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祖宗的处世忠告:这2种“城府”,既不伤害别人,还能保护自己

 琢磨君专栏 2020-10-14

文章作者:琢磨君

《菜根谭》、《小窗幽记》与《围炉夜话》被称为“中国古代处世三大奇书”,这三本处世奇书里面包含着很多启人心智的良言和警句,时至今日,依然令人受益匪浅。

懂得人情世故、善于为人处世的人,在当今社会,被称之为“高情商”,属于人见人爱。当然,这样的处世之道也是智者们的不二选择。其实,高情商就是指能够让他人开心,自己也开心,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比如说,《菜根谭-应酬篇》中有2句话,向大家展示了心有城府之人的2个特征,而且这2个特征既不害别人,还能保护自己,还显得情商很高!这也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处世忠告,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1、待人留余恩;‍‍

处世奇书《菜根谭-应酬篇》中写道:“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这番话的意思就是:我们在对待他人的时候,应该多留有余地,不要穷尽恩惠礼遇,这样就可以维系难以满足的人心。

其实,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对人太好,有好处的时候,留几分给自己,不要对人太全心全意,要不然人心不知足,贪得无厌,最后还养出一个“白眼狼”。俗语所说的“小恩养个贵人,大恩养个仇人”,以及“斗米恩,担米仇”,都是说的这个道理。

比如说,《史记》中记载:陈馀和张耳,早年的时候,互相信任,誓同生死,陈馀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之间建立了“刎颈之交”。如果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就是他们两人关系好到穿一条裤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但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好得过头了,没有留半点余地,没有丝毫的隐私,最后大恩如大仇,害从恩中来,还闹得反目成仇,互相杀伐,都恨不得把对方消灭掉。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是遵循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不能关系好过头了,要不然就会很快让对方厌倦了,继而不懂得珍惜,最后两个人闹掰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他人对我们全心全意地好,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因为人心险恶,人们喜欢打感情牌,继而利用他人。想当初,刘邦对韩信有“解衣推食之恩”,把韩信感动得稀里哗啦。没想到,刘邦利用韩信灭掉项羽后,马上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收夺了韩信的兵权,一步步打压韩信,最后还将韩信诛灭三族。

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既不能对他人太好,要留点余恩,以便维系难以满足的人心;又要提防他人对我们太好了,毕竟老话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要知道,除了父母,没有人会对我们无私奉献。

2、办事留余智;‍‍

处世奇书《菜根谭-应酬篇》中写道:“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这番话的意思就是:在处理事务的时候,多留有余地,不用尽才能智慧,就可以防备不可预测的突变。

这段话是在告诉聪明人要收敛锋芒,不要才华尽露,要不然会给自己带来祸患,正如古语所说“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纵观历史,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耽误的才人比比皆是,他们办事很高调,出尽风头,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比如说,大才子杨修三番四次地在曹操面前卖弄小聪明,最后被曹操找了一个理由给除掉了。真正聪明的人,应该是大智若愚,多留几分呆傻给自己,好保全自己的性命;若是处处争强好胜,木秀于林,做人做事丝毫不懂得留余地,最后吃亏受罪的必然也是自己。

“留余智”还有凡事要多留个心眼的意思,因为那些有本事的聪明人,往往心眼太实在,把他人想得太好,最后吃大亏。

比如说,当初谋士蒯通力劝韩信要尽早提防刘邦,但是韩信却说:“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最后,韩信被刘邦困在囚车中,这才悔恨地说道:果真像蒯通说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安,我本来应当遭烹杀!“

韩信曾经笑话项羽是“妇人之仁”和“匹夫之勇”,其实是有道理的。项羽这个“君子”在面对刘邦这个“小人”的时候,经常因为太守约定,没有“留余智”而吃大亏。比如说,项羽与刘邦签订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和议后,项羽引兵东归,刘邦却趁这个时候突然撕毁盟约,追击项羽,将项羽一举消灭了。

试想一下:项羽如果不是那么实在,不那么相信刘邦,提前提防一点点,也不至于败得那么惨。因此他最后悔悟道:“无脸见江东父老”,然后自刎于乌江前。所以说啊,做人不可太实在,要多留个心眼,不能完全相信任何人,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

以上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2条处世忠告以及解析:第一,要待人留余恩;第二,要办事留余智。虽然这两种行为都是属于心有城府的表现,但这种城府属于是既不害别人,还能保护自己,因此值得提倡。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