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进的“老前辈”

 思明居士 2020-10-14
何进的"老前辈"——窦武,没有召集外军的决策,也败于宦官之手

何进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他为了消灭宦官,把董卓等外军召集到洛阳,最后何进本人失败,董卓也接过了何进的权柄,造成了东汉末年的巨大动荡。很多人认为何进召集外军是一个愚蠢的决策。不过在何进之前,还有一个情况相似的"老前辈"——窦武。窦武同样是以外戚的身份辅政;与士人联合谋划除掉宦官;同样面临太后的阻力。窦武没有像何进那样征召外军,但是同样以失败告终。

何进的"老前辈"——窦武,没有召集外军的决策,也败于宦官之手

窦武谋诛宦官的历史背景

窦武和宦官可以说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立场的政治力量。窦武虽然是外戚,多多少少受到窦太后这层裙带关系的影响,但是窦武本身也是名臣窦融之后,也是关西名士,能够受到其他士人的尊重。窦武包括其他士大夫,比如与窦武联手的陈蕃,他们能够独立活跃于政治舞台上。而宦官以及窦太后则不然,他们只能依附于皇帝的身上,依仗皇权干涉政治。他们的立场是天然对立的。哪怕窦太后是窦武的女儿,在血缘上十分亲密,但是仍然成为窦武的阻力。

何进的"老前辈"——窦武,没有召集外军的决策,也败于宦官之手

从政治立场上,双方是对立的。从个人的好恶、恩怨上来看,二者也是对立的。在东汉末年,名士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群体,虽然有的名士有沽名钓誉的嫌疑;有的名士互相吹捧褒扬,凭借其他名士的"镀金"而来;有的名士一遇到真事就表现得一塌糊涂,但是与宦官相比,名士最起码是要脸面的,是以扫清寰宇、匡正天下为己任。而宦官集团则不然,宦官们操控权柄,其羽翼分布地方为非作歹。带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名士当然对宦官感到不齿,宦官集团违法乱纪时也会受到士人的攻击。

何进的"老前辈"——窦武,没有召集外军的决策,也败于宦官之手

在窦武之前,士人与宦官已经有一次战争。就是发生在汉桓帝时期的第一次"党锢之祸"。第一次"党锢之祸"的原因就像小编说的那样:宦官党羽为非作歹,被士大夫收捕斩杀。但是当时正在赦令当中,宦官以此为借口反击,将士人指为朋党。宦官是皇权的附庸,宦官势力的盛衰与皇权息息相关。汉桓帝是壮年君主,掌握实权,所以第一次"党锢之祸"中士人被单方面吊打。不过汉桓帝比汉灵帝还是高明许多的,对士人并没有赶尽杀绝,第一次"党锢之祸"的规模和程度都比第二次要低一些。

何进的"老前辈"——窦武,没有召集外军的决策,也败于宦官之手

汉桓帝去世,他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窦皇后与窦武拥立刘宏即皇帝位,就是汉灵帝。这个时候汉灵帝比较幼弱,何况是窦氏扶植。汉桓帝死后,禁锢被解除,各个名士又得到入仕的机会。皇权衰弱士权增强,情况似乎向好的一面发展。于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两个辅政大臣决定趁这个机会铲除宦官势力。

何进的"老前辈"——窦武,没有召集外军的决策,也败于宦官之手

窦武、陈蕃谋诛宦官的过程

窦武等人想要铲除宦官,但是受到窦太后的阻拦。原因上文也提到过了。窦武试图用徐徐图之的方式,先诛杀中常侍管霸、苏康。这个得到窦太后的允许。但是窦武想要更进一步,想要扳倒曹节、王甫等大宦官,却又被窦太后阻拦。

何进的"老前辈"——窦武,没有召集外军的决策,也败于宦官之手

在相同的情况下,何进的做法是召集外镇,比较激烈;而窦武还是用徐徐图之的手段。窦武的羽翼侍中刘瑜以天象做文章,将"太白出西方"的天象解释为奸人碍主,试图瓦解窦太后的心理防线,因为古代人是非常相信天垂象这一套的;同时又以"星辰错缪,不利大臣"的借口,催促窦武、陈蕃动手。窦武于是将各个亲信士人安排到司隶校尉、河南尹、洛阳令等围绕政治权力中心的险要职位上,又以亲信宦官山冰为黄门令,令山冰奏告长乐尚书郑飒,希望能够蔓延到曹节、王甫等人身上,再收捕这些宦官。

何进的"老前辈"——窦武,没有召集外军的决策,也败于宦官之手

没想到宦官势力对权力中枢渗透得相当厉害。窦武前脚刚走,管理文书的官吏后脚就把消息告发给宦官朱瑀。朱瑀似乎并不是与曹节等人一派,但是面临外戚士大夫的威胁,朱瑀还是联合曹节、王甫对抗窦武。宦官集团挟持汉灵帝、窦太后,将窦武、陈蕃打上叛逆者的标签,先下手为强收捕窦武等人。

窦武当然不会乖乖听命,他与自己的侄子窦绍,也是当时"北军五校"之一的步兵校尉。窦武、窦绍召集北军五校数千士兵讨伐宦官。另一方面宦官们以少府周靖为车骑将军,王甫率领虎贲、羽林等宿卫数千人对抗窦武。这个时候还发生一桩乌龙事件,刚刚回朝的张奂不明就里被宦官利用,认为窦武等人是谋反行为,也站在宦官一方。这样一来宦官的力量反而要超过窦武。

何进的"老前辈"——窦武,没有召集外军的决策,也败于宦官之手

周靖、张奂、王甫与窦武各自陈兵对峙。这个时候王甫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对窦武的军队实施攻心的手段,指认窦武为叛逆者。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窦武是不是叛逆者已经不重要,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才最重要。本来窦武的力量弱于宦官,加上宦官长期以来的威势,最终导致窦武军中士气涣散,不断有逃兵归附宦官。最后窦武寡不敌众被杀。至于另外一个策划者陈蕃,在事发的时候就打算率"兵"冲入宫中。不过陈蕃已经七十多的高龄,所谓的"兵"也仅仅是八十多个属吏和学生。也是被宦官收捕杀死。窦武、陈蕃策划诛杀宦官的计划彻底失败。

何进的"老前辈"——窦武,没有召集外军的决策,也败于宦官之手

余论

窦武、陈蕃对宦官的战争失败,但并没有完全打消士人的士气。窦武与宦官的战争是发生在建宁元年(即公元168年),而在次年建宁二年(即公元169年)又发生士大夫攻击宦官的事件,山阳东部督邮张俭抄没中常侍侯览的财产,引起侯览的怒火。侯览唆使汉灵帝收捕张俭以及其"朋党",揭开了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帷幕。

何进的"老前辈"——窦武,没有召集外军的决策,也败于宦官之手

相较于第一次"党锢之祸",第二次"党锢之祸"的规模和程度更加激烈,被收捕、处死、禁锢的士人不计其数,时间持续到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原因还是因为黄巾军的威胁,皇甫嵩劝谏汉灵帝拉拢士人稳固局势,才解除了党锢。如果不是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第二次"党锢之祸"还要持续到更晚的时间。

何进的"老前辈"——窦武,没有召集外军的决策,也败于宦官之手

等到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少帝刘辩即位。又到了皇帝幼弱的时期,何进、袁绍等人又一次谋诛宦官,虽然何进被宦官所杀,但是随后士人也彻底铲除了宦官势力。不过由于董卓的强势介入,中央政权被牢牢控制,地方也不再受中央的管控,从而演变出更加恶劣的局面了。

参考文献:《后汉书》、《三国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