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无名氏的一首古诗《古绝句》,短短四句,不仅隐藏一个成语"山上有山",还引出很多典故

 qiangk4kzk8us4 2020-10-1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人们在传承古代伟大文明的同时,也欣赏到很多文化瑰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诗人们喜欢含蓄,往往不愿直言,而是隐藏想表达的内容,留到关键处再揭示给读者,禅宗甚至还希望读者自己去感悟其中的真意。

隐语一开始与谜语并列,后来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隐语就得到了很多诗人的积极响应,比如苏轼有诗描写荔枝,“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可谓淋漓尽致地运用了隐语。下面介绍一首古诗,短短四句,不仅隐藏一个成语,还引出很多典故。

古绝句

汉代:佚名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

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汉武帝时期,汉乐府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歌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就把这些诗歌称为乐府诗,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比如大家熟悉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还有《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等。这些乐府诗可谓惊艳了千年,沉醉人们的思绪。

这首诗也是出自于民间,表达了一位闺妇对羁途中夫君的思念。首句“藁砧今何在?”,藁(gǎo),藁,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砧(zhēn),本意是指捣衣石,古代处死刑,罪人席藁伏于砧上,用斧头斩之。“藁砧”在这里暗指一个“夫”字,因为藁置砧上,用斧来剁,斧谐音“夫”。

次句容易理解,“山上复有山”,两个“山”字叠在一起,为“出”,是说丈夫外出不在家。后来将其演化为成语“山上有山”, 唐代孟迟的《闺情》中就曾引用,“山上有山归不得,湘江暮雨鹧鸪飞。”

第三句最受后世推崇,“何当大刀头”,刀头即刀身,其上有环,谐音为“还”。西汉时,大汉的使者劝说已降匈奴的李陵归汉,因为不好直言,于是就以手抚弄刀环,暗示他应当还汉。后来诗人竞相采用,比如唐代诗人高适就有“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李商隐也有“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其中的刀头都是表达盼归的意思。

最后一句也耐人寻味,“破镜飞上天”,破镜为半月形,即指半月之意。唐代大历才子钱起也化用其意,“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明代吴骐也有,“胡笳曲就声多怨,破镜诗成意自惭。”可见大家都很喜欢“破镜”这个词,而且也逐渐地加以引申,而且更有诗情画意。

这四句话合起来,就是指“夫出月半当还家”,后人经常沿用这个典故,指女子思念丈夫或情郎; 或朋友间相互挂念,望其归来。比如王昌龄的诗,“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还有王安石的“世事但知吹剑首,官身难即问刀头”,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这首古诗中不仅隐藏了一个成语,而且又贡献了很多典故,比如“藁砧、刀环、刀头、破镜”等,一直沿用至今。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比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其中晴与情谐音;还有近代的《子夜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芙蓉与夫容谐音,莲与怜谐音,可见古代人真是非常含蓄,又极其有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