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综艺不存在“鄙视链”,价值观传递才是“现象级”节目的必杀技?|上海电视节

 娱乐独角兽 2020-10-14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年轻人对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电视、电影和综艺行业不断繁荣,诞生了许多流量神话。与此同时,在一部分持有传统价值观的人看来,“娱乐至死”的寓言也正在应验。就在“容不下传统文化”逐渐成为网络时代固有印象时,一批“清流”节目的走红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面——年轻人既享受《奇葩说》、《吐槽大会》中的自黑吐槽,又追求《见字如面》的沉静质朴。

究竟这些现象级综艺触及观众的内核体现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不同形式的节目所传递的价值差异?建立在这种差异之上,综艺界又是否像电影领域一样存在不为人知的“鄙视链”?以关正文、严敏、牟頔、商辉等为代表的两代综艺制作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网络综艺背后的价值传递。最终他们得出结论,成功的原因殊途同归,无论什么品类、在哪个平台播出,只要节目做得好,就有流量和口碑。

网络综艺不存在“鄙视链”,

类型平等内容有高有低?

关于因价值差异而产生的“鄙视链”问题,现场的嘉宾一致认为是不存在的。关正文表示,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推崇经济运行的时代,哪怕在文化领域也是经济运行在唱主角,因此即使存在价值判断,也不一定就是鄙视。他认为,中国制作人反而应该知道自我鄙视,因为横向与其他国家的作品对比,我们确实干得不够好。

关正文一直强调,从节目的类型而言,所有的综艺都是平等的,但质量的确有高有低。一档节目真正的价值衡量标准,应该体现在观众的口碑和创作的经济价值上。以当前火爆的三档综艺为例,《吐槽大会》展示了一种人生的姿态秀,《奇葩说》则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激活观众独立思考的能力,《非诚勿扰》打开了当代年轻人展示其生活方式及情感方式的鲜活的窗口。

这三档节目的类型完全不同,但最终都指向了认知价值和思考价值,并获得了成功。再一次证明,不同的门类和形式只是吸引观众的手段,为自己的故事找一个切入点。而综艺真正的价值,在于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去传递价值观,表达出整个文化的趋导性,这是制作人真正要表达的内涵,而这一点所有的节目都是一样的。

与此同时,这些节目也都不断向年轻化、网络化靠拢。七年前,《非诚勿扰》刚刚开播时,最流行的相亲方式或许是“世纪佳缘”,但是七年后的今天,年轻人却更爱用网络社交APP(如:探探)去结识新对象。基于此,《非诚勿扰》做出了调整,调整的核心就是让这个节目更加符合当前适婚或者有相亲意愿的青年人的习惯。

“有意思+有意义”构成双重目标,

“现象级”综艺都在传递价值观?

而无论是电视综艺还是网络综艺,“现象级”节目一般都可以兼顾“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双重目标。但是,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激起一些话题和矛盾,这种在表现真实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消极点,又会在价值传递的过程中造成一些误区。如何看待这种误区,以及这种价值差异是否与文化传播使命相悖,又成为外界关注的新议题。

对此,严敏表示,人性的真实体现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缺点,这不该被上升到“价值观”的层面去讨论。倘若明星能够暂时放下演员属性,将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那这个人虽然有一些小毛病,但他整体上是一个好人。而正是这样的真实才会产生亲和力,让观众在明星身上能够找到身边人的影子,这才是魅力的来源。

以《奇葩说》为例,从第一季强调“我”的概念到第四季开始探讨“我与社会的关系”。《奇葩说》在观众当中得到了更加“接地气”的反馈。但牟頔却更愿意将这种变化归于视角的打开。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节目所体现的价值观有任何变化,都是跟着人的成长所需要吸收的不同营养在变化。”

以人性的真实和社会的现实启迪受众,辅助他们建立独立的认知和思考,反而有助于受众更好得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与受众建立情感连结,传递价值认知,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好的综艺在展现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不断打磨内容,首先让受众觉得好看、亲切、有人情味,然后是通过深入人心的内容,自然地传递深层次的价值观。

年轻人的群体不该被固化,

受众内在的价值需求从未改变?

综艺在2016年经历了粗放型的探索型发展阶段,杨智帆分析表示,综艺圈流传的“年轻人喜欢即政治正确”的方法论,造成了“片面追求流量”、“高同质化”、“观众审美疲劳”等多种综艺乱象。对此,综艺制作人承认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受众,网络平台的用户在年龄上偏小,但他们也指出年轻人的概念不该被固化。

牟頔表示,“年轻不是按照身份证上的数字定义的。年轻人喜欢有趣的东西,追寻一些新鲜感的东西,背后那个价值表达是亘古不变的。”因此,综艺制作人真正要把握的是受众的实际需求。无论代际更替,让人感觉舒服愉悦的内容都会受欢迎。基于此,行业大咖们更应该关注如何讲好故事,塑造出更多鲜活的综艺人物。

用施嘉宁的话来说,“我做节目习惯从来不考虑所谓受众,90后、80后,我要给谁看,做节目其实就是两点,好看、不好看。好看的节目不管哪一个年龄段都喜欢看,甚至跨越地域、跨越文化;不好看的节目,即使是为指定的年龄层量身打造,也很容易失去失去市场,甚至失去原来的观众。

关正文强调,“一个影视人应该有自省之心,这是一个责任,不能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做了了不起的事情,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真的还没有那么优秀。此外,也没有一个民族会娱乐至死,更何况我们还认为我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归根结底,他们相信广大受众的品味和判断,更坚信只有优质内容,才能满足受众的内在需求,才是时代的主流。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