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人的最爱,品茗就是品味人生,彰显文人的风雅之情

 火锅的历史 2020-10-15

古代文人既是传承与发扬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从广义上来讲文人泛指识文断字的读书人,但从狭义角度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古代社会中的文人,不仅限于会写文章或博学多才,而是指代品学兼优的“文德之人”。

文人在历史上的称呼几经改易,书生、儒生、学究、读书人等,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文化内涵。笔者认为文人作为士农工商中,处于古代上层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与完善文化体系的任务,而且在很多朝代还具有改变历史走向的责任。

古代文人的最爱,品茗就是品味人生,彰显文人的风雅之情

比如,在“重文抑武”的宋代,“文官治国”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虽然宋代最终也吃到了“文官治国”的苦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北宋前期。正是因为这些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文人,才会让宋代的经济与文化,曾一度出现了繁荣局面。

从古至今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古代文人的形象都被定格为,手无缚鸡之力、满口之乎者也的“酸儒”。甚至还出现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论调,但笔者却认为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因为从西周时期开始,“君子六艺”就是文人的看家本领。

古代文人的最爱,品茗就是品味人生,彰显文人的风雅之情

“礼、乐、射、御、书、数”,都是古代文人的必备技能。如果出现偏科的现象,就说明不是一个合格的读书人。在“君子六艺”的熏陶之下,古代文人除品行不佳者之外,几乎都被培养成了品德高尚的君子。

虽然不能将文人与君子划等号,但是能够成为君子却是,古代文人穷尽一生的追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古代社会中的文人墨客,应该是志趣高雅、爱好广泛的知识青年。在客观因素与主观教育的影响之下,他们的兴趣爱好也都以“雅”著称。

古代文人的最爱,品茗就是品味人生,彰显文人的风雅之情

古代文人墨客最文雅的爱好

文人墨客是古代历史中,最具文化特色的群体之一。在仕途顺遂之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仕途受阻被贬谪之时,又会怅然慨叹:“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当人生迈入安逸,“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古之文人的闲情逸趣皆因人生处境,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才华横溢的文人,不仅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达心境;而且也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豁达;如果人生还有未完成之事,何不“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古代文人的最爱,品茗就是品味人生,彰显文人的风雅之情

一、文人“雅好”的契机

古往今来文人就是文化的代名词,他们可以通过诗句去表达情感,也可以用天生的文人气质,去出名岁月中的忧伤;他们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喜怒哀乐尽是岁月无情。这些将“雅”发挥到极致的文人,也活成了他们心目中的样子。

笔者认为古代文人在挥毫泼墨的同时,其实也描绘出了一幅人生百味图。当大雅遇到大俗之时,方能实现雅俗共赏之意蕴。如果将文人比喻成人间的精灵,那么他们笔墨之下的烟雨江南,就是栩栩如生的人间盛景。

古代文人的最爱,品茗就是品味人生,彰显文人的风雅之情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文人,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临摹的绘声绘色、有血有肉;也是他们将前尘往事、爱恨情仇,描绘得轻描淡写又挥之不去。是他们让古代文学史犹如调色盘,在五颜六色之中道尽世事沧桑。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古代文人,内心中自然生长的多愁善感,以及人生中遇到的千姿百态。才会在他们的笔下流出千古佳作,才会让一段段尘封的风流韵事,以及附庸风雅的“雅好”,成为后世人津津乐道的谈资。

古代文人的最爱,品茗就是品味人生,彰显文人的风雅之情

二、古代文人雅趣之“品茗”

《幽梦影》中曾有一段描写闲趣的文字,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

在这段文字中不仅写出了“闲”的乐趣,而且也罗列了古之文人的“雅好”。

作为一个满腹经纶的文人,读书、写字、著文自是不在话下。但如果能将自身的文人气质,付诸于游山、交友、饮酒之上,说明骨子里的风雅并未消失。而且在这些“雅好”的衬托之下,使自己变成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人。

古代文人的最爱,品茗就是品味人生,彰显文人的风雅之情

1.古代文人墨客品茗雅兴

“品茗”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一大“雅好”,“品茗” 简而言之就是喝茶、饮茶的雅称。作为一种文化以及优雅的享受,从上古时期茶叶被人们发现开始,就一直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对品茗饮茶有极为浓厚的兴趣。

“品茗”不仅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同时在品茗的时候还可以净心,这对于文人墨客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创作出经典作品,而且也能够让自己的身心融入茶中。这与“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仿佛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组合。

古代文人的最爱,品茗就是品味人生,彰显文人的风雅之情

择一雅静谧之处沏上一壶茶,不仅可以让身心获得舒缓,而且还能减轻压力、荡涤思想。《洛阳伽蓝记·正觉寺》中,曾有“渴饮茗汁”一说。喝上一杯热茶不仅可以解渴,而且也可以为心灵注入一泓清泉。

既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也可以使精神世界得到升华。笔者认为这可能就是,古代文人喜好品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想独饮则可邀好友“茗谈”,泡上一壶充满文化韵味的茶水,一边品茗一边与朋友小叙,这种感觉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古代文人的最爱,品茗就是品味人生,彰显文人的风雅之情

2.文人墨客品茗的原因

(1)“茶”为生活必需品

《世说新语·任诞》中曾写道:

“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无所知”

据说“品茗”一词因此而出现。“茗”作为茶的雅称韵味十足,而加上一个“品”字就更具韵味。“品茗”者品的未必是茶,也可能是人生与畅想。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将茶与其他调味品放在一起,说明了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古代有“盛世品茶”之说,唐、宋、明三朝是品茗的高峰期。“品茗”作为古代文人雅士的消遣方式,其实与“琴棋书画诗酒”,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代文人的最爱,品茗就是品味人生,彰显文人的风雅之情

(2)“药茶”养身

文人品茗犹如武将骑马,都能够从其中找到人生乐趣。笔者认为古代文人饮茶,不仅是一种众所周知的“雅好”,而且也与自古形成的茶文化息息相关。据史料记载“茶”在商周之前,一直都被人们作为药品。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人饮茶,其实也是将其当做药物服用。《神农百草经》中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可能是“茶”最早的功效。而文人品茗虽然并不是为了治病,但是也有提神醒脑、滋养身体之意。

古代文人的最爱,品茗就是品味人生,彰显文人的风雅之情

(3)“渴饮茗汁”

“渴饮茗汁”简而言之就是,口渴的时候可以饮茶解渴。笔者认为如果将品茗与解渴放在一起,未免会显得过于庸俗或放不上台面。古代社会中的文人墨客,怎么可能是为了解渴而已。就算是如此也要将其称为品茗,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显得更加高雅。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与“茶神”陆羽有关,唐朝时期陆羽曾创作了一部《茶经》。在《茶经》的引导之下,很多文人都将饮茶当做雅趣。这其中就包括被誉为“诗魔”的白居易,他对茶的情感绝对不容质疑,并且还因此创作了很多“茶诗”。

古代文人的最爱,品茗就是品味人生,彰显文人的风雅之情

“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从这四句诗中可以得知,白居易无论早晚都要饮茶。之所以会养成这种习惯,主要是因为“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虽有盛唐“李白一斗诗百篇”,但中唐乐天饮茶也能文思泉涌。

他在《何处堪避暑》中写道:“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就算是外出散步归来睡个午觉,醒来之后也要赶紧煮上一壶茶;只有饮茶才会让他“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这种对茶的情感与雅趣,在唐代众多文人中也应该是一绝。

三、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酣畅淋漓的写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两句诗中的“饮”字代指美酒,这位被是成为“酒仙”的大诗人。不仅终日以酒为伴,甚至三百六十五天烂醉如泥。

1.《夜宿天心》中的茶趣

但是在古代文人墨客中也有一股清流,他们也认为“唯有饮者留其名”,但这其中的“饮”却是指饮茶。明代诗人胡滢在《夜宿天心》中,如此表达:“云浮山际掩禅院,月涌天心透客居。幽径石寒竹影下,红袍味里夜可无?”。

在云雾缭绕的大山之中,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刹。当月光挥洒在天心岩时,路旁的竹影映射在幽静之上。难道在这种诗情画意的夜晚,闻不到大红袍的幽幽茶香了吗?通过这首诗歌可以得知,原来诗人胡滢也是一位品茗爱好者。

2.《试院煎茶》中的“雅好”

宋代文人苏轼曾写下《试院煎茶》一词,“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文人苏轼在试院中煎茶的时候,看到瓯中飞雪般的茶末浮想联翩。在这首词中他不仅写出了,煎茶之时茶叶的选择与火候的把握,还写出了人生不得意之时,就像这瓯中所煮之茶一样,只有熬到火候才能香气四溢。

结 语

通过解析古代文人墨客,对“品茗”雅好的执着与纯粹时,突然发现原来“品茗” 就像品味人生。不同的茶或不一样的煎茶方法,最终都会出现不一样的口感与味道。而这种情形与人生境遇极为类似,无论苦涩还是甘甜都应放平心态。

毕竟古代文人在“品茗”的同时,也仿佛在不停地品味着自己的人生。浓茶虽然苦涩但可以提神;淡茶虽然味道寡淡但却爽口。在煮茶的时候大火或小火,都会收获不一样的结果。这种结果其实早就已经注定了,因为文人推崇的雅致尽在一瓯茶中。

【参考文献】

祁增年《古代文人的雅号》

关世辉《古人“兴趣教育”观》

刘冀《中国古代文人藏墨心理探析》

冀芳群《品味古人诗句,激发今人兴趣——谈古诗赏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