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达3亿入股博纳,制作+发行+终端全产业链是否会“垄断”电影行业?

 娱乐独角兽 2020-10-14

昨晚,万达院线发布公告,公司和博纳影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万达院线将增加3亿元投资入股博纳影业,占有其1.875%的股份。公告称,自协议生效之日(516)起,博纳影业旗下的所有博纳影院(包括已经开业、正在建设和已经收购的),在原加盟协议有效期满之后,都将加盟万达院线,这也是继韩国CJ集团旗下CGV影院后,加盟万达的第二个院线品牌。

截至昨日,万达院线报54.11元/股,总市值为635.41亿元,而博纳影业在去年底完成A轮融资后,估值达到150亿元,此番以万达院线投资额和持股比例计算,博纳影业的市值将达到160亿,比一年前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时的55.6亿,增长近3倍。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内容,万达和博纳将在增资扩股、院线加盟、广告合作和影片投资等领域进行合作,贯穿电影内容制作到电影发行终端,这对双方在产业链的整合和完善上,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中国电影行业的格局将会有较大的影响。

渠道和内容的强强联合

博纳是中国电影行业的老牌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扎根于影视内容的开发制作和探索渠道发行上,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博纳影业在内容领域的优势愈发明显,不过,作为传统电影公司,博纳和华谊、光线等相同,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都会漏掉渠道终端这一层。

随着以地产起家的万达在先天优势下,迅速占领电影院线蓝海并取得卓越成果后,以电影制作起家的传统电影公司才重视起电影终端建设和发展,但是为时已晚。据万达院线4月发布的公告称,旗下拥有已开业影院达416家,3654块银幕,今年1月至4月,总票房为30.8亿,累积观影人次是7194.5万,这个数字遥遥领先于内陆的其他院线品牌,而博纳影业则仅有41家影院,338块银幕,是万达的1/10。

不过,晚于万达院线成立的万达影业,在电影制作和发行上,则算是行业新兵,去年一年制作和发行的《快手枪手快枪手》、《谋杀似水年华》、《外公芳龄38》、《火锅英雄》加起来的票房还没有博纳的《湄公河行动》一部的票房高,而且博纳在去年还有《澳门风云3》、《危城》、《魔宫魅影》、《三少爷的剑》等影片,票房产出和市场占有率上则远超万达。

博纳影业沉淀多年,内容积累上的优势在这一点得到了体现,数据显示,自博纳影业成立以来,制作发行了206部影片,共计约164.47亿票房,2016年一年出品发行13部影片,年度票房37亿,占全年国产片票房总数的9%。

尽管万达也成立了五洲发行公司,专门为万达品牌的影片进行宣发,但受制于自有影视资源的稀缺,五洲实际上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万达影业的困扰和难题,而此次和博纳的联合,将非常完美地解决两家公司各自的羁绊,并更好地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博纳影业除了有庞大的影视资源储存量,和香港电影公司(银都机构、寰亚、寰宇等)以及好莱坞公司的良好合作关系,也进一步增加了博纳影业作为内容输出方的竞争力。万达院线此前发布的公告称将把“万达院线”改为“万达电影”,把万达影业和收购的传奇影业整合起来,看得出万达想要解决内容短缺的决心以及建造娱乐帝国的野心。博纳和万达联合后,提供优质内容资源之外,拥有丰富制片经验和项目开发管理经验的博纳,也能够帮助万达更快和更有效地建立完整娱乐生态体系。

博纳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到完成私有化,再到去年底的A轮融资,如今已在回归A股的辅导阶段,继阿里和腾讯之后,博纳此番和万达的联手,势必会对其IPO造成重大的影响,极有可能追上甚至超过正在A股的华谊(230亿)和光线(244亿)。

博纳在拥有较好的内容资源,且市场表现良好的状况下,却始终排在光线之后,位列内陆民营电影公司年度票房次席,主要原因就在缺少发行渠道和终端建设不足上,这一次和万达的牵手,也很有可能改变当下内陆民营电影公司票房占比的局面。

遭遇低排片却能票房逆袭

《摔跤吧!爸爸》给万达的警示?

最近《摔跤吧!爸爸》的大火,令电影界的各行各业都备受震惊,在习惯好莱坞超级大片对内陆票房的“碾压”时,一部来自印度的体育题材影片却能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称赞,并能换来十分可观的票房回报,这打破了长久以来,电影从业者和观众对高票房电影的固有思维。

作为《摔跤吧!爸爸》发行方的华影天下,是这次“票房逆袭”事件最大的功臣,而华影天下背后的华谊兄弟,则是受益方。

在众所周知万达因叶宁的出走华谊,而对后者出品影片进行“封杀”时,此次拥有华谊“血脉”的《摔跤吧!爸爸》依旧在万达院线遭遇了低排片,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影片没有重蹈去年《摇滚藏獒》的覆辙,伴随影片的口碑发酵和舆论的支持,票房越来越高,单日票房连续超过同天上映的《银河护卫队2》,自首日的1461.3万票房后,截至目前已经达到4.7亿。

▲《摔跤吧!爸爸》上映至今单日票房数据

万达此次对《摔跤吧!爸爸》的“封杀”失败,也许是给了万达一定的警示,即对于一部电影,仍然是内容为王,渠道只是辅助,遇到如此高口碑高质量的影片,就算排片再低,观众也愿意去支持,俗话说“谁都不会和钱过不去”,在面对大众津津乐道且有足够高热情去看的电影时,影院也乐意给能带给其收益的影片足够过空间。

在华谊联合上影、大地和微影时代成立华影天下后,在下游终端落后的华谊也显示出了追赶的决心,这也给了万达一个信号,因此此次万达和博纳的联合,也可以看做是万达想从内容和渠道的全产业链上对抗华谊的一个举动。

通过博纳优质的资源和能够提供的内容IP,制作属于自己的《摔跤吧!爸爸》,加上强大的发行渠道和院线,用更本质的电影内容来抢夺话语权,万达的这一步是明智的。

制作+发行+终端的垄断

中国是否需要《派拉蒙法案》?

万达和博纳的联合,华谊与上影、大地、微影时代共同成立的华影天下,在产业链完善和布局上已经落后的光线与乐视,接下来也一定会有各自的动作,而从这次万达和博纳的事件可以发现,尽管从内容和渠道上的抱团合作,可以使得两方双赢,但整体看如今的电影产业,这样的势头,势必会让行业出现越来越多的“垄断”。

这就需要提到曾经也出现过类似情况的“好莱坞巨头”派拉蒙影业,在上个世纪初,派拉蒙拥有美国绝大多数的影院,且作为电影制作公司的他们,从制作、发行和放映三方面,完整地控制着整个美国电影行业。但随着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即反垄断法,由派拉蒙为首的电影公司,必须放弃对整个产业的垄断的情况,禁止电影公司拥有自己的电影院,这就是著名的《派拉蒙法案》,这改变了好莱坞的电影产业格局。

从去年万达和华谊因《我不是潘金莲》公开叫板后,就有舆论称“中国是否需要这样一部《派拉蒙法案》?”在此次万达和博纳联手,将电影产业链更加完善的时候,这个问题也再一次被提出。

在中国,万达、华谊、博纳、大地、星美、中影、耀莱等电影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电影院线,从制作、发行到放映,完全可以做到给自家出品影片“高排片”甚至“垄断排片”的情况,如近两年往往会出现一些影片在某些影院有票房注水或幽灵场现象,经查证,这些影院正是出品该影片的公司旗下影院,这就不足为奇了。

从电影产业的上游到下游,由一家公司全覆盖,这其实是对电影行业的一种伤害,也并不利于良性发展。市场中出现良性竞争,互相制约,共同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产业进步,尽管在上世纪初,美国也有派拉蒙这样的案例,在产业发展初期,各方面还没有完全健全时,一家公司横跨产业链也属正常现象,但需要看到《派拉蒙法案》出台后,对美国电影产业的制约和改变,制片厂减少影片的制作数量,用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支出投入一部更好作品的拍摄,从而使产业能够有良性运转的前提。

在中国电影现今还在全速前进的时候,如万达这样有产业“垄断”现象的公司可以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率先探索在发展过程中不曾接触和了解的领域,这是对行业好的地方,但当发展变缓,甚至停滞的时候,一家公司若是如此“垄断”行业,所占市场份额过大后,问题就会暴露。因此,中国是否需要《派拉蒙法案》仍然是值得商榷的话题。

万达和博纳的联手,一定会给今年中国电影行业带来不小的震动,长久以来已趋稳定的格局也会发生改变,接下来华谊、光线和乐视等公司要如何应对,还需静观其变,而对万达和博纳本身来说,打破行业平衡的背后,是彼此从中得到的有利因素。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