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云柳传志等大佬站台、勇夺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能否创造票房纪录?

 娱乐独角兽 2020-10-14

海内海外,一“墙”之隔,永远存在的是“温差”。

国内四处欢腾恭贺《绿皮书》摘得奥斯卡大奖,阿里影业作为中方资本,超越Netflix与亚马逊成为全球第一个以联合出品方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互联网公司,中方资本进入奥斯卡,仿佛中国电影离奥斯卡也不远了,民族自豪之情,连带着华裔导演执导、获得最佳短片动画的《包宝宝》都被热点报道了一番。

而在国外舆论中这一届奥斯卡则引起不小的争议,虽然收视人次达到2960万,较去年同比上涨12%,实现了近5年内的反弹回升,但颁奖开始前,奥斯卡主办方提出的“改革方案”遭到数百位资深电影人和电影工作者的联名反对,颁奖结束后,“最疯狂的一年”“奥斯卡小年”“过于政治正确”等唱衰之声不绝于耳。

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绿皮书》也是近几年非议最多的得奖电影。先是传出电影中黑人音乐家原型的家属斥责其故事虚假的消息,随后颁奖典礼上遭遇导演斯派克·李的离席,称这个结果为“一场误判”,颁奖后则引起海外黑人网友的吐槽,“这部影片就像是,白人没有让种族主义在面子上表现出来而做了一些微小的努力”。一切都不如国内歌功颂德一般的喜庆。

(图片来自网络)

但或许“温差”从来都不重要,对于国内普通电影观众而言,“奥斯卡”三个字就象征着成功的电影,值得一看。观众们并不关心这部电影背后关于种族、电影视角等诸多争议,《绿皮书》出现在获奖名单上之时就在国内电影市场拥有了先天优势,再加上位列联合出品方的阿里影业,这部电影或将刷新历年来奥斯卡电影在国内的票房纪录。

马云、柳传志等大佬站台,

《绿皮书》背后的“中资狂欢”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边看一边想:这马云校长是怎么想的呢?他凭什么做一件事成一件呢?当中国人有奥斯卡情结的时候,一投就投出一个奥斯卡金像奖来。”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在《绿皮书》一场点映后感叹。

奥斯卡颁奖典礼举行的当天,《绿皮书》在北京举行了小规模的电影点映。让人意外的是,马云携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博纳总裁于冬、演员景甜等名人,现身了某场电影点映现场。配合着《绿皮书》获奖的消息,大佬纷纷发言站台,《绿皮书》不用再花费心思宣传营销,电影映前热度瞬间高涨。

马云表示,《绿皮书》他已经看了三遍,并透露该片成本并不高。“电影不应该是靠钱堆砌起来的,电影也未必一定要有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其实这个电影好就好在,似乎很平淡,但故事背后有很多东西,很多经典的句子,包括‘我们不是靠拳头去赢得这个世界,而是dignity,而是尊严’。我想这是这个电影给大家带来的反思,让大家思考很多。而说中国电影离奥斯卡远,其实也不远了。”

从资本层面来看,这确实是国内资本在奥斯卡取得的一次胜利,虽然此前华谊兄弟、腾讯影业、光线影业、万达影业、奥飞娱乐等国内资方都以各种形式与好莱坞电影公司达成合作,以不同的身份与奥斯卡产生微妙的联系,但是中方互联网资本以联合出品的身份出现在核心奖项上,还是第一次。

这是一次中方资本狂欢的契机,似乎可以以此证明国内资本已经开始在海外电影市场形成自己的势力。不管是此前互联网资本投资好莱坞大片,如腾讯影业3000万美元投资《毒液》、分得该片1/3的全球权益;阿里影业参与《碟中谍5/6》《忍者神龟2》《星际迷航3》《一条狗的使命》等电影。

还是传统电影公司与海外电影公司达成合作,如博纳影业通过TSG娱乐投资福克斯《火星救援》《独立日2》等6部电影,并相继参与投资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马戏之王》等电影;万达影业收购AMC和传奇影业,通过电影《聚焦》进入了奥斯卡;华谊兄弟参投电影《狂怒》,与美国STX达成合作,投资“绑定”罗素兄弟。

中方资本试图进入好莱坞市场,不仅仅是争取海外票房市场的红利,建立国际形象,也希望通过海外电影内容反哺本土品牌影响力,从电影技术、内容、周边服务等各方面提高自身实力。

现在阿里影业做到了。据了解,《绿皮书》投资成本为2300万美元,截止上周日,该片全球票房达到1.44亿美元,其中北美票房6969万美元,海外票房累计7440万美元。显然,不管国内上映成绩如何,该片的成本都已经轻松收回。而更重要的是,阿里影业的电影品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虽然这其中不乏“幸存者偏差”的因素,但是押中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国内产生的信誉度与公信力依旧不可小觑。

从发行层面来看,相比去年进入艺术院线放映的奥斯卡口碑电影《三块广告牌》,或者公映后声量微弱的《金钱世界》,《绿皮书》不管是在引进热度还是发行范围内都极速升级。于冬提到,“此次阿里影业和华夏的配合,创造了引进速度最快的一次公映。”进口片引进,从影片选定,到电影审核、档期敲定,都不是由片方决定。而由于电影定档过程中需要经历的流程与周期,电影公映时间不一定与影片最佳上映时间一致。“现在《绿皮书》这么快公映,足见市场的开放,足见阿里影业和华夏的努力。”

灯塔数据显示,目前《绿皮书》国内电影点映及预售票房达到330万,想看人数达到6.5万,而昨天奥斯卡获奖消息公布,想看日增达到8233人,百度指数则创下近三个月来的高峰,达到11万。奖项光环与舆论热度,促使《绿皮书》排片增加,目前该片首日排片占比达到22.4%。虽然与《驯龙高手3》排片占比45.8%有一定差距,但是已经显现出了的分流效果,此前《驯龙高手3》排片一度超过70%。

《绿皮书》能否创造国内

“奥斯卡大片”票房新高?

奥斯卡光环对票房的影响在1月底就已经显现,据外媒报道,1月22日底《绿皮书》获得奥斯卡五项提名之后,票房走势开始上涨,截止2月18日,《绿皮书》票房冲3500万美元上涨至6600万美元。

这顶光环在国内也依旧有用。2018年《水形物语》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北美上映票房超过6200万美元,成为此前五年内票房最高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同时其海外票房达到1.57亿美元。

彼时《水形物语》获奖后成功引进,这是从2013年至2018年唯一引进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此前《月光男孩》《聚焦》《鸟人》等都未能进入国内电影市场,它们在北美市场冷淡的票房表现或许是原因之一。

《水形物语》虽然已经在海外提前3个月上映,但是顶着奥斯卡光环,电影上映前7天,国内排片占比维持在10%以上,首周末票房达到6750万,成为近年来奥斯卡最佳影片首周末票房最高电影,最终国内票房累计1.05亿。而该片豆瓣评分7.2分,猫眼评分8.0分。

虽然国内依旧有声音表示,奥斯卡大片国内票房仅破亿,显然奥斯卡的光环与票房关系并不成正比。但是这更需要考虑到电影题材,《水形物语》相对冷门的怪物题材,阴郁潮湿的电影氛围,强烈的作者化电影审美,并不属于国内观众通俗印象中的主流商业大片,但仍凭借奥斯卡的口碑发酵与品牌效应取得了票房红利。

比起现在影评人和电影爱好者对奥斯卡的不满与冷淡,普通观众对于奥斯卡的记忆或许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沉默的羔羊》《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等经典电影构建了奥斯卡奖在国内电影观众心中的公信力,这是大众对好莱坞电影市场最美好的记忆之一,也滋生了国内公众心中的“奥斯卡情节”。

即便现在随着北美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的改变,奥斯卡奖项评判倾向发生改变,但奥斯卡电影在国内依旧具备一定的口碑优势。

目前《绿皮书》在国内口碑已经开始发酵,该片豆瓣评分达到8.9分,好于98%的喜剧片,97%的剧情片,这个判定或许已经说明了《绿皮书》在国内的定位。国内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消解了电影背负的历史背景、种族意义、白人与黑人的政治倾向,电影被还原成一部轻松温馨的喜剧剧情片,两个生活背景不同、阶级不同、种族不同的人一路同行发生的故事,有矛盾冲突与歧视情节,但这部分内容不会在国内引起情绪反应。

就像此前《黑豹》因种族因素在海外市场掀起2月观影风潮,但在国内它只是一部漫威冷门英雄的单体影片,票房没有冲破超英单体片的固有体量。这种一视同仁的冷静,对于《绿皮书》而言或许不失为一种公平,毕竟就电影内容可看性而言,《绿皮书》是奥斯卡近几年最温情欢乐的影片之一。

现在《绿皮书》口碑与热度逐步发酵,但是3月依旧要面临同期上映的《驯龙高手3》,与此后席卷而来的《惊奇队长》,局势并不轻松。可是看目前《绿皮书》的全球票房成绩,国内市场对它而言无疑是一份额外的礼物,收获多少都是惊喜。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