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谈上海名媛

 zdjphoto 2020-10-15

这两天,“上海名媛”四个字居然成了热点,上了热搜。

于是,我也看了一些文章和评论,原来“名媛拼单”已经成了一桩极度细分化的生意经了。

再一看,不但所谓名媛们轮流穿一双二流丝袜拍照,不少男子也穿着游泳裤在无沿泳池旁边排队等拍照,然后发朋友圈。

还有人专门建这样的群,分享这类高档场合的照片。于是群友们连不用拼单排队拍照,直接转发自己的朋友圈,就已经是名媛或高富帅了。

必须指出,拼单也是钞票,人民币不是橘子皮。投入了都要求回报的。

因此,所有这些,最后都要用来撩汉撩妹,骗人的。

其实,只说什么名媛不名媛,我是连眼珠子也不会转过去的。

前面加了“上海”两个字,我就有点不大开心了。

自从民工潮兴起,这三四十年来,先是骂上海人精明,再是各种诋毁上海,继而打压上海话,居然还没爽够。

还是这同一拨人吧,又要来偷换“老上海风情”乃至“上海名媛”的概念了。

就是这些人,在刚刚过去的长假,让年轻的兵哥哥在外滩被迫再次演绎“拉链式马路”。

最最荒唐滑稽,上海开埠170多年,第一次有那么多人去围观一座外国人造的船型建筑,如此吵闹,上只角也要变成下只角了。你们都活得这么“diao”了,该去围观帝都的鸟巢啊。

这不,没过一个礼拜,“上海名媛”又被糟践了。

现在正好是吃蟹的辰光,我只好用一句上海街头俗语来形容了:现在上海还有名媛,蟹也会得笑了。

我也算是被迫营业,来普及一些常识吧。

首先,名媛就是交际花,就是花瓶。没有社交,就无所谓名媛。确切地讲,名媛是上档次的花瓶,入了流的交际花。

因此,请先搜索出上海近年来的50场有社会影响的著名社交聚会,比如电影首映、时装走秀、摄影大展、慈善晚会等,再看看她是否至少被邀请出席了10场以上。否则,她就是只屁。

上段文字中,“被邀请”三字极为重要。连雇人(含媒体人)运作也不行。既然是名媛,就要靠名气,运作就low了。

同理,近年靠运作去走国际电影节红毯的人,有谁敢说,她是被邀请去了某电影节的呢?能与被邀请去的明星同日而语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名媛,也如老克勒,也如上只角,是从来没有自称的。

住在上只角的人永远不会自称住在上只角的。真正的老克勒也不会自称老克勒。非但如此,别人尊他一声老克勒,是一定要婉拒的。欣然接受或默认,甚至雇人(含媒体人)吹捧,都太low了。

名媛也都是被迫营业的。接到邀请,内心独白略如:“啊?我吤有名气啦,要死快了。”

不过,人家邀请方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嘛。于是顺水推舟。

还要补充狠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名媛肯定不用上班。

小小的财务自由都做不到,哪能好意思叫名媛呢。

当然,名媛被曲解,绝非从今日始。

我查搜索,有“民国四大名媛”、“十大名媛”之目,里边居然有林徽因?怎么想的,人家是学者,只出现在很小众的文人沙龙,并没在社交场合抛头露面啊。

话又要说回来,被曲解、被糟践,又有岂止“名媛”一词。

准确地说,现在应该这样提问:还有啥没被曲解、被糟践呢?

只要可以成为生意,糟践根本不在话下。

各地那么多新古董式的古镇、名人故居及其他景点,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说来说去,还是“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要名也是要利,因为名可以换利。更有甚者,帮助你要名换利,也可以换来自己的利。

这套把戏一点也不新鲜。200年前,狠多美国人去西部淘金。

晓得淘金可以发横财,但有些精明的商人自己并不加入淘金大军,而是在山口开客栈,守株待兔。

那些精疲力竭,爬出山口的淘金者,面对漫天要价,只好用满袋的金沙,来换取一顿大餐和一个干燥的床铺。

他们心里明白,他们肯定爬不到下一个客栈,不被斩,只有死。

“名媛拼单”也是如此。有些商家自己可以先不成为上海名媛,不过,只要你们想,他们就先发财了。

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人在,你只能管住自己的欲望。

当然,管住欲望是当今第一大难题。有句上海老话说得好:“一麻袋洋钉,个个想出头”。

100年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啊。

最后讲一句,现在崇尚自由,讲究个性,尊重女权,女子应该不屑于去当名媛才是正道。男子也应该不为名媛的名头所动。

当然,相互倾慕总会有,那也是因为人格魅力,而不是什么名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