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日票房破2亿,不再“硬核”的《大黄蜂》能否拯救被“炸毁”的变形金刚系列?

 娱乐独角兽 2020-10-14

 

中国观众上一次在电影院看到“变形金刚”还是在17年的6月份,当然,那一次的观感记忆并不怎么令人愉悦。

去年,《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以下简称《变5》以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较《变4》的11亿美元大幅度缩水,令及时止损并知错能改的派拉蒙决定重启“变形金刚系列”,由特拉维斯·奈特接棒迈克尔·贝担任导演。1月4日,“重启者”《大黄蜂》正式登陆中国内陆院线,上映首日票房突破1亿,截至发稿前已2亿,排片占比一度高达50%。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大黄蜂》的出现抚平了观众的记忆褶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公众从电影院走出来,出现在讨论声中最多的词汇莫过于“不一样”、“可爱”以及“还行”。的确,面对口碑上的持续走低,“突破”成了“变形金刚系列”想要走下去的关键问题,而“爆炸贝”不再担任导演的《大黄蜂》的确发生了太多变化。它不仅只是一部视觉动作大片,还有了更为丰富的情感细节以及更具人情味的角色设定。

大黄蜂变“大黄喵”,

变形金刚系列的“重新来过”

“大黄蜂把脸放在查莉手心时,老阿姨的心都要化了!”观众的反应直观地道出了这部新作的第一观感:有温度。

不同于变形金刚系列惯用的美女配豪车,《大黄蜂》的主角查莉是一个刚满18岁的女孩。她叛逆独立、还未走出失去父亲的伤痛,渴望亲情的同时又不够勇敢,直到遇到大黄蜂。赛伯坦星球大战后,大黄蜂被擎天柱委以重任,前往地球建立根据地并保护地球,受到重伤并失忆的大黄蜂变身甲壳虫躲藏在一家汽修厂,然后就遇到了渴望有辆汽车的查莉。

从叙事角度来看,《大黄蜂》的故事简单甚至低龄化。女孩与机器人,一个缺乏关爱一个像“忠犬”般给予守护,在充斥着小幽默的故事线条下,两人携手拯救地球,最终一个得到成长一个完成了守护地球的使命。仅从故事来看,《大黄蜂》更像是一部关于爱与成长的童话故事。

 

导演奈特很擅长处理人物之间的情感表达,查莉和大黄蜂之间并不简单的真人与CGI角色的互动,他们有行为互动甚至情感的交流,一系列基于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情感维系,通过查莉生活以及本人对家人态度的变化悉数道出。所以从情感表达上来看,《大黄蜂》的设定更能让影迷和观众产生共鸣。

同时,《大黄蜂》中的变形金刚也不再是大众传统印象中的战争机器,它们各有性格,尤其是大黄蜂,之所以被选中作为“重启者”,大多也是因其一直以来与人类亲近、活泼、可爱、有特点的形象。当然,耐打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无论是动画、游戏还是电影,G1造型的大黄蜂都是受伤次数最多的,《变形金刚:塞伯坦的堕落》中还为了替擎天柱挡枪差点丧命,但依旧生命力顽强。

基于“变形金刚系列”的基因,《大黄蜂》仍然有着大量的打斗场面和炫酷的视觉特效,尤其是大黄蜂在机器人与汽车两种形态上的不断交替变化,以及大黄蜂外貌神情的多变、打斗过程中的灵活,都很有看点。导演奈特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强调,《大黄蜂》特意借鉴了成龙在电影中的动作元素,用在外形与其他机器人相比较为小巧的大黄蜂身上,活灵活现。

 

作为反派的“三变金刚”行头同样很有场面,此次亮相的粉碎与反弹球在能变身汽车外,也分别能变身喷气机和直升机,它们在影片中是大黄蜂最大的敌人。双方在打斗过程中眼花缭乱的变身可以说是相当还原和过瘾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黄蜂》并不是变形金刚系列的续作或外传,将时间线放置在20世纪80年代的它是独立的“重启者”,所以观众看到的大黄蜂的汽车形态不是以往常见的科迈罗,而是初始形态甲壳虫。除了大黄蜂的形象外,影片无论在故事、人设、影像风格还是表达诉求上也都摒弃了以往变形金刚系列的惯性思维,更令人意外的是,它还将观众带回了那个属于变形金刚的“黄金时代”。

硬核不再,

怀旧温情路线能否“拯救”变形金刚?

对于儿时看过TV动画版的变形金刚粉丝来说,80年代具有特殊的意义,《变形金刚》初代玩具和动画正是始于此。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玩具厂商孩之宝的玩具士兵系列在进入日本市场吃了闭门羹后,开始研发“微星小超人”(Micronauts)系列。到了80年代孩之宝逐渐研发出了变形金刚(Transformers),并设定了一套剧情以配合玩具销售,还制作了三集动画广告,漫画方面由漫威负责推广。在收获市场一致认可后,长篇动画剧集《变形金刚G1》应运而生,变形金刚开始风靡全球。

此后,一系列与变形金刚相关的作品、衍生品不断涌现,直到2007年,由迈克尔·贝执导的电影《变形金刚》登上银幕。从第一部到第四部,再到如今的《大黄蜂》,机器人在银幕中活跃了近十二年。

 

回到电影版《大黄蜂》,作为变形金刚系列的首个独立角色电影,影片将故事背景放在20世纪80年代,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填补,亦是一次致敬。

此前的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关于大黄蜂的时间线要么是现代,要么是《变5》的二战时期,至于更早之前的时间线,大黄蜂以及其他的机器人是怎么来到地球上的并没有做过多说明。《大黄蜂》的时间背景设定恰好弥补了这一系列的时间内容缺失。

正是基于故事的时间背景,《大黄蜂》的另一个特征顷刻体现:怀旧与致敬。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经典元素,首先是主角大黄蜂。在影迷熟悉的美版《变形金刚G1》动画片中,相比擎天柱、保镖铁皮、消防车、恐龙部队指挥官钢锁等机器人,大黄蜂并不是最亮眼的角色。G1动画最后,大黄蜂被五面怪升级改造成了“金飞虫”,汽车原型为德国大众‘‘甲壳虫’’,机器人形态脸部变成了和擎天柱般的口罩脸,战斗值大增。《大黄蜂》中拥有竖起的耳朵和面罩的大黄蜂造型正是大黄蜂和金飞虫二者的结合体。

 

放眼影片,《早餐俱乐部》画面、80年代乐队、音乐、黑胶唱片、人物服饰造型……导演奈特对经典的致敬充斥其中,尤其是将音乐用于大黄蜂和查莉交流的创意。不管是借The Smiths乐队《Girlfriend in a coma》说出的“我不愿她有任何危险”、Sammy Hagar《I can`t drive55》中的“我不能只开到55迈”、Simple Minds乐队《Don't You》中的“千万不要把我忘记”,还是Duran Duran、A-Ha、Bon Jovi 等乐队的老歌,扑面而来的怀旧感,有趣的同时又能频频给人惊喜。

此外,《大黄蜂》对《E.T.》的致敬也是相当明显了,无论是人类女孩和机器人的设定上,还是双方肢体行为的互动都不难看出《E.T.》的影子。到了影片结尾,大黄蜂更是变成07版电影《变形金刚》的老款车型科迈罗,同时,G1造型的擎天柱现身桥上,还有七位伙伴正从天而降。一切的一切都在预示着:属于他们的故事即将上演

 

众所周知,《变形金刚》系列是最为明显的爆米花电影,但从第四部开始却偏了题,到了第五部,迈克尔·贝的狂轰滥炸式操作终于将该系列的口碑炸得一干二净。《大黄蜂》的出现对于变形金刚系列而言似是一次“拯救”,虽然目前来看只是口碑层面的。

截止12月底,《大黄蜂》全球票房累计超1.5亿,1月4日中国内陆票房首日过1亿人民币,虽不及《变5》的3亿人民币,但好过北美846万美元的开画成绩。目前,中国市场两日票房破2亿,接下来必定还会继续发力。总体来说,票房成绩不够惊喜,不过影片口碑表现却是喜人。

烂番茄开局媒体评论12连鲜,目前仍保持在93%的新鲜度,观众爆米花度79%,属于媒体观众都比较认可的类型,也是变形金刚系列首个被认证为“新鲜”的电影。中国内陆市场,豆瓣评分7.5,仅次于《变1》的8.2分和《变2》的7.6分,猫眼等大众口碑9.2分。恭喜导演奈特,可以不用回去继承百亿家业了。

作为系列重启后的首部独立电影,《大黄蜂》承载了太多意义,至于被“炸毁”的变形金刚能否借此“重生”?还要看这只机器蜂接下来的市场表现。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