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形:契约》上映首日仅6915万,进口惊悚片为何难以打开内陆市场?

 娱乐独角兽 2020-10-14

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异形:契约》昨日在内陆开画,和猫眼专业版上8.1的专业评分和14.2万的想看人数所不同的是,这部影片首日仅开出6915.5万的票房。大盘报收1.21亿也是近四个周五档中产出最低的,因为之前三个周五档,分别有《加勒比海盗5》、《神奇女侠》、《新木乃伊》上映。

虽然《异形:契约》首日38.4%的市场排片占比并不算低,但是单片票房占比为56.8%甚至不敌《神奇女侠》同期。在北美上映时,《异形:契约》就引起了内陆影迷的广泛注意,但从首映的情况来看,这部影片在内陆的票房似乎要偏低于预期。

从《异星觉醒》到上周的《新木乃伊》、本周的《异形:契约》,带有明确“暗黑”属性的进口惊悚片票房走势都不甚理想,在进口片占据内陆票房“半壁江山”的今天,这类型影片想要打开内陆市场恐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异形》系列的“恐怖”画风,

吓跑了内陆观众?

1979年的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异形》上映,除了以小博大的票房奇迹外,该片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异形”这个恐怖的生物。至此,《异形》这部电影被归结为太空惊悚片的典范,“异形”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随后的几部续集片虽然褒贬不一,但是《异形》系列的恐怖画风仍然是许多影迷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该系列的第6部作品,《异形:契约》仍然向观众完美呈现了人类电影史上最恐怖的怪物。在北美上映时这部影片升级成为了R18的限制级别,这意味着电影的血腥恐怖指数进一步升级,在美工设计、怪物造型、影片特效方面给观众带来了更深的恐惧。

《普罗米修斯》是该系列第一次和内陆影迷见面,2012年在内陆上映时拿下了2.23亿的总票房,其首日票房为2584万。《异形:契约》是《普罗米修斯》的续篇,也是《异形》系列前传三部曲的第二部,在口碑方面,烂番茄指数为73%,豆瓣评分7.5分,总体上处于及格线以上。

时刻五年后开创这一系列的雷德利·斯科特带着“异形”重新回归,是许多影迷期待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该片的想看人数达到了14.2万,这一数据在近期上映的进口片中仅次于《加勒比海盗5》。

但是作为一部太空惊悚片,这部电影在内陆上映的体量级具有一定的“天花板”。其电影类型在内陆上映并不具备太大的优势,之前上映的《异星觉醒》、《新木乃伊》其票房走势都难以令观众满意,即便是《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其“暗黑”的主题在内陆也遭遇了水土不服。如今的内陆电影市场,虽然进口片屡屡大爆,但是仍然对合家欢和视效大片充满好感。虽然《异形:契约》的竞争对手并不强势,但是和DC的《神奇女侠》甚至迪士尼的《加勒比海盗5》相比,对于普通影迷的吸引力并没有达到一边倒的程度。影片类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部电影在内陆上映的票房走势,受众群体的局限性注定让其无法在内陆大爆。

因为之前的《生化危机:终章》在内陆上映拿下了11.09亿的票房成绩,所以许多影迷早早就对《异形:契约》产生了期待。但是前者显然在“爆米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又因为其强大的IP吸引力,打着“终结”的情怀旗号,自然让其票房走势一路看涨。而《异形:契约》则还是主打惊悚恐怖的画风,作为系列中的重要布局,这部影片显然不具备《生化危机:终章》的票房爆发力。 

意料之中的大幅度删减,

打消了观众的积极性?

在上映之前,许多观众将这部电影的片名恶搞为《已开:大勺》。在北美上映时,虽然这部电影的票房走势也表现平平,但是影片的血腥风格还是让观众早早就做好了这部电影大幅度删减的心理准备。

其实一些带有“限制”属性的进口片进入内陆后出现删减并不稀奇。《生化危机:终章》删减7分钟,《金刚狼3》删减14分钟,《摔跤吧!爸爸》删减21分钟,《迷失Z城》删减17分钟。

除了票房后劲堪称“奇迹”的《摔跤吧!爸爸》外,其余影片的票房走势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删减的影响。即便是“情怀制胜”的《金刚狼3》,其删减也让这部影片的票房后势有所崩塌。

所以,《异形:契约》在内陆开画之前,观众对其大幅度删减就已经打过了“预防针”。对于一部依靠造型和视效来吸引观众的太空惊悚片而言,这样的删减还是会带来不小的伤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影迷的积极性。

在这部电影的评价当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影迷吐槽影片的“删减版”。认为影片的“高潮”全部被剪掉,尤其是异形的正脸镜头寥寥无几,严重影响了许多影迷的观影体验,这让第一批进入影院的影迷难掩失望之情。

同为20世纪福斯出品,和《金刚狼3》所不同之处在于《异形:契约》的情怀因素并不足与支撑影片,即便是许多死忠粉,进入影院也是冲着影片本身去的。这和《金刚狼3》前期“告别狼叔”的情怀号召力形成了差别,所以在一开始,影片就受到了大幅度删减的影响。

虽然在此之前,看过《异形:契约》完整版的观众并不多,但是删减版的“先天印象”给这部电影严重减分。

大盘“虚假繁荣”,

13部新片却开出近本月周五档的最低值?

昨天,除了《异形:契约》外,还有超过10部国产电影扎堆上映,但整体体量级偏小,即便是表现最好的《中国推销员》其单日票房也仅为297.01万,不敌上映43天的《摔跤吧!爸爸》排在单日第六位。

所以,在《变形金刚5》上映之前,如果没有新片提档的话,将形成五部进口片互相厮杀的局面。昨日,五部进口片“包揽”单日票房前五,但整体上竞争力并不强。《加勒比海盗5》和《摔跤吧!爸爸》进入到了收尾阶段,《神奇女侠》已经进入到了平缓期,而《新木乃伊》虽然仅进入次周,但受到口碑拖累其票房走势并不明朗。再加上,首日表现并不突出的《异形:契约》,整个大盘的含金量较低,所以昨天是近四个周五档中单日票房报收最低的一天。

在6月份来临之前,进口片一周一部的上映节奏引起了许多影迷的恐慌。在北美大爆的《神奇女侠》率先打头阵,随后由“阿汤哥”的《新木乃伊》接棒,而如今上映的《异形:契约》之前在北美表现也较为平稳,替6月“收官”的《变形金刚5》是典型的好莱坞“超级大片”。

这样的上映节奏按说十分“平稳”,只要发挥正常,《异形:契约》将会迎来一周的票房黄金期。和其他好莱坞进口片所不同的是,因为其恐怖惊悚的影片类型在午夜场的优势,让其在面对《变形金刚5》时不会遭受太大的冲击。

然而缺乏足够的热点,大盘呈现出疲软的态势,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观众的人流量。《异形:契约》本身并不是“自带档期”的好莱坞巨无霸,所以在大盘低迷的情况下,也会对《异形:契约》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在未来的一周,虽然没有新片对《异形:契约》形成冲击,但如今大盘整体形势和《异形:契约》的表情无疑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对于《异形:契约》来说,这部电影的内陆票房按照目前的走势恐怕也会略低于整体预期。6月上映的进口片,《神奇女侠》开画后并没有保持高口碑,票房下滑严重;而《新木乃伊》则陷入口碑泥潭,如今《异形:契约》也难以带动大盘。

去年6月因为有《魔兽》和《X战警:天启》、《惊天魔盗团2》等多部进口新片上映,其中《魔兽》单月拿下了14.62亿的累计票房,在此带动下大盘报收38.65亿。如今6月大盘远没有达到去年的同期水平,而单月票房冠军目前为《神奇女侠》,票房为5.32亿。本月大盘能否实现同比上升,其重任完全交给了《变形金刚5》。

从上半年来看,除了受到“保护”的春节档,国产片在整个上半年都被进口片碾压。而进口片集体井喷对于大盘的提升作用似乎并不明显,例如6月份,虽然国产片数量不少,但是体量级缩水非常明显,这和6月份主要的四部进口片分别占据四个周末档或许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整个上半年影市大盘的一个缩影。

进口片抱团式进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盘的活力,而随之而来的大盘骤冷让原本存在类型局限的进口惊悚片也陷入到了一个“尴尬境地”。如今,《异形:契约》似乎难以借助内陆市场实现回本,而6月大盘的似乎也随着进口片的相继失利,压力陡增。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