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有何区别?都是皇族女儿,差别却很大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0-10-14

后金政权创立之初,“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同时汉王的女儿们也未有明确的爵位封号,一般以“格格”相称,大体相当于汉族的“小姐”称呼。皇太极建立清朝以后,将后宫制度予以了完善,“五宫并建,位号既明,等威渐辨”,同时仿明朝制度,对皇族女儿的称呼予以区别和明确。

皇帝女儿——公主

其中,皇室女儿,即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公主”主要分为两个等级:

固伦公主:中宫皇后嫡出女儿;

和硕公主:后宫妃嫔庶出女儿;

值得注意的是,因皇帝特殊宠爱,或者所下嫁的婆家地位显赫、势力强大,庶出公主有时也会被封为“固伦公主”

清朝固伦公主形象

我们以乾隆皇帝的公主为例,作出说明:

固伦和静公主:生母时为令妃魏佳氏,按照清廷规定应该被封为“和硕公主”,但和静公主的婆家地位崇高、势力强大,额驸乃系超勇亲王策凌的孙子——拉旺多尔济。

策凌,成吉思汗嫡裔,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清朝平定西北并稳定西北局势做出了绝对不容磨灭的绝大贡献。策凌被《啸亭杂录》评价为“蒙古王公以勋劳侑享庙廷者,王一人而已”,纵观整个清朝,也仅有晚清时期的僧格林沁能勉强和其相提并论。

作为策凌的孙子,拉旺多尔济自幼被乾隆皇帝养育宫中,他可以称呼乾隆皇帝为“汉阿玛”,而乾隆皇帝亦称其“犹朕子也”,其受宠程度可见一斑。和静公主,拥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婆家,能被封为“固伦公主”,也在情理之中。

固伦和孝公主:生母时为惇嫔,更应该被册封为“和硕公主”,但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最为宠爱的女儿,甚至让乾隆皇帝发出过“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的感叹。而且,和孝公主还被指婚给了权臣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因此才有了“固伦公主”的封号。

宗亲女儿——格格

将皇室女儿确定为“公主”称号后,“格格”便逐渐成为了“公爵”及以上爵位的宗亲之女称号。

宗亲之女的“格格”称号,共分为5个等级:

和硕格格:亲王爵位之女;

多罗格格:亲王世子、郡王爵位、贝勒爵位之女;

固山格格:贝子爵位之女;

格格:贝子爵位庶出女儿;镇国公、辅国公爵位之女。也称为“宗女”

晚清格格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5个等级的“格格”仅为正式封号,除此之外,还有三种非正式的“格格”称呼:

1、亲王爵位低等妾室的称呼——“使女格格”,基本相当于普通人家的“通房丫头”

2、无正式封号的贵族之女,“宗亲之女,如未奉有正式封号者,皆统称格格”,一般指未有封号的庶出女儿或者未出嫁的女儿。

3、地位崇高,与清廷关系密切的高贵女性,孝庄太后的侍女——苏麻喇姑,就曾被称为“格格”

后记

“格格”“公主”,虽然同为皇族女儿,但“公主”生长于宫墙之内,属于“主子”“格格”,生长于宫墙外、王公家,属于“奴才”。同为爱新觉罗氏,同为统治阶层,却也表现出了明确的差别和不同,等级严苛、尊卑明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