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万粉丝请愿重拍,豆瓣9.8分跌至7.6分:《权游》史诗级烂尾

 娱乐独角兽 2020-10-14

“凡人皆有一死”,置之美剧语境下,则是“神剧终有一烂尾”。

自2011年开播以来,世界级剧王《权力的游戏》(以下简称“权游”)前七季豆瓣评分从未低于9分,而最终季开画评分为9.8分,目前已经一路下跌到了7.6分,并且还有继续崩落的趋势。在IMDB上,最终季前三集评分分别为8.0分、8.3分、7.9分,后三集评分分别为6.0分、6.6分、5.2分,大结局更是史无前例的不及格分数。

 

“要给编剧寄刀片”的剧迷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四天前,有粉丝发起在线请愿活动,要求HBO换编剧重拍《权游》,短短几天时间,请愿人数已经超过百万。目前HBO尚未作出官方回应。

尽管从现实角度考虑,HBO重拍的可能性趋近为零,请愿页面上最热门的一条留言是希望两位D.B.(编剧)能够放过星球大战,此前迪士尼和卢卡斯已经确认这两位将会负责2022年的《星球大战》。有人写道:“David Benioff和D.B. Weiss已经证明没有原著小说加持,俩人根本就配不上编剧的称号。这部剧值得一个更好的最终季大结局。”

吐槽者虽众,但大结局热度仍有增无减,外媒报道约2720万美国人为了看《权游》翘班,企业或损失33亿美元。多个剧情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截至发稿前,#龙妈死了#阅读量超3.4亿,#权游大结局#阅读量超1.6亿。腾讯视频显示,《权游》第八季播放量已经突破5.6亿。

剧外,金钱的游戏仍将继续,权游IP持续为HBO释放着IP授权、会员拉新、版权分发等红利,衍生剧已在筹备之中,而艾米莉亚·克拉克(饰“龙妈”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基特·哈灵顿(饰琼恩·雪诺)、琳娜·海蒂(饰瑟曦·兰尼斯特)、彼得·丁克拉格(饰“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等几位主演单集片酬也已经达到50万美元(《王冠》女主单集片酬4万美元),全部名列美国电视演员片酬排行榜前十。

随着《权游》终结,《生活大爆炸》完结,这些剧迷们寄予了十年情怀的美剧,见证了国内美剧版权大战以搜狐视频始,由腾讯视频终的整个过程,象征着一代人的青春落幕,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休止符。

星巴克:人在家中坐,

23亿美元《权游》营销天上来

在关注度空前的《权游》最终季吸金狂欢当中,试图分一杯羹的品牌不计其数:阿迪达斯推出六款限量版“权游”联名跑鞋,Urban Decay推出“权游”联名彩妆,尊尼获加、帝亚吉欧推出联名版主题威士忌,奥利奥推出“权游”版宣传片,百事旗下激浪品牌推出“死亡名单”易拉罐。

 

如同E06大结局中令人跌破眼镜的铁王座最终归属一般,在这场品牌营销大战里,最终胜出者却是不费一兵一卒,轻易攻陷全世界社交媒体的星巴克。

在《权游》最终季第四集中,“龙妈”的桌子上惊现“疑似星巴克咖啡”穿帮镜头,据监控平台TalkWalker统计,在该剧集播出后的48小时内,各大媒体上关于“星巴克与《权力的游戏》”的引用量就超过了19.3万次。

社交媒体上随即出现了大量网友“造梗”、自发病毒式裂变传播:有人吐槽龙妈超长头衔——“风暴降生丹妮莉丝,安达尔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七国统治者暨全境守护者,大草原的卡丽熙,不焚者,弥林的女王,打碎镣铐者,以及龙之母”,可能会令星巴克店员在杯子上写名字时崩溃。有人为龙妈加上了新的头衔——“拿铁饮用者”。

而星巴克巧妙且及时的应对,也为品牌营销如何在突发事件中“蹭热点”作出了优秀示范,官微当天在推特上写道:“老实说我们很惊讶,她居然没有点一杯Dragon Drink(双关,字面含义龙饮料,同时也是星巴克以火龙果制作的新品)。”

该剧美术指导Hauke Richter在采访中确认,虽然这个杯子不是星巴克的,但确实来自北爱尔兰当地一家咖啡馆。将咖啡杯模糊标志与星巴克自动联想,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众心中“咖啡=星巴克”的强大品牌影响力。

 

此后,HBO承认穿帮并道歉,通过技术手段删除咖啡杯镜头,但据好莱坞品牌公司CEO泰西·琼斯测算,这个“星巴克意外植入”乌龙事件营销价值相当于23亿美元且还在增长,成本为零。

HBO本身并不接受广告植入,以同级别商业大片换算植入价格在七位数到八位数之间,且关注度有限,容易招致抵触。其偶然突发性、中世纪背景与现代品牌形成的反差感、公众对HBO犯错喜闻乐见与“Gotcha”(可算逮着你了)的文化心理,共同形成了此次病毒传播。

类似地,星巴克店员承认,他们有时也会故意把杯子上的顾客名字拼错,以促使顾客拍照发到社交平台上,形成“免费营销”再传播。据Brandwatch2017年6月-7月18日统计,在英国和美国,每天至少有50条推文提及“拼写”和“星巴克”。

穿帮让制作团队背负上了制作不精的压力,而在此类突发事件营销当中,品牌如何展现出即时性、通过对影视内容的了解巧妙玩梗、与粉丝互动,成为了将“乌龙穿帮”转变为借势营销的关键。

烂尾魔咒:根源与传统

“看到这一季,我都不相信自己是在看权游。”好几位资深权游迷吐槽道。最终季主要槽点如下:画面过暗,逻辑混乱,前七季用了巨大篇幅铺垫出的人物关系,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急速强行收尾以致崩塌,砍掉了大量剧情,所有人物全体OOC(Out of Character脱离角色人设),如智勇双全的小恶魔智商下线、龙妈作死屠城变“疯后”……

事实上,最终季的烂尾在此前已有预兆:从第五季起,石心夫人、永夏之地等多条故事线遭到删减,叙事流畅度受到破坏,从第六季起,原作者乔治·R·R·马丁不再参与《权游》编剧,失去原著支撑,两位编剧的能力难以自圆其说,他们采取的典型处理方式是第六季结尾“瑟曦炸教堂”,以简单粗暴的暴力方式结束君临和高庭的权力斗争线,而“龙妈屠城”与此如出一辙。

对于美剧剧迷而言,烂尾可谓家常便饭。神剧烂尾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编剧创意能力的制约,再加上资金、拍摄条件等种种现实因素限制。典型案例如《权游》,原著构建的世界观过于庞大,完全展示在荧屏上将会为制作方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2015年有报道显示,权游的两位制作人兼编剧原计划第七季结束权游,在HBO的坚持下,才有了第八季。

第二种,是收视率低迷而仓促结尾。如《越狱》《破产姐妹》因收视率低迷而被砍。后者的情景喜剧类型难出新意,观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流失。

第三种,是挖坑太多太大无力填坑,而虎头蛇尾,在科幻架空剧集中尤为常见。如曾经的“第一神剧”《迷失》,加入了平行宇宙、时空穿梭、预知能力等多种脑洞,最后脑洞撑不起野心。近日《行尸走肉》也遭到了烂尾吐槽。

归根结底,美剧高度商业化的创作模式决定了美剧烂尾可能较大:美国六大公共电视台分别是CBS、abc、Fox、NBC、CW、PBS,有线电视台包括基本频道和高级频道,基本频道有FX、AMC、MTV、CNN,高级频道有HBO、Showtime等,公共电视台免费,营收来源于广告剧集光盘等,因此内容风格偏保守,而营收来源于订阅付费的有线电视台相对尺度较大。

在激烈竞争下,挖空心思寻找“黄暴大尺度”题材的美剧们大多用委托制作制,形成了制作流水线,如《24小时》用了16位编剧,10位导演,6位执行制片,边写边拍,由收视率决定是否续订,产出十几部新剧可能只有一两部能够续订。因此美剧也多用开放式结构,以便于续拍。

 

这种创作模式能够将剧集作为产品的商业效益最大化,但是却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叙事的完整性,并榨干了创作者的创意。“当战线被拉到十几季之长,很难再保持第一季的创作激情。”一位编剧表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随着《权游》跌落神坛,史诗级烂尾美剧又添一员大将。当国内视频网站纷纷效仿美剧制作犯罪、刑侦等类型化网剧时,更应当对此引以为戒。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