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获巨额C轮后,“更美”借医美“拐点”全力服务医生,O2O同质化竞争将终结?

 美业观察 2020-10-14

这是美业观察的第173期内容;新朋友请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mygc360 关注。

行业洞察

今年,医美领域绝对不缺大新闻。异常热闹。

但医美O2O的赛道并不宽广,不足1000亿的年市场规模,就有几十家APP参与者。而存在激烈竞争关系的,至少有3-5家,形成了两家C轮(更美、新氧)、数家B轮(悦美、美黛拉、美丽神器等)的融资格局。

——而且略尴尬的是,选手们的模式,相似度高,大多是社区、点评、电商逻辑。以至于常被“调戏”:滴滴和Uber都在一起了,你们呢?

同质化竞争是所有掌舵者的噩梦,“当陷入焦灼的时候,一般就是跟同行们拉不开差距的时候”,大家急需在寻求差异化的道路上,下足功夫。

日前,更美APP在京召开C轮融资发布会,不再赘述to C战略,而是直切to B计划——“100名医IP计划”。

也许,to B服务,将是医美O2O竞赛出现的分岔口。

文/《美业观察》 杜颖  发自北京

3.45亿元。”

8月2日下午,更美APP创始人兼CEO刘迪宣布了更美C轮融资额。

除首批公布的潮宏基集团、苏宁环球、腾讯外,本轮投资方还包括中信建投、复星医药与君联资本。

其实早在7月中旬,更美就透露了其已完成C轮融资,并传递出一个对业界和媒体而言极为吸睛的消息——其C轮融资额“超过行业所有同行的融资总和”。

而发布会现场,刘迪同样对这一说法表示确定,“这一轮的融资总额,相当于这个行业里所有竞争对手真实融资到账金额的总和,并且比这个恐怕要多。”

在C轮融资战略发布会上主要推出的,是更美的“100名医IP计划”——旨在通过资金(如贷款)、资源和名为“空中医院”的立体化服务体系等,帮助优秀的医美医生打造优质个人IP,实现医生价值最大化。

激烈的医美O2O赛道行进到这一步,各家的打法已悄然分异。

行业“拐点”下的医生服务计划

很多对医美行业拥有深刻洞察的的医美人都认为,行业“拐点”已经出现。

这个拐点,跟百度魏泽西事件有关,更跟这个行业供需关系之间长期的错位有关——关系错位,就是互相找不到,相互的获取成本都会很高。“最新数据,很多中大型机构的到院新客获取成本,已由4000元飙升到7000元。”

“因为过去很多从业者群体性的原因,这个市场当前的规模比实际存在的需求小。”刘迪的观点很直接,认为医美发展受限,不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需求,是医美机构尤其部分大中型机构走偏了。

这一串连锁反应,使得一半以上的医美机构,近两年经营状况堪忧,直面亏损。

在这个契机上,更美决定发力to B服务。

发力点,则是围绕一个词凝聚——“医生IP”。

1

所谓“医生IP”,更美的详细描述是,“专业技能过硬,具有个人魅力,能通过技术、案例和服务态度长期吸引用户并形成二次口碑传播,最终能实现其个人、所服务机构和入驻平台多重商业价值的医生个人品牌”。

这个行业过去20年来,品牌多以医院为中心,而更美想助力行业过渡到“以医生为中心”,进而塑造众多个人品牌的阶段

刘迪认为,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基于未来医美行业在信息、价格、质量和服务上的透明化趋势。“无论我们怎么强调个性化的特殊体验,这样的透明化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而当上述诸多层级都透明化后,消费者则可以基于医生个人品牌而不只是医院品牌来进行选择。

我们认为在未来3-5年内,医生为核心提供服务的模式,会渐渐取代或者淡化目前的以重资产的医院机构、连锁品牌来向消费者传输品牌信息的地位。”刘迪表示。

基于这样的判断,更美回溯了其成立之初即在to B服务方面的努力。“更美3年前刚上线的时候并没有先大力发展C,而是整个团队拜访国内的多家医院、医生,并将其请到更美平台上来,整体进入‘更美名医’1.0的时代。”

一年后,更美对“名医”的寻找标准,进阶到不再是基于线下的品牌知名度,而是开始选择符合8090后审美、可以提供高于平均值的优质服务的年轻医生。这可以称为“更美名医2.0”。

而现在似乎到了医美年轻、时尚化的IP时代。“我们不再满足于从现有的医生中选择,或让医生们在互联网平台上‘自由生长’。”刘迪说。

因为他觉得,不论平台制订了多么完善的游戏规则,还是有许多医生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准确使用平台提供的所有资源。更美决定帮助医生们成为IP

2

为实现医生IP的打造,更美顺势推出了“空中医院”的概念。

“对标到一家线下实体医院,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医生只需要带着他的技术去做手术就行了,其他的运营和管理工作都可以交由更美联动线上线下资源完成。”刘迪介绍道。


更美推出的“空中医院”服务体系

这一套服务矩阵囊括品牌、电商、预约、场地、售后、流量、金融、厂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则包括行业数据库、日间手术中心、云客服等一系列IP辅助服务。

为了夯实医生IP这一计划,更美还围绕此推出了两项to B服务

3

块是给医生本人提供整体的创业金融服务,包括长期短期的个人贷款

“我们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商业化数据,可以很确信地知道一个医生开一家诊所赚不赚钱,赚多少钱,风险是多少,这方面我们会与保险公司和银行沟通,使得医生不用再需自己借800万、1000万的款项就能开自己梦想中的诊所。”刘迪说。

4

另一个则是厂商服务,更美表示现在已经在跟一线的很多医美行业耗材厂商和仪器厂商进行各种各样的销售方面的试水合作,希望未来可以成为所有医美厂商在中国最大的销售出口。

而当记者问到更美是否有开自己诊所的计划,刘迪表示否定。

“其实从3年前做这家公司开始,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开诊所,我们的定位3年来没有变过——希望成为中国医美行业最大的平台,希望跟每一家医美机构都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6大C轮投资方的互选逻辑


更美创始人&CEO刘迪

刘迪在发布会现场具体介绍了更美C轮融资的6家投资方:潮宏基、苏宁环球、腾讯、中信建投、复星医药和君联资本

更美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进一步打通医疗、互联网和消费市场

其中,潮宏基是瞄准中高端女性的轻奢时尚产业集团,在全国大概有2000家的门店,数百万中产阶级的消费者。“潮宏基会在跟我们重合的中产阶级消费者上有大力的协同工作。”刘迪说。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领投方苏宁环球。这家被称为2016医美市场最大黑马”的地产商,近半年来因针对国内外医美标的的“买买买”而颇为抢眼。为此,苏宁环球还和其大股东成立了高达50亿元的医美专项基金,刘迪对此表示,“这笔钱比过去20年中国整个医美市场的投融资总额还要多。”

其余3家放在了另一批介绍。刘迪说,这是因为C轮前后两批资方在对行业的研究和背景、气质方面并不相同。

“潮宏基、苏宁环球、腾讯是医美领域的新入场者,他们之前对中国医美其实并不太了解,因为公司跟医美行业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他们进入医美行业,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消费升级市场里于消费医疗来说存在着很大的机会。而医美就是这个市场里的排头兵。”刘迪说。

“而另外三家(中信建投、复星医药、君联资本)于中国的医疗市场、医疗资本市场已经拥有了很多的见解和布局,洞察到医美市场正处于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市场化的风口上,他们选择了跟我们站在一起,一起来重新制定中国医美市场的游戏规则。”

其中,中信建投是中国八家双A级证券公司之一。“如果我们在中国A股上市的话,他们将在资本层面对我们有很多的支持。”刘迪特别提到。

苏宁环球的大动作

现场,苏宁环球的副总裁贾森做了代表发言。

“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医美行业,觉得在现代服务业,包括升级方面,医美行业增速是比较快的,基本上每年复合增长率在15%以上,到2020年(当然统计口径或许不同),整个产业大概会超过1万亿。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觉得机会很多。”贾森说。

他表示,截止目前,苏宁环球已完成了线下部分渠道十几家医院的布局,而线上战略则投资了更美。“在世界范围内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标准化资源整合方面我们也做了部署,包括对韩国医院的战略投资,以及双方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的一系列布局。”

早前,以苏宁环球为代表的“上市公司跨袭医美”一度引起了多方关注。苏宁环球先是参股韩国ID健康集团并合资在华成立公司,之后一举收购了包括伊美尔港华、美联臣在内的11家医美医院和诊所。此次战投更美,则是为了深化医美O2O的互动机制,构建其线下机构和线上推广的医美消费闭环。

“投更美是很简单的一个考虑。”贾森说,“首先我们有线下渠道,接下来我们要把自己的机构打造成优秀的IP,因而线上的平台对我们来讲尤其重要。我们希望借助平台让自己变得更透明,以致得到更多消费者信任。我觉得更美是一个较好的渠道。”

在回答记者提问如何看待上市公司跨界入局医美时,刘迪对此表示乐见,“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资本理念,对于这个行业开拓性的一些创新,以及他们从资本的角度或者是从商业角度,对于中国医美市场能提供新的解读。”

据了解,苏宁环球的50亿大手笔基金,原计划是投入大医疗行业,但几经调研后,最终决定在医美/消费医疗之路上“All in”。

整形是开始

更美在发布会现场还表示,整形微整形是其目前主攻领域,之后将发力口腔、瘦身、抗衰等诸多市场,目标是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医疗美容和健康服务平台。

消费医疗,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大市场。

编辑:美业观察 Dooi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