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伤逆流成河》6天票房1.6亿,郭敬明不再是国内“青春片”代言人?

 娱乐独角兽 2020-10-14


“无功也无过”,这是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上映期间,外界对其的客观评价。相较于郭敬明以往的“郭式”青春片,这部由郭敬明监制,旗下作家落落执导、一众新人领衔主演的校园青春片,却成功引起了外界关注。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上映之前,业内人士曾预测这将会是郭敬明继《爵迹》之后的,又一部“烂片”。然而,未曾料想。随着电影的首日上映,该影片先是在微博上得到了著名女社会学家李银河老师的大力支持,随后又被不少知名电影人士曝出“比想象中好点”,影片正式凭借“口碑”脱颖而出。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当前评分已滑落至5.8分,是一部处于及格边缘的“半产品”。但正是这样一部看上去“其貌不扬”,甚至票房平平的青春电影,却在上映期间引起网友大量关注,并成功牵引出“校园霸凌”这一社会话题,原因几何?当国产青春片不再具有市场红利后,未来的走向又该如何?

社会价值高于艺术价值,

“郭式”青春片迎来口碑转型?

2016年,当郭敬明“脱离”《小时代》,耗费颇多心血亲自执导的《爵迹1》即将上映期间,因“郭敬明口碑”问题,该影片曾在网络上遭到网友大批抵制,并在电影未上映之前,给予其“烂片”称号。随后,该事件不断发酵,郭敬明导演亲自下场怒怼观众,“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时隔两年,当郭敬明重回电影领域,并由导演转为监制,他的个人“口碑”却迎来显然不同的境遇。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是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由作家落落执导,一众演艺圈新人主演的国产青春片。电影未映之前,很多观众也将该原著小说列为“狗血青春小说”排行榜首位。小说中涉及到的“堕胎”、“打架”、“三角恋”以及悲痛青春文学设定好的“悲惨”结局,都与当下市场观众的喜爱严重脱轨。

或许是郭敬明早已察觉此点,又或许是在经历《夏至未至》《爵迹》纷纷“扑街”之后,郭敬明对市场的判断略有改观。总之,上映之后的《悲伤逆流成河》,着重点不在是小说中的“无病呻吟”式的情情爱爱,而是将笔墨多放在校园凌霸的现实题材层面,而这点也是该片获得观众关注的最大原因之一。

电影主要讲述了17岁的易遥因间接性感染了性病,在校园备受同学们歧视和侮辱,最终因卷入同学意外死亡、被迫“自杀”的校园欺凌故事。从电影艺术手法来看,这显然是一部不合格的影片,影片中大量的PPT式镜头语言,以及不贴合现实的台词语言,都让这部作品远未达到电影“及格线”水准。

但若从电影立意来看,这却是国内首部聚焦校园凌霸的青春题材影片。相比起以往国产青春片中时常出现的“左耳”式爱情、“栀子花开”般青春,《悲伤逆流成河》却是将题材首次聚焦在校园霸凌事件上,将平凡学生、乃至差等生的疼痛青春公布于众。影片结尾,大银幕上出现的大段字幕和校园霸凌受害人访谈,与前段时间《我不是药神》的结尾处理方式,如出一辙。

可以看出,在青春题材领域,郭敬明以及导演落落已经开创了国产青春电影题材的一个新突破口,即在校园青春题材领域的层面上,注入更多的“现实主义”,而这点,也是郭敬明之于以往的“不同之处”。

郭敬明的贵人黎波曾说,“有些人是做事,郭敬明是做局”。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便是“局”有了,但在往其中穿插细枝末节和艺术表达之际,还是缺少了很多艺术成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从《悲伤逆流成河》开始,国产青春片或将迎来更多的可能性。

《悲伤逆流成河》“启示录”:

“青春+”的N种可能性

国产青春题材在国内经历了很长一段发展时期后,已逐渐由前几年的“IP+流量”模式,逐渐转变为向中小成本类型过渡,且逐渐剥离出“青春片三板斧”,(堕胎、三角恋、怀旧)趋势。但这种“转型”趋势,情势是可观的,做法却是大打折扣的。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截止目前今年内陆上映的青春片已达到10部有余,除去暑期档上映的《快把我哥带走》在口碑票房上有所成就之外,其余青春片,诸如顾长卫执导的《遇见你真好》,马思纯、张若昀主演的《奇葩朵朵》,以及张一山主演的《毕业作品》,无论是在票房还是口碑层面,基本全军覆没。

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在于青春片前几年在市场上的过渡消耗,已严重引起观众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在青春题材逐步破除“三板斧”之际,诸多“文艺”属性的青春片也随之而来,已上映的就有《少年巴比伦》《我心雀跃》《六弄咖啡馆》《黑处有什么》以及《无问西东》《芳华》《七月与安生》等影片。

但这些青春文艺片,却鲜少能够迎来口碑票房双赢局面,除去章子怡、黄晓明主演的《无问西东》和冯小刚执导的《芳华》能在电影市场占据一地之外,其余文艺片属性的青春题材,票房基本都面临回本难题。

基于此,国产青春片如何自救?《悲伤逆流成河》给出了一种新的可能。在题材背景处于校园范畴内的当下,将触角涉及到现实主义一面。这种“青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虽在国内尚且还只有《悲伤逆流成河》这一部作品,但在临近国家韩国和日本,却早已屡见不鲜。

《蚯蚓》上映期间,“校园暴力”话题曾引发韩国人民全体关注;《熔炉》上映期间,儿童性侵案更是引发韩国境内“熔炉法”的相关政策颁布;《我们的世界》上映期间,青少年成长时期的“孤独”、“友情”话题,引家长重视;《我们学校的ET》上映期间,校园老师如何“转型”引发韩国观众热议;《告白》上映期间,学生青春期成长变化得到日本家长进一步“观察”.......

(电影《熔炉》剧照)

其实,不难看出,相比起国外青春题材的发展状况来看,国内青春片在开发题材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掉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心理问题,诸如孤独感、友情话题,以及班级“等级制”这类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话题,反而将目光只局限在校园爱情层面。这在立意上,就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优质青春片。

综上,国产青春片未来发展之路,一来需要进一步开发“青春+”的更多可能性,将题材类型进一步拓宽;二来在开发题材多样性的同时,更该将焦点多关注于现实题材领域,创造更多具有社会价值的优质作品。《悲伤逆流成河》是第一部,尽管迈出的脚步并不稳,但方向是对的。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