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书籍装帧作品集项目无灵感?这些优秀案例供你参考!

 克瑞斯艺术留学 2020-10-15

准备平面设计作品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书籍装帧设计作为其中一个项目。想要让设计出彩,平时除了注意增加理论知识储备外,还需要多看优秀作品,以提高审美,开阔眼界,为自己的设计提供灵感等。

本期克瑞斯汇总了一些有意思的书籍装帧设计案例,供大家学习与借鉴,一起来看下吧~

《他.她.他》

△聂永真《他.她.他》

剧透这一严重影响观感的行为向来令人反感,但小说《他.她.他》的剧透大部分人甚至都从未察觉。平面设计师聂永真在台北设计周期间将《他.她.他》封存在了咖啡罐中。三种“咖啡”早早地揭示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但却并不影响读者的观感,因为读者通常只有在通篇阅览后才能意识到:原来这个小小的咖啡罐早已提前讲完了故事。

《意思意思》

△设计:刘伟

一本富有创意的书籍作品,绘画随意轻松,看似简单的图形页背后精心书写的文字,表现出设计师的思考。

图书整体充满活力而风趣,盒子设计十分精妙,是一本可以把玩的书。

从盒子中取出,然后可以一直拉!全部拉出来可以意思意思绕个几圈,但它,真的不是卷筒纸!而且还可以撕下来贴墙上。

《介入》

△设计:吴勇

建筑师与设计家之间对话,通过书籍的两个穿孔洞眼,非常巧妙地使用跨桥方式链接双孔进行区隔,引入话题。从书脊中穿线的装订方式,利用爬坡形成书口斜面,使得孔眼内侧形成了十分奇妙的建筑构成。

中英日韩四国文本设计采用流动的编排,形成交谈的格局。穿插与切割吻合“介入”主题,创意新颖,设计体现建筑的概念。

《Rubbish Famzine》

《Rubbish Famzine》是新加坡一个四口之家记录其琐碎日常的家庭杂志。每期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而其包装自然是与主题密不可分。垃圾袋、外卖袋都有可能成为包装。

杂志第一期“谷歌翻译Tokyoto”便装在了印有“Rubbish”的垃圾袋中。而记录Pann一家美食之旅的“贪婪食肉兽的Emoji之旅”,则是被打包于中餐外卖袋中。在呼应主题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新鲜的阅读感受。

《恐怖》

△设计:祖父江慎

在设计楳图一雄的恐怖漫画《恐怖》的时候,为了突出恐怖的感觉,祖父江慎把书籍的背面做成可以当镜子照的设计,可是当你真的去照的时候,上面映出来的却是一张恐怖的别人的脸。

不只是封底,书籍的切边也暗藏玄机。随着阅读的页数越来越多,你总会觉得有人在某处看着你,让你不禁汗毛直立,当你读到最后面的时候,这个鬼脸就会慢慢地浮现出来,原来祖父江祖父江慎在书的侧面画上了鬼脸。真是每一个细节之处很用心地藏着恐怖。

《31.05.13》

《31.05.13》讲述了发生在土耳其的抗议活动。厚重的水泥外封将外界与书阻隔开来,如果不破坏掉外封便无法阅读书中内容。打破水泥外封所带来的强烈情绪,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参加抗议时人们的感情,从而更好地感受书中所记录的残酷现实。

《Daddy's 》

△设计:Zach Dodson

Daddy's 是由女作家Lindsay Hunter创作的系列短篇小说集,内容充斥着怪异、危险、肮脏......

设计师Zach Dodson以小说角色爸爸的钓具盒入设计灵感,直接设计了一个真的钓具盒,将书和小物件装进去,而书的封面看起来也是一个钓具盒。

《令人怀念的小学图鉴》

记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很私人却也可以共同拥有,或许是校外教学的游览车、一场演唱会时光,或是共度的晚自习生活。时间会流逝、景物也无法依旧,但那些曾经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可能在彼此心中仍历历在目,成为一种世代共有的往日情怀。

封面大部分的画面是插图,并绘制了一组复古的美术字体搭配。文字笔画刻意粗厚蜿蜒,错落在视觉中央,与细腻的插画形成视觉区隔。

书衣展开设计以仿旧校刊般的版面切割来整合文字与插图,作者译名与日文名称都成为了旧刊物的一部分。画面安排穿越书脊,从封面延伸到封底,从桌面小物到学校场景,一种微观至放大的过程,也是顺应时光轴线的另一种延伸安排。

《世界的浪浪在找家》

自古至今,信件书写一直是人类传递讯息的重要途径,写信,留下的不仅只是讯息,还有纸张的触觉、笔墨的气味与收摺胶贴的痕迹,是一种相当个人化的仪式。

设计者透过书名讯息将设计拆解成两个主轴:私密信件是隐密的、非量产的、手工感的,而博物馆则带有保存与收藏的经典意涵,希望将两者的特征揉和至《私密信件博物馆》整体装帧之中。

设计者选择以共同记忆中的牛皮卡裱贴成型,并将信封和信纸上的各式标签与手写笔迹自原始物件抽离、拆解再重组,先层层白墨后叠印四色,金属烫箔档案栏位与刀模贴纸(光滑与模造两款)手工裱贴,八个不规则的邮戳压印,成为一个仿佛真正存在的包裹。

最后选出几封历史信件作为配件,内含搜罗自这个世界的复刻历史信件与神秘空白信纸套组(附信封),期待读者阅读完毕后也提笔写下属于自己的私密信件,与这一百二十五封私密信件一同描述属于我们的美好年代。VX:chrisdn2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