,就在于葬礼中的这个“礼”字。礼是什么?曾经这也是萦绕在我脑海中无法解答的问题,不过在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我终于有所明悟。

礼是尊敬他人,也是他人尊敬自己;礼是信仰,寄托前人意志;礼是传承,教导后人规范;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矛盾,如若我们能够继承前人之遗志,火葬或土葬,活着或者死去,又有什么区别呢?

土葬是前人传承下来的礼的外表,就如同我们所穿的衣服一般,这衣服我们可以每天都换,但是我们永远都知道天冷了就要穿厚的。北大教授说了一番话,导致许多人便出现了争议,这些人在乎的是他所说的这些话吗?他们在乎的是“北大教授”。

如果说出这一番话的是个三岁孩童,或者是百八十岁的老人,大家对此又有何见解?对于事情本质的理解和看法,不能因为对方的身份而区别对待,这便是礼,一视同仁是孔子追求了一生的礼。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