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子牙》高开低走,国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迷影生活 2020-10-14
今年国庆因为赶上中秋节的缘故,假期比往年多了一天,与其说是国庆小长假,倒更像过年八天乐。
恰逢疫情过后,国内电影院刚刚开放不久,很多没能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纷纷选择国庆档和观众见面,再加上不少新作品,一时间百花齐放十分热闹。
近一年没能好好在电影院中消遣一番的观众很给面子,据统计,国庆档首日票房超7亿(含预售),三天之内总票房达20亿,吸引了全国近5000万观影人次。这个数据虽然不能和去年相比,但对电影从业者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欣慰。
其中自然要属《姜子牙》备受关注,作为彩条屋"封神宇宙"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有《哪吒之魔童降世》珠玉在前,让它还未上映就倍受期待,上映后更是以势如破竹的姿态迅速席卷国庆档,4天斩获十亿票房,可见国漫崛起,指日可待。

口碑严重分化的《姜子牙》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看出,"封神宇宙"系列是在原有中国古神话的基础上,塑造一个新的世界观,以新角度解读人物,赋予他们新的灵魂。
在创作者的思路下,哪吒不再是大家熟悉的三太子,以正义凛然之姿立于天庭,听从天帝调兵遣将。而是以小魔头形象出现,他所到之处鸡飞狗跳,人人视他为妖魔鬼怪,这都给了观众全新观感。

《哪吒》的核心在于意识觉醒,在得知自己实为魔丸之后,仍坚持他要走的路,并喊出"是神是魔,我说了算"这样惊天动地的壮语,这无疑是动人的,每位观众都将因为电影中热血的反叛意识而热泪盈眶。
某种程度上,《姜子牙》延续了这种思想,电影看完忍不住让人思考:在大是大非面前,到底该附庸神性,还是坚持人性?
虽然《姜子牙》的票房一路看涨,但口碑却呈现两极化。喜欢它的人觉得,电影画面精美,特效恢宏。故事人物不死板,没有完全的好人坏人,复杂立体。作为主角,姜子牙敢于挑战封建权威,以一己之力去对抗整个仙界,"不救一人何以救苍生"的呐喊也振聋发聩。

《姜子牙》对于故事人物的重塑值得称赞,可也有人觉得,电影立足点太大,导致剧情支离破碎。
能看出团队是想讲一个大气磅礴的故事,将姜子牙塑造成纯粹中国味的英雄,但细枝末节太多,两个小时远远不够,bug不断。比如师尊结局如何,只用一句"受到惩罚"一笔带过,令人摸不着头脑。小九本该是核心人物,但她身上单一的故事线,不够让观众看出她的独特性。
四不相和申公豹的牺牲,都试图把观众逼到临界点,但套路化的剧情略显空洞,最终观众只觉心酸,却没有眼泪。

结尾强行升华,姜子牙突然爆发神力,斩断天梯,心路历程完全跳跃式前进,渲染不够,没有共鸣,更没有冲击力。
当然,《姜子牙》所传达的精神内核还是很鲜明的,相信大部分观影人都会被感动到,从这一点来说,电影的格局还是很大的。

见证国漫复兴

90后说起日漫总侃侃而谈,从小时候看过的《七龙珠》《四驱兄弟》到后来的《死神》《海贼王》等等,日漫始终保持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生命力,直至近几年还不断有新的优秀作品面世。
反观国漫,似乎大家的记忆还停留在《葫芦娃》和《大闹天宫》。曾经我们也能制作出很棒的动画,为什么后来就消失不见了呢?这难免让人意难平。
直到2016年《大鱼海棠》上映,才让我们看到国漫复兴的火苗。也正是《大鱼海棠》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让中国动漫人有勇气往前迈步,一鼓作气推出《大圣归来》《大护法》《哪吒》等优秀作品。

除了院线电影之外,某播放平台于2016年推出"青春国漫剧场"大获成功,不断把著名IP动漫化,《斗罗大陆》《全职高手》《魔道祖师》等都收割粉丝无数,由00后组成的核心用户人群可以说明,国漫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开始,逐渐生根发芽。
中国浓厚的历史、自成一体的神话世界以及独特的哲学文化,都是能支撑国漫肆意生长的土壤,只是现在国产动漫行业还不成熟,每制作一部新作品,恨不得大家齐上阵,就像龙族把自己身上最坚硬的鳞片给敖丙一样,没有竞争关系,有的只是呕心沥血。

这无疑是众望所归的局面,但也隐隐令人担忧。《姜子牙》口碑并不如《哪吒》,但票房涨幅却快过《哪吒》,一味追捧是否能带来良性发展?
就像《大鱼海棠》刚上映时,也曾遭遇口碑危机,看似讨论生死轮回的哲学大事,实则是个三角恋故事,角色刻画浮于表面,逻辑不够自恰,但没妨碍它成为国漫里程碑。
在为国漫开心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智,一部好作品不能只依托精致的画面和特效,不能通篇引经据典却讲不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更不能捆绑营销妄想走捷径。

如何讲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好故事,是《姜子牙》带来的反思。我们注定是见证国漫复兴的一代,我们对国漫一直抱有很深的期待,希望中国动漫人不要被前面的胜利冲昏头脑。
国漫崛起,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