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到“机器换人”的“定制潮”,泛家居业变天!

 泛家居圈 2020-10-15




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十五、十六世纪,英国的毛织业很繁荣,羊毛需求量激增,养羊成了很赚钱的行当。英国的地主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和公共的土地用篱笆圈起来放牧羊群,并强行圈占农民的土地。农民丧失了赖以养家活口的土地,扶老携幼,向着陌生的地方去流浪。就这样,一场血腥的“羊吃人”“圈地运动”在英国上演。

而如今,随着人力成本的上涨,在中国一场浩浩荡荡的“机器换人”运动也悄悄展开。而作为严重依赖人的传统泛家居行业,这场运动的惨烈性尤为明显。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但也可能带来阵痛: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将会让数千工人面临失业。据业内人士统计,在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使用量年均增速30%,有些行业甚至达60%,而在家电业“世界工厂”的广东顺德,这个数据可能远远不止如此。

美的砸数十亿,聘2500机器人上岗

在美的,“机器代人”大潮被演绎到极致。据官方资料显示,美的集团目前已“聘请”800台机器人上岗,从而使车间效能提升15% 以上。在2017年以前,美的还打算再“聘请”1700名机器人,并开启2-3条全自动生产线。到2017年,初步实现“无人工厂”。其自动化投入,将达到数十亿元。

在珠三角另一家“无人工厂”,机器人同样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在这家打磨车间,60台机器手昼夜无休,24小时连续作业,为一个个手机结构件仔细打磨。几个月前,这里还需要650名工人,但现在,只需30位工人负责即可。

海尔通过智能制造裁员2.6万人

过去两年,海尔累计裁掉了2.6万名员工,其中包括很多管理人员。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商,2012年,海尔开始酝酿在沈阳筹建第一个无人工厂,如今全球首个智能互联冰箱工厂已经投产试运营。

海尔沈阳无人工厂平均每10秒钟就能下线一台冰箱;同一生产线可生产500多种型号,生产线上的前后两台冰箱型号、样式截然不同;而工人的数量却不足相同规模工厂的一半;生产各环节全部可视化操作,管理者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实时“掌”控生产!

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营,根据测试的结果,位于沈阳的全球首个无人工厂可支持9个平台500个型号冰箱的柔性大规模定制,人员配置减少60%,单线产能提升100%,单位面积产出提升了100%,定单交付周期由15天降低到7天。

‘机器换人”下,新一代产业工人月薪能开到万元以上

“不用疲于推刨子敲凿子,会操作、调试机器,会看图、做图、做设计,这样的产业工人月薪能开到1万元以上。”一家东莞家具企业表示。

2006年,该家具企业因看好厚街完善的产业配套,包括“可以招到高素质的工人”,从深圳搬至厚街溪头社区,这一搬可谓一“发”不可收拾。其在高级家具定制上迅速占领高地,所承接的房地产精装房、酒店、公寓家具定制工程遍布海内外。

近年来,该家具企业大规模推进“机器换人”,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从意大利、台湾引进开料电子锯、木皮裁切机、打磨砂光机等设备,为适应个性化定制需要,还着力引进了多个CNC加工中心

“机器换人”后效率如何?“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以前没有设备时,一个月200万元的订单都忙得够呛,现在一个月600万元也做得来。”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

与此同时,用工需求则减少三分之二左右。“2006年一个熟手木工师傅工资只要2500-2600元,现在要7000-8000元,单从用工需求减少上说,可以节约不少成本。”

眼下,随着“机器换人”的推进,工厂对保留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用工绝对数少了,却增加了电工、机械、维修等专业人员。以前,传统工人以组装为主,普遍技校毕业;但现在这种工人的技术素养越来越不能适应眼下的发展变化,新一代的产业工人要会操作、调试机器,会看图、做图、做设计,懂编程、操控,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种“机器换人”大浪潮下免于被淘汰,同时显现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提高自己待遇。

倒逼下的转型之路,该如何走

眼下,传统泛家居企业都在面临同一个困境——用户的需求越来越难以把握,生产的产品越来越难以销售,积压的库存使企业越来越步履维艰。

传统工业时代,产品是核心,消费需求趋同,企业追求的是规模,“做大做强”成为那时企业家的口头语。以海尔为例,海尔在三十年间发展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家电巨人——仅冰箱在全球就有20个工厂、产能超过2000万台,整个集团收入高达两千多亿元。同时,海尔在国内建起了最长的营销体系——近8000家县级专卖店、3万个乡镇级专卖店以及19万个村级联络站,每48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海尔店铺。

可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逐渐发现企业生产的产品却并非用户所需——企业产能扩张、市场供大于求,消费者有了选择的话语权,借助网络足不出户就能全球比价。在以用户为核心的商业氛围中,消费市场呈现出需求多元化、细分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几十年积累的诸多优势转眼间就变成了劣势——忽视用户需求、大规模制造的产品越多,销售的难度越大、积压的库存越多;市场萎缩、效益下滑时,传统产能越大、渠道越长、人员越多,企业的包袱越重。

在海尔看来,“机器换人”表面上看是硬件的互联网化,或者自动化、无人化,但是真正的内涵是把整个互联网的基因注入到“无人工厂”里,与用户零距离让用户能够参与到工厂设计、制造、营销过程中去。

按照海尔的判断,未来用户将成为工业的起点与终点,全球工业的发展趋势将是从大规模定制向专属化、个性化定制过渡。

作者:范居士 编辑:胡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