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文乐被 “点名”、后期狂吐槽,《24小时》终难逃脱综N代“续集魔咒”?

 娱乐独角兽 2020-10-14

《二十四小时》第三季低调开播了!可余文乐却出事了……

近日,中国共青团网以及环球网官方微博双双点名余文乐,称多名网友爆料,余文乐潮牌madness的官网将港澳台归为国家,将“台湾”纳入进了海外地区。

曝光后,网站迅速作出反应,将“世界各地大部分国家”改为了“世界各地大部份地区”。当晚,余文乐更是在微博上以品牌主理人的身份进行了道歉,然而,网友们并没有因此就原谅,而是纷纷为余文乐献上一曲《凉凉》。

此次余文乐出事,刚开播不久的《二十四小时》第三季免不了一阵慌张与尴尬。毕竟,《二十四小时》一向是以“郑和下西洋”如此具有民族气节的故事为背景,而第三季在召集了余文乐等人马后,作势要一洗前两季的收视低迷。可万万没想到,节目刚开播便落得个“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处境。

剪辑被嘲、嘉宾出事,

《二十四小时3》的“出师未捷”

对比前两季的嘉宾阵容,《二十四小时》第三季还是很下功夫的。

节目第一季固定嘉宾为陈坤、徐峥、韩庚、大鹏、尹正、吴磊,第二季是陈坤、韩庚、吴磊、大张伟、董力、周游。到了第三季,不仅有林志颖、余文乐等王牌大咖,魏大勋、白敬亭、胡一天、熊梓淇这般流量小生也赫然在列,甚至还一改前两季的“男团”设定,首次安排了固定女嘉宾林允。

嘉宾阵容显而易见地进行了升级,可嘉宾们的表现如何?

在这一季的“时空商队”中,林志颖、余文乐人气自然不用言语,但两期下来,二人表现并不突出,甚至略带表演痕迹。而《明星大侦探》中用智商圈粉无数的白敬亭,以及综艺感极强的魏大勋,二人在《二十四小时》中也并未能展现自己的优势。

新晋流量小生胡一天和熊梓淇,虽然近来没少参加综艺节目,但仍较为稚嫩,存在感不是很强。作为队伍里唯一一位女嘉宾,林允也没有展现出太多人格魅力,和他人配合起来甚至略显尴尬。

但要说最尴尬的,还是非节目剪辑莫属。

纵观《二十四小时》第三季前两期,阵容华丽、人物既故事设定也很有意思,第二期节目的CSM35城收视率更是高达1.224%,市场份额达6.4%,成为同时段第一。饶是如此,也不能掩盖后期剪辑的“掉队”。

打开豆瓣评价,后期剪辑成了吐槽“重灾区”。不少网友表示“剪辑很无聊”、 情节混乱、吐槽点尴尬、严重“拖后腿”。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此前的《高能少年团》,同样是出自浙江卫视,同样也因剪辑问题并诟病,让人不由感慨:后期上不去,阵容再强也没戏。

开播才两期,剪辑频频被吐槽,如今,嘉宾之一的余文乐也渐露“初凉”,不免让人为这档颇具创新意义的“连续剧式真人秀”捏一把汗。

首创“连续剧式真人秀”模式,

究竟是创新还是噱头?

随着《二十四小时》的开播,“连续剧式真人秀”这一概念被人所熟知。那么,何为“连续剧式真人秀”?

说到“连续剧式综艺”便不得不提它的第一代——“剧情式综艺”。国内综艺市场首现“剧情式”设定的是《极限挑战》,虽然节目没有明确打出这个概念,但纵观《极限挑战》,几乎每一期都会围绕一个大的故事背景展开,与此类似的还有《奔跑吧兄弟》。由此,市场逐渐将类似综艺模式总结为“剧情式综艺”,即没有特别精细化的剧本,只有大规则的交代和大框架的设定,所有故事的走向全靠嘉宾推动。

随后,日本的《全员逃走中》被湖南卫视购买并制作了中国版《全员加速中》。《全员加速中》是“剧情式综艺”的升级版,在节目中,除了有特定的时空和剧情外,节目拍摄和制作更为精良,嘉宾的一言一行都离不开整体的故事框定,如果说《极限挑战》是以嘉宾为主,那《全员加速中》的关键元素则是“故事”。

到了以“郑和下西洋”为故事背景的《二十四小时》,“剧情式”演变为“连续剧式”。

《二十四小时》第一季的背景为:六百年前,陈坤、徐峥、韩庚等人带领的舰队,在西下时突然遭遇海难。六位船员意外地开启了穿越之门,来到了六百年后的今天。陈坤和徐峥分别作为队长带领两支队伍,沿着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轨迹,先后前往泰国、新加坡等地,在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同时,也历经种种关卡。

第一季播出后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应,基于“连续剧式”的设定,节目第二季的背景不变,同样的时间和遭遇,不同的是嘉宾阵容做了稍许调整,“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也有了增添。

到了第三季,大的背景虽然依旧是“郑和下西洋”,但节目一改往季风格,路线主要为古代丝绸之路中的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国内外的文化融合的为主旨,探索古代四大发明的传播、“下南洋”等历史浪潮。

说是主打“连续剧式真人秀”,但《二十四小时》的内容似乎并未紧扣主题,尤其是第二季以来,虽然仍有“郑和下西洋”作为故事背景,但节目却仅仅只是在开头做了一个背景交代,而节目中所有的故事情节,几乎让人忘掉了“郑和下西洋”的立意,更别谈“连续剧式”的连贯感。

而更为致命的是,纵然第三季故事设定得到继承,甚至打着从内容制作、嘉宾阵容,到拍摄路线、游戏设计等方面全面升级的口号,但现实却是一季不如一季的口碑问题。

脱离韩国团队后口碑“连跌”,

综N代终难逃“续集魔咒”?

2016年《二十四小时》第一季开播,彼时的节目还是颇有看点的。

凭借新颖的节目题材、精良的节目制作以及亮眼的卡司阵容,《二十四小时》第一季在当时收获了不错的成绩,但2017年推出的第二季却呈现收视率持续低迷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浙江卫视将节目进行全面升级,重磅推出第三季,本想拉回一票的此举,却意外促成了三季节目口碑的大连跌。

《二十四小时》第一季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其实是团队的更换,节目第一季的导演是曹晓震,制作团队也多为韩国人。随后,在“限韩令”等政策监管下,节目第二季、第三季便寻不得半点韩方的影子了。

“二十四小时,就是一天啊!”众所周知,限时24小时是《二十四小时》的一大特色。然而在《二十四小时》中,如此重要的时间元素却越来越没存在感。

相比前两季,第三季除了一如既往的口号,每期节目开始前的时间倒计时外,整个过程中观众很难再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以及完成任务所带来的紧张感,就连剩余多少时间还得从工作人员的口中得知。

而相较时间元素的可有可无,“郑和下西洋”这个贯穿三季的主题更是被彻底无视。从节目立意来看,“郑和下西洋”无疑具有很高的出发点。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方针,节目以时空穿越的方式再现“郑和下西洋”的历程,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同时,也可顺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维系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但《二十四小时》三季以来,给人的感觉则是越发浮于表面,仅仅是在形式上以空间到达的方式来完成所谓的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究其本质则只是更换了做户外游戏的地点与场所,并未就“郑和下西洋”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背景做更深入的探索与挖掘。

再把文化外衣掀开,其娱乐核心也同样没达到预期。放眼前两期节目,本以为会在节目内容和环节设定上作出创新与突破,可没想到依旧是“换汤不换药”。 乏善可陈的节目流程、与当地风土人情并无多大关联的游戏、嘉宾们不过关的外语水平、牵强的“CP”…… 如今看来,除了嘉宾阵容颇有看点外,整个节目内容都没能紧扣主题,剪辑和故事脚本更是缺少“灵魂”。

诚然,故事性强的户外真人秀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尤其是在触及深刻的历史题材时,既保证娱乐性又兼顾文化性确实不易。尤其是在户外综艺呈井喷之势的国内综艺市场,一档季播综艺若想持续做下去需要克服多方困难。

主题传达不清、剪辑频频被嘲、脚本问题百出,脱离韩国团队的《二十四小时》虽然做到了第三季,但存在的问题也在与日俱增。倘若今后还是这般继续下去,综N代的“续集魔咒”怕是避免不了了。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