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氏奇穴针灸:火连穴 火散穴 l 火菊穴【穴位讲解】

 孙利群截根术 2020-10-14

火连穴

https://mp.weixin.qq.com/mp/profile_ext?action=home&__biz=Mzg2MTE3Mjk5Nw==&scene=124#wechat_redirect

解剖:固有底侧趾神经、背侧趾动脉、心之分支神经、肾之副支神经。

取穴:当第一跖骨内侧,在趾骨与跖关节后二寸处是穴。平卧取之。

归经:入心、肾两经。

穴性:清泻心火,开窍醒脑。

主治:血压高引起之头晕眼昏、心悸、心脏衰弱。脑瘤、脑膜炎。

针刺:直刺五分—一寸。横刺:针与跖骨成直角、沿跖骨底缘进针。

注意:孕妇禁针。

辨别:火连穴位置正好在十四经中脾经太白穴之后五分处,两穴位置不同,切勿混淆。

说明:本穴董公书写关节后一寸五分,因此被人误以为是与太白穴同,其属它们各有其属经,穴性主治亦不一样,因此本穴改为关节后一寸,以符董公平日所传。

经验

一)肝阳亢进,血压高,或中风后头脑神志不清,可于本穴附近放血,效果不错。
二)本穴附近放血或下针,再配三重穴、正脑一、二穴治脑瘤、脑膜炎。


【火菊穴】

穴位:在火连穴后一寸。

解剖:固有底侧趾神经、背侧趾动脉、心之分支神经、肾之副神经。

取穴:当第一跖骨内侧、火连穴后一寸。距趾骨与跖骨关节三寸处是穴。

归经:入心、肾两经。

穴性:清泻心火、开窍醒脑。

主治:手麻痹、心悸、头晕、脚痛、高血压、头脑昏胀、眼昏花、眼压过高致眼皮发酸、颈项扭转不灵、脑瘤、脑膜炎。

针刺:横刺五分—一寸。针与跖骨成直角,沿跖骨底缘进针。

针感:局部酸胀感。

注意:单脚取穴,孕妇禁针。

辨别:火菊穴与十四经中脾经之公孙穴相距五分。即在公孙穴后五分处,两穴位置不同,切勿混淆。

说明:火连、火菊为倒马直线下针法同一组组穴,在临川上可取二穴下针。

配穴

一)脑膜炎,本穴配三重穴有效。

二)脑瘤,本穴配外三关,正筋、正宗。

说明:火连、火菊、火散五行心主火,此心亦通脑,因此三针对脑作用很强,因此单脚取穴即可,三穴可一齐取用成倒马,如果穴上有紫青色筋亦可用三棱针放血,可破气行气,有开窍醒脑之功。


【火散穴】

穴位:在火菊穴后一寸。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肾之副神经、六腑副神经。

取穴:当第一跖骨内侧,火菊穴后一寸处是穴。在趾骨与跖骨关节后四寸处取之。

归经:入心肾两经。

穴性:清泻心火,开窍醒脑。

主治:头痛、脑胀、角膜炎、肾亏腰酸、头晕、眼花、背痛、脑瘤、脑膜炎。

针刺:横刺五分—一寸。针横跖骨下缘进针。

注意:孕妇禁针。

辨别:火散穴位置在十四经中肾经之然谷穴后五分处,两穴位置不同,切勿混淆。

应用:火连、火菊、火散三穴为治脑瘤、脑膜炎之特效穴。并治脑神经衰弱症。

说明

一)太白、公孙等为十四经脾经,它们的穴性为调理脾胃、入脾经,而董氏火连、火菊、火散归心肾两经,其主治要点在治疗脑的疾病,其穴性为开窍醒脑,其归经、穴性主治皆有各的范围,其穴之不同,其理甚明,而将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相混淆,实为一大误解。

二)火连、火菊、火散可一齐取用成直三针倒马,效果更强,以上三穴皆贴骨下针,因其作用强,不可双脚同取,同时孕妇禁针,以免流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