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科技馆,遇见@科学家

 魔都行者 2020-10-14

2019年5月12日,魔都,晴。

5月12日,魔都行者应邀为上海科技馆拍摄5月份的“遇见@科学家”活动。

※科普小贴士

“遇见@科学家”,是2019年度上海科技馆全新打造的品牌活动,每月上海科技馆会选取一位当月出生的科学史上杰出的科学家并举办“科学家主题月”活动。以“科学家及其成就”为主线,多方位展示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科学精神、科研成就和科学理念,打造“科学家”明星,营造崇尚科学的新风尚。

2019年5月在上海科技馆您会“遇见”——5月17日生日的爱德华·琴纳。

※科普小贴士

爱德华·琴纳(1749年5月17日-1823年1月26日),英国医生、科学家。琴纳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证实了人类通过接种牛痘疫苗可以获得对天花的免疫能力。他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种疫苗——天花疫苗,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被称作免疫学之父。

5月12日前来上海科技馆参加遇见@科学家的都是5月17日生日以身份证或其他有身份证号码的证件上的日期为准)且6周岁以上的公民。

9:59 主持人宣布“遇见@科学家”活动正式开始,首先登场的是“科学家寄语”环节。

第一位演讲的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分子病毒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金侠博士,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艾滋病、登革热、寨卡热的发病机制、免疫应答,及相关疫苗研发。

谈及“最早有关记录的疫苗”,金侠博士介绍说,1796年5月14日琴纳对一名儿童接种由感染牛痘的农妇手中抽取的脓汁作为疫苗,三个月后,他将天花接种至儿童身上,并证实该名儿童对天花免疫。其实,早在1741年清代张琰的著作《种痘新书》就详细论述了痘疹的发病规律和诊治大法,并论述种鼻痘之法,使人痘接种法得以推广。

随后,金侠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疫苗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成果。

第二位演讲的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建华博士,他向大家介绍了艾滋病病毒免疫的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两位科学家深入浅出的讲解,现场的小寿星们对于疫苗的前世和今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演讲结束之后,两位科学家和上海科技馆的老师还向小寿星们赠送了特制的生日礼物。

祝大家生日快乐!

稍事休息后,10:36 “3D打印笔——琴纳与小男孩” 的体验环节开始了。

如何能完美重现琴纳给小男孩接种牛痘的这个经典瞬间就要看小寿星们的功力了。

3D笔接通电源后笔尖会很热,小朋友一定要小心操作千万不要烫伤自己和别人。

这些就是作画用的“颜料”。

颜料棒通过3D笔将加热变成胶状后,就可以开始作画了。

颜料棒用完了,或是想更换其他颜色的颜料棒可以随时向志愿者索要。

在家长的帮助下,小寿星们开始了3D打印笔的创作。

11:16 一个个“大作”相继问世。

5月12日当天恰逢母亲节,一位小寿星还特意为妈妈亲手描绘了一个爱心。

11:26 “达人带你逛——疫苗与免疫”的环节开始了。

营养学博士,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上海市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理事——汪正园老师结合自己精准营养与健康的研究,向大家介绍了疫苗和免疫的关系。

12:03 上海科技馆5月份的“遇见@科学家”活动圆满结束。

THE END

魔都行者

魔都中一个普普通通的摄影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