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暗访夜精灵 之 2017上海植物园夜间自然观察活动侧记(上)

 魔都行者 2020-10-14

7月1日,魔都,晴转多云。

7月1日是古猗园第五届上海荷花睡莲展开幕首日,上午在古猗园首次当班摄影志愿者后,傍晚又转场到上海植物园。

魔都还没有出梅,阳光也只是在早上眷顾了一下申城,之后就一直躲在了厚厚的云层里。

植物大楼前摆放着“暗访夜精灵”活动的特制展板,一只汪星人很“应景”地趴在旁边等候着小朋友们的到来。

为什们是“第九季”呢?因为上海植物园是沪上各大公园中最早开展“夜观(夜间自然观察)活动”的,今年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

7月1日的暗访夜精灵活动也是2017上海植物园夜间自然观察活动的首个对公众开放的场次,分为“赏玩场”(4个集合时间,每个集合时间有2组,共8组,活动时间约1.5小时)和“精品场”(1个集合时间,共4组,活动时间约2.5小时),每组都是10个家庭。“精品场”相比“赏玩场”,除了有专业的物种知识讲座之外,在园区“夜观”的时间也更长。

上海植物园还为所有来“夜观”的小伙伴们还准备了特制的“暗访夜精灵”文创产品,内有一个资料包,徽章,折纸和一个手持小风扇。另外,上海植物园还免费借出“夜观”用的手电筒供大家使用。

此外,每组家庭还会领到这样一份活动安排,相关注意事项一目了然。

虽然报告大厅里空调全开凉爽宜人,但是小朋友们还是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手持小风扇,哇哦,叶片上竟然还有“Fairy Night 暗访夜精灵”的字样出现呢!

19:30 上海植物园的赵老师登台讲话。

因为“夜观”活动已经进行了第九年,赵老师上来就问大家有谁之前来参加过暗访夜精灵的活动,没想到“回头客”还真不少。

“夜观”正式开始之前有一个专业的物种知识讲座,最左边的这位老师就是今天的主讲嘉宾。

之前有看过“夜探社区小花园,暗访城市夜精灵”这期公众号的朋友应该对这位老师并不陌生,他就是2017年第四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的黄麒通老师。

接下来,我们就跟随黄麒通老师一起开启今晚的暗访夜精灵活动吧。

黄老师谈吐幽默,平易近人,分分钟就掌控住了整个会场的气氛和讲座的节奏。

个别“有心”的小朋友还用PAD全程录像,力争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小姐姐听得仔细认真。

大姐姐答得准确无误。

问题又来了,“动物晚上在干什么?”

“老师别卖关子了,赶快告诉我们吧”。

“躲避白天的高温”,“躲避捕食者”等是某些动物晚上要出来活动的原因,“良好的夜视能力”,“敏锐的嗅觉,听觉及其它感觉”等则是这些夜行动物必须具备的条件。

萤火虫,好萌。

独角仙和锹甲都是男孩子们的最爱。

没想到吧,天牛的种类也有很多。

暗黑鳃金龟是常见的甲虫。

夏天又怎能少得了蝉鸣呢。

这些经常在树上混的昆虫“夜观”时要多多留意。

前两天在为今年的暗访夜精灵活动踩点的时候,黄老师他们还发现了竹节虫,这次讲座他还特意把那只竹节虫带来了,于是乎现场气氛瞬间就被“引爆”了。

“夜观”活动除了观察树上的昆虫之外,地面和水域中的昆虫也都是被观察的对象。

接下来,黄老师还对夜行动物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这些动物也可能就会在今晚“夜观”时偶遇到的。

说千到万,“保护地球,从关爱每个小生命开始!”

“讲座结束了”!“暗访夜精灵开始了”!

NO,NO,NO,小朋友们先别急!

开始“夜观”前,大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两要两不要”和“一个少用”。

“穿红色马甲的小朋友到门口集合!”

“穿绿色马甲的小朋友跟我走”,分组开始了。

期盼已久的暗访夜精灵活动终于开始了!

您想知道我们都“夜观”到了什么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