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三百三拾六:“坐皇帝”武宗,“立皇帝”刘瑾,从小太监到“长上”的长安人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明朝的奇特政治和奇葩皇帝,特别容易滋生出权倾朝野的宦官,这也是明朝的一大特色,宦官刘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刘瑾是陕西兴平人,属于当时西安府(古长安)管辖的6州31县人,恬入长安籍。长安风流人物,并不都是忠臣良将。

刘瑾,本不姓“刘”,而是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为了谋个好前程,既不爱惜自身,又不尊戴祖姓,这种没有坚守,只看利益的人,基本没有原则可言,因此,这种人待人处事,可以说没有底线。

刘瑾为人狡诈,颇通古今权术,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也算是人才。他对明代权宦第一人王振尤为崇拜,作为偶象,一心效仿。“三观”不正,能力越强,便破坏性越大,刘瑾可谓是这句话的鲜活诠释。

刘瑾出道很早。在成化(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年间,朱见深专情于万贵妃一人时,刘瑾就掌管宫中戏班子,负责皇帝和贵妃的娱乐生活,很受宠幸!然而,人无百日红。到了明孝宗朱佑樘(táng)时,刘瑾的运势转入底谷。

明孝宗朱佑樘不仅爱情忠贞,终生只娶张皇后一个女人,是“好男人”,而且抱负远大,在他手上把走下坡路的国家治理成了“弘治中兴”,是“好皇帝”。这样的人身边,肯定容不下奸诈小人,刘瑾被打回原籍,看守茂陵。

权力是追求权力者的生命线。刘瑾可是有野心的人,怎么可以就此终了一生。过了不久,刘瑾便托人说情,再度回宫,得到侍奉太子朱厚照的机会,并以扮演丑角的方式取悦于主子,稳居权力中心。

太子朱厚照即位,史称明武宗,年号正德。朱厚照既没有遗传乃父对爱情的忠贞,也没有继承父皇对治国的勤勉,完全倒行逆施,荒淫无道,用其父明孝宗朱见深的话总结:朱厚照就是一个醉心于花天酒地、歌舞声色的浪荡公子。

朱厚照这个主子,是奴才刘瑾窃取大权的帮凶。刘瑾熟悉朱厚照的秉性,朱厚照也对瑾宠信有加。刘瑾负责每天变着花样供主子嬉戏玩乐;朱厚照则负责不断给这个奴才加官进爵,很快,刘瑾便爬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

司礼监掌印太监在明朝后宫可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连明朝的内阁首辅们都要礼上三分,相当于一手接着领导批示,一手盖章表示许可,是皇帝和朝廷之间的“卡脖子”机构,权倾朝野,是明朝的政治特色。

刘瑾很会把握和控制主子的心思,常常待明武宗朱厚照玩性正浓时,命出一大叠奏折请其批复。朱厚照自然不耐烦地骂道:“去!去!去!这些事还用得着来麻烦我吗?养着你们是干什么吃的!”刘瑾要的便是这句话、这效果!

 

从此,该玩乐的太监做了皇帝,该干活的皇帝做了太监。内阁转来的奏章和大小事呈,刘瑾便不再请示皇帝,一律自作主张。“领导批示”、盖印用玺、督促落实等全部出自刘瑾,大明朝政、生杀予夺完全由刘瑾所把持。

刘瑾擅权后,在朝野内外实行恐怖政治。虽然掌管着明朝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但他还觉得不顺手随心,于是,再设内行厂,作为自己的核心力量。刘瑾派出的三厂缇(tí)骑更是狐假虎威,无恶不作。

朝中正直之臣见明武宗朱厚照不但不理朝政,反而任由奸佞之人胡作非为,长此以往,“老朱家”江山社稷终将不保。于是,有着深厚忠君爱国思想的臣子们,便不顾个人安危,纷纷上奏进谏,但朱厚照却根本听不进去。

在朱厚照面前,国家通过科举制度选上来的所谓栋梁之才,还不如一个太监的份量重,这些自认为是朝廷股肱大臣的人便有点丢份儿。这些人一合计,决定联合起来,集体劝谏朱厚照,共同对付刘瑾。

老天还没有到灭亡刘瑾的时候,大臣们起事的前一天,一心讨好刘瑾的吏部尚书焦芳将消息透漏给了刘瑾。刘瑾一听,大惊失色,连夜到皇帝面前哭诉求情。昏庸的明武宗朱厚照竟然赦免了刘瑾,成了刘瑾的“保护伞”。

其实,对朱厚照来说,忠心的内涵要更丰富,为江山社稷安危诤言直谏是忠心,但能让自己“安心、放心、欢心”则更是忠心。大臣们所据的是公器之重,不可轻赋于人;而刘瑾所依凭的是私欲之炽,满足方是“王道”。

刘瑾的危机攻关非常成功,当然,对大臣的报复也非常惨烈。他使用的手段很毒辣:一是经济处罚。刘瑾以罚米供应边境的“高大上”理由,对得罪他的大臣处以巨额罚“米”,有的竟达几千石,致使大臣们被罚得倾家荡产。

二是身体处罚。如“去衣廷杖”就是典型一例,明代原有的廷杖制度,仅是对大臣进行人格的侮辱,其目的不在摧残身体,所以,允许大臣用毡、毯以及棉衣垫在身体上领刑。但刘瑾却要大臣脱衣受刑,且令执法的锦衣卫加力责打,结果官员常常被当场打死。

用“去衣廷杖”对大臣既辱其人格,又害其性命的同时,刘瑾还创造了一种大枷,足有150斤重,相当于受刑人的体重。如果有人被戴上此枷后,没几天就会被拖累致死。诸如此类的刑法,对刘瑾和锦衣卫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对于负责的进谏言官,刘瑾更是不放过。除了借故罢免、廷杖以及诬陷定罪外,刘瑾在平时还折磨这些言官:命令他们在凌晨寅时(3-5时)入朝,一直到下午酉时(17--19时)方得离开。这样算起来,言官一天的工作时间达14个小时。刘瑾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要让言官们得不到休息,没精力再弹劾自己。

在这种恐怖统治下,刘瑾作威作福,公侯勋戚以下都要尊他为“长上”,见面要跪拜。奏折要让他先行过目,才能呈现递到通政司。因此,时人都在明里暗里地叫刘瑾“立皇帝”,而称明武宗朱厚照为“坐皇帝”。

在权势之路上,刘瑾利令智昏,最终引起了众怒。明武宗正德五年,西北安化王朱鐇(zhì fán起兵叛乱,并散发了大量揭露刘瑾罪行的檄文、告示。三督陕西的明朝名臣杨一清,借平叛之机,利用宦官张永与刘瑾之间的矛盾,让其揭发了刘瑾的17宗罪。

明武宗朱厚照听后大惊,遂命抓捕刘瑾,并抄没其家。结果,在其家中发现了印玺、玉带等违禁物品,在刘瑾经常手持的扇子中,还发现了两把匕首。明武宗见状大怒,终于相信了刘瑾谋反的事实,看清了这个人的真面目。

当年八月,刘瑾被处以凌迟,即千刀万剐,共行刑三天。曾受刘瑾迫害的人家,纷纷用一文钱买下刘瑾已被割成细条的肉吃下去,以解心头之恨。古人解恨的方式也真是奇特,一如文运通古的长安也有这样的大奸之人产生一样。

不过,刘瑾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功劳的,即:因为他杖责了上书谏言的王阳明,所以,才有了王阳明的人生转折和“心学”的诞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坏人对历史也是有推动作用的,有时候还很巨大!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