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时俱进的二十年——2000年前进修学校经历琐忆 || 作者 王伦​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10-14


与时俱进的二十年
——2000年前进修学校经历琐忆

作者    ‖   王伦

从1985年调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到2013年5月退休,在教师进修学校任教将近30年,本文写20年是因当年我曾在桃花山杂志发过一篇《不断奋进的二十年》的文章,加之2001年李钧调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后在2012年调教育局副局长之前就撰写了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史,比较详尽,刊载于《会宁校史》。而我的回忆因是以不断奋进的二十年为蓝本,大体是以2000年为界,正好对校史有补充。有关数据仍以原发文中所列数据,因所忆学校工作没再延伸。故取题2000年前教师进修学校工作经历琐忆。2000年之后的经历,留待后文再忆,特此说明。

一、建校背景及建校初概况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中共会宁县委,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整顿,使会宁教育面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最初四年累计考入大中专院校1439人,会宁教育拨乱反正,立轨上道,领导苦抓,教师苦教,亲友苦帮,学生苦学的局面已基本形成。然而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摆在了面前,这就是师资缺乏,教师普遍拔高使用,合格率低,难以肩负起会宁教育飞速发展的重任,特别是农村初中,普遍缺少英语教师。基于这一现状,县上于1981年3月创办了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决定由当时的教育局副局长温思聪任校长,董用武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开始了艰难的办学历程。

这时的教师进修学校,座落在会师镇南关西路7号,西面与新搬迁不久的会宁二中一墙之隔,南面与桃花山营业所隔路相望。东南角是校门,院内四排建筑,第一排是教师办公室,第二排是学员宿舍,第三排是教室和图书室,第四排是大灶、饭厅、水房和后勤人员办公室。东北另凸出一块有厕所和碳房。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18平方米,有图书4070册,可同时容纳三个班(120人)学员就读。

我进校时,学校早已建整齐,且已经培养了两届英语班学员和一届民教班以及几届以教材教法为主的短训班。

二、主要任课教师

1985年,我和李作吉老师一同进校。这时董用武老师全面负责学校工作。这年按照甘肃省教育厅105号文件,正式批准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同时也批准学校正式招收中师学历达标班,教师进修学校招入了首届40人的中师班,第二年又连续招进了33人为第二班。李作吉任首届中师班班主任,我担任了短训班班主任,到第二年招进第二届中师班时,我担任班主任。这里先说短训班的教学,这时的短训班是教材教法过关班。主要是农村小学教师,他们一般都没上过师范,因此教材知识还稍可,而教法理论的系统学习缺失。这类短训班一般两周到一月不等。语文教材教法由周德老师教学。

周德老师

会宁教育界的元老级人物,一九八二年,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周德老师和武志元老师同时调入,从此同校为师,同台授课,且同时担任英语班班主任。1985年,英语班已毕业,二人仍同教语文,武志元老师教中师班文选与写作,周德老师教短训班和中师班语文教材教法。周老师调教师进修学校之前曾在鸡儿嘴、八里旮旯等校任教,誉满全县。一生为人师表,人格高尚,秉性正直,做人坦荡,心底无私。从教四十余载,首次职称评定为小学高级教师。一辈子敬业奉献,桃李芬芳。1989年退休,退休后仍不断发挥余热,曾被县东关小学、北关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当选会宁县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白银市第三届、第四届教协副理事长。1995年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他“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数学教材教法由小学数学教学新秀王效骞老师施教。

王效骞老师

甘沟东岔人,陇西师范毕业,通渭任教几年,调会宁后在教师进修学校教算术理论和小学数学教学法,对小学算术理论很有研究,特别是应用题教学很有心得。他把应用题按独特的结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分为以下十三类:(1)平均数问题(2)归一问题。(3)归总问题(4)和差问题(5)和倍问题(6)差倍问题(7)行程问题(8)流水问题(9)还原问题(10)植树问题(11)盈亏问题(12)年龄问题(13)鸡兔问题。一类一类解决。既分析其每一类题的独特结构,又告诉其特定的解题规律,还讲解解题关键,理清其数量关系。他的教学特点就在于内容纯熟,口讲手写,特征、关键、数量关系一一呈列黑板上,例题也是了然与胸,随讲随举。从不看教案和教本。在学员中口碑很好。韩集有个学员向同事推荐:“你有条件了一定去听听王效骞的课,讲得好的很"!

后来,王效骞从教师进修学校调入县委宣传部,从此开始了从政之路,曾任白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现为二级巡视员。

中师班的教学武志元讲授文选与写作,周德讲授教材教法,王世宏讲授数学(代数与初等函数),李作吉讲授物理、算术理论和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我教化学、生物、生理卫生、教育学、心理学。冯家鼎教历史和地理。

首届中师班学员毕业合影

冯家鼎老师

小学高级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总务主任,学校的创办者之一,中师班历史、地理课的施教者。学校后勤管理的行家里手,社交活动能力强,讲课常带"这个啥"口头禅,自问自答,很有特色。热心助人,不管谁有困难都能伸出援手,师生中口碑很好。白银市园丁奖获得者。

这时英语班未招生,英语教师王仕军不久即调出。学校会计张继纲在1986年也调入会师中学任会计。

王世宏老师

中师班的数学教师,1984年进校,兰州师专数学系毕业,后来参加成人高考,师大函授本科学历。曾任中师班及一些短训班班主任,主讲中师数学和短训班的相关培训课程。担任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教学工作驾驭教材能力强,表达精练,干脆利索。教学中能始终面带微笑,既风趣幽默又和蔼可亲,要求严格,方法灵活。学员评价:教学严谨,学识渊博,有亲和力,教学注重基础训练和思维拓展,为人大方,道德素养高。中学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县优质课评委,市园丁奖获得者。2001年任副教导主任,2008年任教导主任,后任副校长,现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

李作吉老师

定西教育学院老同学,首届中师班班主任,后一直担任中师班、各类培训班班主任,教授中师班物理、算术理论等课。曾执教职业高中班物理一年,二中顶班高中物理教学数月。动手能力强,善于鼓捣机械、电子类产品,可以把不能使用的东西鼓捣好,也能把还能用的东西鼓捣成废品,当然这是偶尔为之。学校电路的维护者,后来学校给每个教师办公室装电表,也是李老师操持装定。李老师的教学扎实认真,持别小学算术理论和物理的教学能根据学员的实际,深入浅出,既阐明高深的理论又理出切实可行的简便运算过程。担任班主任,工作扎实认真。曾多次参与全县优质课的评选活动任评委,也曾参与部分乡校的教育督导工作,中学高级教师,市园丁奖获得者。

董用武老师

董用武老师

1937年生,会宁县翟家所乡人,1960年兰州师专毕业,曾在会宁一中、会宁二中任数学教师,是会宁教育界元老级人物,数学教得好,责任性强,管理是公认的严厉。抓教学那是十分的认真。说到董用武老师,首先人们普遍的记忆是数学课教得好,特别是几何的教学,那是权威级别,早在文革之前的老一中己有定评。在一中改为五专红专学校后,一连教过几届高中学生,普遍评价课教得好,和林四海老师、郑长发老师齐名,是一中数学教师三巨头之一。后又调会宁二中,任数学教研组长,这也是他数学课教的好的认可。调入教师进修学校以后,所教课程,教学对象都变了,所教课程为教学法,教学理论,多抽象生涩难懂。但董老师纵横捭阖,深入浅出,清晰干练,通俗易懂。管理严,包括对学生严,对教师严。他的办公室在进大门第二间房子,从窗子一眼能看到校门。全校师生进出一目了然。再就是细,包括工作细致,事事亲历亲为,真整的事必躬亲,殚精竭虑。举一件小事,厕所写字。教师进修学校的厕所基本上为南关的公厕。为督促人们把尿洒到坑中,董老师亲自在墙上用毛笔写上诸如“尿不到池里是你软,尿到池外是你…"的警示语。二是学校开支细,一分钱掰成两半用,能节约的仅量节约。再一点就是工作带头,如早上跑操,学校要求师生都跑操,冬天时早上起得早,常有人会偷机取巧睡懒觉。但董老师要求大家做到他也带头做到。他跟在队尾,能根据跑操的情况了解个出勤的大概。有时会到宿舍去搞突然袭击。一次堵住了两个学员,一个机伶些,一听到董老师的声音,一件大棉衣顶在头上,直冲而出溜之乎也,而另一个只能代己代人受过,受到董老师好一番教育。还有学校各项活动坚持始终,请教师亲自去请,其他活动如三字一画活动,亲自担任评委,且坚持始终。他有个特点,干一样,一定要干好,不干好心里过不去。他督促教师的教学,要求要教有特色,要过关。为此他在门外旁听,及时要求指导。教师的教课在他的心目中有个基本的过关线。过关者还总想在心目中排出个一二三来。

有学员曾这样评价董校长:董老师是从教师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领导,政治上强,重品行,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做全县受培训教师的表率。同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在学员中有崇高的威信,与学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给我们受训学员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董老师1993年任校党支部书记,前后主持学校工作十多年,直到1994年8月吴尚惠校长进校。工作競競业业,勤勤恳恳,成绩可以说卓著,因为许多工作都是首次。英语班、中师班的开办,校长培训班的开办,大专辅导自考班的开办,都是首次,都浸注了他不少心血。1997年退休,中学高级教师,1991年获得省“园丁奖”。

武志元老师

退休后的武志元陪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成勇、白银市副市长朱利民一行在山背后参观新庄籍博士墙(2020年6月10曰)

1958年生,会宁县新庄乡人。197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先是会宁一中任教,1982年调入教师进修学校。我们进校时,还是普通教师,但各方面就显得很突出,感觉与大家特别是与我差距较大,远远高出一个档次。10月时,县委的任命来了,任命其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他视野开阔、思想敏锐,观念新,闯劲足,从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善于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议并组织开展了许多有创新的活动。如“三字一话"活动,就是提倡中师生写好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说好普通话。这个对教师是基本功,当年这项活动,在两个中师班中,经武校长出面组织,可开展的有声有色。几项活动一经提出,师生都在开始行动,各项决赛也是分段进行。通过练习、初赛、决赛各项都涌现出了一些带头人物。如毛笔字李宗正、宿之学、李富民等就很有造诣,自后都向书法家行列迈进。钢笔字、粉笔宇,陈琳,王耀德,曹国,刘耀碧、马宗智、王彩峰等名列前茅。普通话读书演讲比赛,陈琳有关“三国三绝”的论述至今还记忆犹新。任课教师中,董校长的毛笔字,唐继俊的毛笔字,王世宏的粉笔字,武校长的钢笔字也都很有特色而被学员称道。而压轴评讲活动,董校长、武校长、主要任课教师都担任评委,学校还请来了教研室主任马永智,一中知名教师孙德天,现身说法,现场指导。马永智老师用他走州过府,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的经历,阐述普通话在人际交往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一中语文教研组长孙德天老师的宣讲,新颖、贴切、接地气,很是为师生拥戴和接受。他通过自己学生出差到一个开放城市,因乡土话在人际交往中的语言歧意,引发的一系列传奇经历和尴尬,揭示了说普通话的必要性。使大家由衷的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产生了要学会普通话的动力。在开放的大潮下,你只要随潮而动,不懂普通话,真是寸步难行。

自此之后“三字一话”活动一直是教师进修学校的保留项目,且是当家项目。学员培训之后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都在贯彻执行。我在后来参加的全县有关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碰到相熟学员的讲课,谈到他们的表达,谈到他们的板书,他们常会说这主要得益于教师进修学校的倡导和培训。

武校长的文选与写作的教学,由于他在当时属高学历者,专业课又学得好,所以教学能高屋建瓴,顶层设计好,表达又精到,教学反响好。受教学员中学高级教师陈琳就曾深情的忆道:“武老师教课,仪表端庄,教态自然,举止大方。对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量适度,环节连贯、紧凑。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教学目的全面、准确、科学性强,切合实际。突出重点的方法恰当有效。教学难点突得巧妙,破解方法恰到好处。教学内容信息量大,教学结构安排科学,从容自然,张驰有度。使学员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

武校长知识渊博,教学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在教学中能够始终以学员为主体,采取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显著,语言清晰,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员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卓有成效。特别是在成人教育中引入讨论和选优方案的教学,对学员进行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帮助。

就在此期间武校长的散文“父亲与羊”在省主流媒体发表,在当时少有文章变为铅字,这极大地提高了武校长在师生中的威望和公信力。

武校长后来调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从此走上了行政岗位,先后任县委副书记,白银市广电局局长。学历也提高了,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后调任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办公室主任,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巡视员等职务。2018年4月退休。

中学高级教师张志军老师在武志元调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时进校,教文选与写作等课,后调入会师中学任教。

蒲金龙老师

会宁会师镇人,西北师范大学毕业,曾教过一年左右的中师语文,后调兰州曾任兰州电子工业学校校长,现为甘肃能源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刘自芬老师

女,甘肃靖远人,中师学历,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支援会宁教育的外地教师之一,小学高级教师,学校图书管理员。九0年前调白银。

唐继俊老师

兰州师专中文系毕业,1986年毕业后先在会宁一中任教,1988年调入教师进修学校,教中师文选与写作、汉语基础知识等课,曾任中师班,短训班班主任,与学员相处融恰,班主任工作驾轻就熟。中文大专自考班主要课程的辅导者,全县卫电高师中文科《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逻辑学》等课程的辅导者。毛笔字写得好,已达书法家水平,学校大型活动宣传品毛笔字的执笔者,表达能力特好,教学口碑好。曾为县上优质课评委,参与听课和评选活动。中学高级教师,县园丁奖获得者。

伏建琛老师

大约在九O年左右调入,中师语文的主要执教者,中师班,培训班的班主任,工作踏实认真。管理班级上,能和学员打成一片,师生关系通和融恰,布置交待的任务,学员乐于完成。后来学校建起了微机房,主要的负责者、管理者、培训主讲者,在卫电课程的接收上,下了较大苦功和费尽了心力。微机的操作、维护和教师的使用指导上花了大力气,费了不少功夫。多次出外培训,也曾手把手的对本校教师进行微机操作培训。多次任优质课评委,西北师大函授自考辅导与定西教育学院合培班的班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市园丁奖获得者。

刘维理老师

1991年9月一1992年6月从会宁教研室借调教师进修学校,承担校长培训班的学校管理学教学任务和全县卫电高师班心理学的辅导教学。1992年7月正式调入教师进修学校,先后承担中师班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同时承担卫电高师英语班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工作。培训班、大专班教育理论课的主要施教者。1994年8月具体承办恢复会宁电大工作,开创了电大工作新局面。并担任首届电大汉语言文学普专班的班主任工作和教育心理学教学工作。后一直具体承担所有电大专科班的招生、教学、考试的组织管理及班主任工作;同时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心理学或教育学教学工作。此外,还承担学校办公室的具体业务工作。高级讲师,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兼职研究员,白银市第二、三、四、五届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代头人。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

杨志仁老师

1968年西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先后在刘寨中学、会宁二中等校任教,并任二中语文教研组组长。1992年调教师进修学校任教,主要对电大班、汉语言专科自考班的中文专业课进行辅导教学和培训班一些专业课的教学,知识渊博,教学扎实认真。教学中条分缕析,循循善诱,做到了讲深讲透。县卫电高师学历补偿中文专科班《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课的辅导者。学校能顺利办起大专班,杨老师功不可没。中学高级教师,省园丁奖获得者。2007年退休。

在开办英语大专自考班时,会宁一中英语教师陈兴功老师、教育局英语教研员郭俊龙老师也相继进校进行辅导。陈兴功老师曾是首届英语班学员,后经自考学历提升,先后转战一中、二中。郭俊龙老师原为会师中学英语老师,同为英语教学骨干力量。他们二人本身的成长和进步,就很励志,辅导也卓有成效。

学校后勤人员刘效谦、袁淑珍、柳可立、刘苍义、王淑芳,在2000年之前的工作,一个是搞好学校的后勤工作,为各种培训工作,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再一个就是加强自身业务进修和学历提升,特别是抓住了卫电高师学历补偿教育,刘效谦、袁淑珍、柳可立、刘苍义分别取得了大专文凭。事实上他们几人有相似的经历。第一步都曾是进修学校的学员。袁淑珍第一届非学历民教长班学员,刘效谦八五年教材教法班学员,刘苍义第四届中师班学员。他们能被选调进修学校,本身就说明了其优秀。刘效谦、袁淑珍、刘苍义三人也分别获得市园丁奖,刘效谦、袁淑珍经过一段努力,都成了学校中层领导,退休前分别也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王淑芳也参加了白银市的校工考级考试,取得了升级合格证。

杨慕震老师

杨慕震老师

1993年调入,任副校长。1943年出生,会宁县韩集乡云台村人。1964年会宁一中高中毕业,1964年9月创办了云台菜科耕读学校,后在韩集农中、云台中学、韩集中学高中部、初中部任语文教师。一九八七年开始任韩集中学校长,一九九三年任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曾教中师班现代汉语、语文教材教法等课和培训班有关课程。一九八六年获得市园丁奖,一九八九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退休。

袁宗义老师

1945年12月出生,会宁县王庙乡冯严村人,中师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经历:1965年8月开始任民请教师,后上靖远师范,1972年底毕业。先是太平中学任教并任太平公社教育专干,后调翟所中学任教并任学区校长。鸡儿嘴中学校长、柴门公社学区校长。王庙中学校长、学区校长。1984年9月起任王庙乡教委专职副主任。1994年9月调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2006年退休。进校后讲授中师班语文教材教法和短训班有关课程。学校修建教学大楼的监工者。

吴尚惠老师

吴尚惠老师

会宁县会师镇人,(1946.07~2015.06),1968年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曾在太平中学、会宁二中等校任数学教师。在会宁二中由数学教师、教研组长、副教导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一路走来,成绩卓著,硕果累累。白银市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委员,1992年被选为甘肃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994年调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负责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七年之久。“教思想,教做人,教知识,教方法"的“四教法”是他倡导的,也是身体力行的。先后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甘肃教育》《数学教学研究》《教研通讯》等杂志上发表。他撰写的教学专著《中学数学压轴题由来与分类选讲》一书与1993年1月出版。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园丁奖获得者。白银市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在教师进修学校期间,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组织开展了教师全员参与的继续教育工程和小学校长的再培训工程,协调争取到了电大注册视听和中师卫电函授两大任务,从2000年开始教师进修学校的离职培训就变成了以短班为主。学历培训又分两块,一是抓住民请教师大量考试转正,年龄偏大,有高中学历、无中师学历的特点,经过辅导、函授、验印统考取得中师学历。二是师范毕业的青年教师,他们多是初中的尖子生,上师范后经中师学习、考试录用,多数已有自考经历,适时开展电大注册视听,是相当一段时期会宁教师在职进修,学历提升的主要之路。再一点就是打开了联合办学之门,跟定西教育学院联合开办西北师大教科院的大专班,1999年开班,人数也较多,2000年时已在大阶梯教室辅导过几次,也参加了两次统考,这种大专班正在开办中。吴校长任内另一主要工作就是修建了一幢1815平方米的新教学楼,于1999年落成。吴尚惠老师2007年退休。

郭安仁老师

郭安仁老师

1940年2月生,会宁县河畔镇冯堡村人,1961年7月甘肃师专中文科毕业,分配会宁二中(河畔中学)任教,先后任教导主任、革委委副主任等职。自此后辗转大沟中学、刘寨中学等校,任校长多年。1984年任会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1987年任会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书记,1997年调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任党支部书记。2000年退休。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获省园丁奖。

冉旭东老师

2000年8月西北师大毕业分配教师进修学校,担任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2005年获中级职称,2012年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获得县园丁、白银市师德先进个人、白银市优秀班主任、白银市骨干教师、甘肃省电大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教师进修学校自开办至2000年,教师也出出进进,不断变化,他们都是有一定专业才能,在各自所承担的教学领域,具有一定名望,成效卓著。你看他们哪个职称还低,荣誉还少?用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形容教师进修学校,一点也不为过。

三、主要教育活动

一是开办中师班,使一大批由民教转正者,得到学历补偿,前后毕业11届、共451人。这是八、九十年代的主攻方向。

第二届中师班照片

二是大专及以上学历班包括汉语言自考辅导班、英语自考辅导班、电大班等,计培训141人,多人取得了大专学历。这个电大班不同于后来的注册视听班,这是高考录取的电大班,杨泽华、姚鹏飞、景曦红等就是该班学员。英语、汉语言自考辅导班,招生要过县乡两关,全员脱产,辅导大专课程,每门课程都上白银参加统考,难度大,所以文凭含金量高。有的结业后挂科还要继续补考。他们大部分都被调入中学任教,多人也一发不可收,或自考或函授或离职进修,成了所在学校的顶梁柱、排头兵。

英语大专自考班合影

三是各种不同形式的短训班63期2552人。包括教材教法过关,小学校长培训班,继续教育培训班等。四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适应小学教师学历“大专化",从1994年开始,在县教委的重视和扶持下,学校正式成为白银市电大分校教学点,先后开设了汉语言(分普通专业和师范专业)和小学教育三个大专学历班,计120名学员。这和前面提到的卫电高师班性质不同,卫电高师和自学考试差不多,学习自学加辅导,统考在白银。电大班符合招生条件的注册视听,主要靠自学,学校有专题辅导,考试省电大组织,省市来人巡考,考点在教学点。过关率高些,还能补考,毕业有论文还要答辩。由于是首届,考试也严,有些课程还要上白银考,周期也长,多人经三年后才取得文凭。九十年代后,随着国家去民教化政策的实施,大量民教转正,年龄大者参加中师进修,年纪小者、特别是中师毕业者参加电大进修提高成了主流。

摄于1995年的中师班合影

所开展的教育活动主要有:中师班的教育实习活动,培训班的教育观摩活动,“三字一话”竞赛评比活动,读书报告活动,教育考查活动等等。如在普通话演讲、读书报告中,陈琳有关读三国的论述就很有新意。他讲到“读《三国》,你首先要读懂《三国》人物的各自特点:譬如,刘备的宽厚仁慈、仁政爱民;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关羽的武艺超群、肝胆忠心;张飞的爱增分明、耿直鲁莽;赵云的忠心耿耿、骁勇善战;孙权的知人善任、能屈能伸;周瑜的才智过人、嫉贤妒能;吕布的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曹操的阴险奷诈、谋略超群;等等等等……最起码要记住《三国》人物中的三绝:诸葛亮的“智"绝;关羽的“义”绝;曹操的“奸”绝;……"考查如中师班师生曾专程考查了西北师范大学附中,省实验小学,水车园小学等。学校领导也曾专门带教师考察了兰州市城关区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届中师班兰州考察合影

专题讲座活动如请北小王克运老师做小学数学教学讲座,党校校长杜守勤做县志知识和红色圣地历史讲座,一中历史教研组长杨志高做县情讲座,会师政史地生教研组长李芝做有关牢记历史,情动学生的励志讲座等等。还有联合办学活动,如跟定西教育学院联合开展西北师大开放自考学历教育等等。另外还开展新年文艺联欢活动、组队参加县上组织的环城长跑活动,等文体活动。如一九八七年的元旦文艺晚会,师生都出节目,还请来了马克选等县城几所学校的文艺娇子祝兴,他们长枪短炮,就所带的大提琴、吉它、圆号、萨克斯等音乐器材对来自乡村的学员是一个极大的震撼,他们的演艺更是提高了晚会的档次,也使乡村教师就文艺活动开了眼界。环城长跑还得过一次团体奖。

中师班学员参加元旦环城长跑领奖后合影

众多的培训活动,使受训学员普遍有了进步和提高。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对象是全县的小学教师,培训之后,由于程度、能力有所提高,多数又被抜高使用,导致他们又通过函授、自考、离职进修等达到学历提升,能力提高。事实上,会宁的教师,有过小学教师经历者,都有进修学校培训经历,他们之中省、市园丁,省市骨干,包括名师、专家,也多曾在教师进修学校受过培训,同时又作为主讲培训过人。至于中学高级教师,可以说俯拾皆是,真正的多了去了。短训班学员众多,各方面突出者也相对较多,一时也列举不了。中师班特别是开头几届招考的中师班、英语班、电大班等长班学员,出校后为会宁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是有目共睹的。英语班学员救了当时中学开设英语急缺之急。就现在来说,一、二、三、四、五中及职教中心等高中都有首届英语班学员任教,且多为骨干力量。就二中语文教研组就有组长景曦红和张瑚老师有进修学校长班培训经历,景老师曾为电大班学员,张老师曾为中师班学员。前几届中师班学员多都先后被调入乡镇初中或县城中学,且多人成了教学骨干,有的还担任了校长。进了乡镇教管中心者多不胜数。下面再列举几位中师班等长班学员中会宁教育的领导者和基层教育的排头兵。

汪自仁,首届中师班学员,出校后即担任八里小学校长,后县上集资建教场小学,他又被调任教场小学首任校长。1998年起任教育局副局长,2010年起任教育党委书记,2014年起兼任二中党支部书记。市、县政府督学。甘肃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两基"攻坚先进个人。现任县政府党组成员。

刘耀碧,首届中师班学员,毕业后曾任草滩中学教导主任,市园丁奖获得者,1998年9月调教育局人事股,曾任人事股股长。2008年2月任教育党委纪委书记,2012年5月一2016年6月任教育局副局长。

韩进,首届英语班学员,出校后经奋斗,学历提升,教学成绩显著,后调一中任教,曾任一中教导主任、副校长,现任思源中学校长。杨泽华,电大班学员,曾任一中办公室主任、副校长,现任会师中学校长。王宗相,首届中师班学员,出校后曾任青江、杨集乡教管中心主任,后调县城五中总务主任、会师中学总务主任,2006年2月调教育局负责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作,2008年9月一2017年3月任保障办主任。前几届中师班学员中,粗略统计,担任过乡镇初级中学校长的有苟德昌、孟旭东、赵世宏等,(赵世宏还担任过镇教管中心总支书记。)担任过乡镇教管中心主任的有何科明、马建元等。担任过乡镇教管中心主任后调县城学校任中层领导的有谢卫仁,直接调县城学校任中层领导的有杨林山等。担任过乡镇中学校长和乡镇教管中心主任者有张勇、杨勇、段永红等。还有……。窥斑见豹,可见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是卓有成效的;会宁教育的辉煌,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功不可没!

四、学校班子、办学特点

学校班子

1981年一1984年1月,温思聪任校长。

1981年一1993年,董用武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1984年1月一1985年6月,陈珍任校长。

1985年10月一1987年,武志元任副校长。

1984年一200O年,冯家鼎任总务主任。

1990年,王伦任副教导主任。

1993年董用武兼任党支部书记、杨慕震任副校长。

1993年一2008年王伦任教导主任。

1994年吴尚惠任校长、董用武书记、袁宗义副校长、杨慕震副校长。1997年董老师退休,郭安仁任书记 。

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特点

一是面向实际,急全县教育之所急,教全县教育之所需。建校之初,面对全县小学教师大部分是初高中学历,没受过中师教育的现状,学校适时办班,开展以教育理论和教材教法为主线的系列培训,使385人取得了专业合格证。自1985年秋季开始了全县小学校长的培训工程,用三年时间培训25期,684名小学负责人被首轮培训。

八十年代末有县四大家分管教育领导参加的校长培训班合影

1994年起又进行了第二轮短训。

中心小学校长培训班合影

1998年起又进行了第三轮的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培训,又使300名刚转换学制的六年制小学校长持证上岗。

第三轮校长培训第一期学员合影

学历培训,除每年招收一个中师班外,利用卫星电视教育设备,先后招收英语高师,汉语言高师和电大班三项合计141人,经辅导后参加统考,90%以上取得了大专学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继续教育工程,是九十年代学校培训工作的重点,先后培训13期658人。继续教育的发证还要经过自银市教育局验印。

二是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历培训、专业合格培训、岗位培训,多层次并存;一年制、两年制、一周、两周,时间长短不等。类型有多功能培训、应急培训、教改实验培训等等。学校先后举办过理、化、生实验员、“JiP"师资,幼师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

三是培训师能,铸造师魂。学校把政治思想教育和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坚持红专并进。要求教师师人以德,晓人以道,授人以渔,诲人以言(善言),解人以疑,启人以智。育师德,铸师魂。主要抓了以下四点:(1)注重对本校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学校派语文、数学教法课的两位老师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培训,派政治课教师参加了教育部道德教育培训班的培训。(2)注重与高等院校的联系,多次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学。1999年下半年与西北师大教科院联合,开办了小学教育专业(专科),使学历培训提升了一个档次。(3)重视电教设备的利用。1991年确定我校为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远距离教育"援助项目试点学校后,利用项目投资的电教设备,进行教师培训,事半功倍。(4)注重学员能力培养。要求学员必须苦练三种基本功:写(写好粉笔、钢笔、毛笔字;说(学会说普通话);画(能画教学简笔画)。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四是强化管理,不断进取。主要做法有:(1)抓科学管理,设岗定责,实行目标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三结合的管理方法。(2)抓整章建制,先后出台了《学员日常规范十五条》,《学员考勤条例》,《学员操行分考核办法》,《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基本功》等规章制度和基本要求,规范教学活动。(3)抓校风建设。学校的校训是:“为人师表,修德修才,训师育人,求知求真"。经过多年培育,“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风已经形成,学校多年来一直被县文明办评为文明单位。1992年被中国电视师范学院授予“优秀办学单位“,1997年被会宁县委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并授牌。(4)在教学上严把“四关"。即“备课关",要求教师提前一周备好教案,要备重点、难点、关键点,备启发思路,备学法指导。“上课关",要求科任教师吃透教材和学员,熟悉教案,教法科学灵活,教学效果显着。“考试考查关”,中师班期中、期未两次统一考试,每次考六门,最后还要参加全省毕业统考一一验印考试。各类培训班均进行三门以上课程的闭卷考试和两门课程的实践考查考核。‘发证关",考试考核合格发毕业证(培训班合格证),成绩不及格,考核不合格不发证。

我的进修学校工作

一是担任多届班主任,进修学校担任班主任,由于工作对象是教师,多时靠说软面情话要求,低调以平等口吻交流。但有时也难免会磕磕碰碰,会训人,那是为了工作,望当年受到批评的同志看到谅解,一笑了之!

二是跑腿,招生报名,验印申批,内调外联,各种官面文档,各样活动的进行及收场,都得出面,都得应付。教育局,各乡校,白银,兰州没少跑。

三是应付性文档,开学时的计划,放假时的总结,年度考核,年报的填写上报,阶段性工作等等,大都要动笔,打印室打印后还得校对。前期还没电脑,完全靠手写,文稿也多要手写腾抄。

四是随时都会被教育局抽调或下乡,或配合检查,或当评委进入课堂听课。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记得2000年左右,高生云任局长、王天杰副局长管教育,全县优质课竞赛,任命我担任化学组组长,评完后全县中小学校长,乡教委负责人、参评教师等在会宁三中招开总结会,要求组长点评总结,在大会上进行了发言点评,事后发言在会宁教育刊出。

五是也组织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教育教学话动。如学校的保留项目“三字一话”活动等,到县城学校的观摩活动,邀请教育名流做报告做讲座等。

六是教学工作,中师班的课程比较固定,化学、生物、生理卫生,前期还有教育学、心理学。刘维理老师进校后这两门刘老师承担了。短训班的课程不同班次各有不同,继续教育班、校长班、新课改班,都按培训要求承担培训课程。英语、汉语言、电大班三类大专自考班的教育学的辅导和全县十余个卫电高师班教育学的辅导教学。进修学校不象普通中小学,各级都有,每年都有顾定班数,教师进修学校的班级具有阶段性,这一段这几个班,下一段又是那几个班。领导换了几任,工作基本一直如此。还曾执教第一届职业高中班化学两年,九O年右右还在会宁一中顶班教高一三个班化学近三个月。还就是协助吴校长与定西教育学院达成联合办学协意,争取到了西北师大小教专业的办学名额,约300名学员得以参加小教大专专业的辅导考试。再就是适时组织开展一些必要的文体活动。接近2000年时,主要工作除前述工作之外,还成了学校教学大楼建筑的甲方代表、监工者。当年我校被县上列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建筑了一幢面积为1815平方米、四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于1999年落成,该工程从开工到落成两三年时间,我一直是甲方代表、监工者。一段时间,袁校长也是监工者。建校期间,曾借用枝阳中学的几座教室进行教学。

教师进修学校也培育了我,使我也不断得到进步。总结我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进教师进修学校之前,还是比较盲从,常空有热情。在教师进修学校耳濡目染,各方面还是有较大进步。我近四十年的从教经历,二十八年在教师进修学校度过。在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学员众多,所教课程多门,特别是大专班教育学课程的辅导,使教学上升了高度,达到了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不同于后来卫电高师班的辅导,这是要上白银参加全国自考统考。咱们的学员虽有部分挂科,大部分都过关了,经补考基本上招入的最后都取得了合格学历。教学工作如此,学校教务工作也是谨谨业业,我也先后任教导主任十九年,其中副科级主任十六年。在一个岗位没被撤换,起码说明没造成重大过失。1987年获县园丁奖,1995年获市园丁奖,1997年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000年获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教师进修学校在全县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基础教育的摇篮。基层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石,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基层教师必须培训,经过观摩交流,才能开眼界,增才干。目前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培训,尤有必要。且应及早开展,应有全科专门教师授课。小学科学教师应同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一样成为专科科任教师。小学科学学好了、入门了,中学理、化、生就能学到人前头。现在许多学校科学教师都是其他科教师兼教,知识靠背诵掌握。应当教好了,当堂就融会贯通了,死记硬背连科学门都难入。这是我的认识,也是肺腑之言。

五、轶事和花絮

没拿教案的实习课

经过紧张的准备,首届学员的教育实习正在按步就班的进行。下一节轮到姚金华上数学了,他早早来到了三年级的教室门前,时间还早,为了放松情绪,他把教案和课本往窗台一放,就和几位候课的相熟教师搭讪。这时带队的武校长偕东小的几位校领导走进了教室,他赶紧走向教室门口,随着学生的相继进教室,上课铃声也响了,他也自然迈步走向讲台,随着"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坐下。”他的汗水流出来了。进教室忙中出错,教本、教案都忘在了窗台上。不过随着一个转身,他有了主意,三道小题很快呈现黑板,他指名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下面动手,教学开场有条不紊的进行。本节课的内容是两步计算的综合运算,他开头所出三道算题,一道是连加,一道是一加一减,一道是有减有乘。他就学生的板演进行讲评校正。在此过程,有问题的提出,有学生的回答和实际计算,正确的肯定并板书,出错之处纠正并讲明原因。板书:同级运算,按顺序计算;一、二级运算混在一起,先算二级,再算一级。然后再连给几道同类题练习强化。练习时,特别强调加减的进位和退位。在副板把忘了进位或退位的式子呈现,并用红粉笔鲜明的画上叉号,起警示作用。再回过头复述强调:同级运算,按顺序算;加减乘除混在一起先算二级乘除运算,再算加减一级运算。然后又是一组复习强化题。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小结后又出了一道带括号的含一二级运算的题作为思考和预习。整个教学简而不繁,师生互动配合紧凑,教学效果良好。教学双方都轻松,特别最后一道思考题对学生有了探究任务,有加深加难之功。在实习讲评中还受到了武校长借助东小领导的称赞词语进行的肯定讲评。

职评英语考试

1987年中小学教师进行首次职称评定,按文件规定,教师进修学校属中专系列。中专系列职评,中级、高级职称要参加英语统考。这一下子可难住了教师进修学校的一些老教师,包括董校长在内,一下子傻了眼,武校长师大毕业,我一中学过英语,虽时过十多年,但我还是不怕,考就考,不能未考先怕,考过后看结果。就这样我和武校长经过几天的紧张复习之后,一同上白银参加了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包括靖远师范教师在内的几所中专学校教师参加的职称英语考试,考试在白银一中进行,教育局领导跟市一中领导还进行考试巡视。好处是按省上规定,这次考试允许带工具书英汉辞典,刚好救了我单词有所遗忘的命。试卷大量题目是英翻汉,虽有所紧张,经过查辞典校正,还是顺利完成了答卷。后来市教育局发来通知,武志元92分,我84分。可惜该成绩最后没用上。因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都时间不长,教师都来源于中小学。所以上面统一规定,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全部走中小学教师系列。董校长等老教师舒了一口气,不过我和武校长也都如愿首次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

危难之时伸援手

那是一九八九年夏天的一天,一行人从铁木山返回经过汉家岔镇阴山村阴山社赵世宏老师家门口时,一个老人晕倒了。地处山大沟深处、交通不便又没医护人员在场,随行人员又人生地不熟,一时慌乱无措,情况十分紧急。此时赵世宏的父亲、母亲和妻子看到后,赶紧跑来帮忙,他们快速从家里拿出崭新的被褥和枕头,把昏晕的老人抬到被子上,让躺在上面休息了一段时间,症状稍好后在大家的配合下,把老人抬回家中的上房炕上休息治疗。这时才搞清是省政协副主席黎中一行,晕倒的老人是黎副主席。陪同的有县委书记冯理忠等。黎中在县委书记冯理忠一行十多人的陪同下,考察铁木山山沟里的矿泉水,到水源地刚好要经过赵世宏家门口,一来一往,山大沟深,行走艰难。考察返回途中,黎中因患高血压出现头晕等症,坚持行走到赵家门口时昏晕跌倒了。当时陪同领导都慌了,恰好赵老师的父亲、母亲、妻子及时帮忙,才将黎中老人抬回家中的上房坑上休息救治。赵老师父亲及时配合随行领导联系乡卫生院、县医院大夫,过了段时间后,医生相继快速来到家中紧急救治。赵老师的母亲和妻子及时准备了开水、良谷米汤,给黎老和随行之人吃喝,随后烙白面胡麻油千层饼和荞面胡麻油酥饼,让医护人员、陪同领导等三十多人都吃喝了。黎中老人经救治、喂服米汤,休息一段时间后也醒过来了,晚八时救治结束。黎老及领导们对赵世宏一家人古道热肠,热心助人的行为赞不绝口。连声说:这是个好地方!这是个优秀的家庭!

赵世宏老师是首届中师班学员,这时他才毕业两年,在王马山中学任教。听到消息后及时赶回家中,正好医生也到了,他积极协助做了一些跑腿及后勤保障工作。扶危济困,救人于危难之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赵老师及家人危难之中的义举,足见其家风的优良。

电炉子轶事

那是九O年代以前的事了,还得从董老师治校细上说起,我有熬罐罐茶的习惯,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大都有熬罐罐茶的习惯。事实上这是大部分会宁教师解决早餐的手段。但董老师认为熬罐罐茶浪费电,极力反对。为此,我们偷着喝。那天天气炎热,我们几个搞了一歇卫生,李老师、柳老师来到了我的房间,我们偷偷地插上了电炉子,想熬一罐子茶喝。为防董老师发现,我把门关了。怕什么,来什么。正熬到兴头上,"梆梆!梆梆!”一阵敲门声传来,我知道坏事了,一把拔掉插头,赶紧开门走出门外。董老师向我安排了工作,又意味深长地看了看门,走了。回到屋内,更加荒诞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正在上演。满屋烟雾缭绕,李老师正拿着半张冒烟的报纸,愣在地上无所措手。原来电炉子插头刚拔后,炉丝还发红。李老师急中生智,一把拿过我放在床头的一张报纸,盖在电炉上面。高温使报纸冒烟。后来经大家建议,采取当时县城一些学校通行的做法,给每个职工安了个电表,大家用电也方便了,喝茶再也不用防着躲着了。

国庆放假前一天,偶尔看到西海道家塬不忘乡愁、宣传家乡、宣传会宁的启事,紧接着受组织者张克靖主任、李铎院长之嘱写一点宣传会宁教育的文章。急急忙忙,草就了这篇琐忆文章,很粗糙,很不成熟。截至此文写成,在教师进修学校一块工作过的领导有多位,同事有多位,他们于2000年后进校。新世纪,新风貌,在新世纪,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又工作了十多年。本文受时间跨度所框,新进领导、新进同事以及我的后段工作都未提写,望见谅,争取后忆再见。而周德老师、吴尚惠老师、刘苍义老师、柳可立老师、冯家鼎老师已仙逝,深切悼念他们!写作过程因原教育局资深科员、中学高级教师陈琳是我云台中学校友、一中校友,又是进修学校学员。我们二人之间一直有文字往来,所以在文中对他的文稿有引用,陈老师对此文也作了些文字校对,特此致谢!事过多年,有些回忆难免遗漏和出错,作为引子发出来,也是对会宁教育的宣传。另本文完稿时,才得知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现在有新提法。本文都是原先提法,中学高级教师都是当时最高职称,属副高,全沿用当年提法而没改过。由于时间关系,加之能力有限,错误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王伦,昵称老来乐,中学高级教师,县教师进修学校退休,现住会宁。曾有《思念》等文章在西雁传媒发表。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记故乡的菜科小学》《我以母校为傲——云台中学琐忆》《梦游会宁一中》《同学有缘 乐有所获——会宁云台老同学微信群工作回顾兼发个人感慨》《会宁云台母校琐忆——谨以此文献给我们的母校及老师》可怜天下父母心 千辛万苦始到金——聊聊会宁几位苦供家长之轶事《追记会宁一中七二届  (原五·七红专学校首届)同学聚会》《母亲操持家务琐记》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