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橘生淮南 娄炳成

 娄炳成 2020-10-15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句名言,咋一看,很有说服力,但仔细推敲,就会觉得它是偷换了概念。橘和枳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结出的是两种不同的果实,将橘从淮南移栽到淮北,绝不可能变成枳。譬如狗和猫,把狗带到任何地方它还是狗,绝不会因为居住地的变化就变成猫。但这句名言本身,还是很有道理,值得我们学习领会的。

  我们陇南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但我们依然不属于江南,而是属于黄土高原的大西北。但因为我们这里毗邻川北陕南,是北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气候,橘树还是可以生长结果的,从江南移栽过来,也是绝对不会变成枳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号召,强力推行,曾经在白龙江沿岸大量引进种植,也取得了成功,一时橘园遍地,硕果累累,是当时馈赠省城朋友、向上级部门进贡的上好礼品。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它由南国移栽而来,虽然没有变成为枳,但还是由于不服水土,十余年后品质严重退化,甜味逐年减少,酸味逐年增加,最终失去了市场,被大量砍掉了,只有少数农家还在果园里保留着。

  与橘树的移植正好相反,从遥远的地中海移植来的油橄榄树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成了白龙江沿岸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成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性林果产品。

  陇南的土特产很多,唯独油橄榄是“洋”特产。油橄榄的故乡在地中海一带。一九六四年,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访问阿尔巴尼亚,油橄榄被作为和平友好的象征,由阿尔巴尼亚赠送我国。周恩来安排林业专家,在全国选择气候土壤与地中海相似的地方试种。陇南武都的气候土壤条件,被林业专家认定最适合栽种,遂于一九七五年开始引进,在武都白龙江沿岸尝试栽种。

  改革开放以前,陇南武都已经试种成功,但那时间以粮为纲,只抓农业,油橄榄的种植没有得到重视,加工更是空白。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始得到重视,政府全力推广。因其生长期长,十几二十年后才能进入盛果期,急需脱贫致富的农家不大乐意接受,但政府以行政手段强力推进,以发展十万亩为目标。后来,栽种早的农户见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利益驱动下,如今已发展到三十万亩以上。陇南白龙江沿岸,海拔一千三百米以下的河谷、川坝、半山地带,连片种植,满目葱茏,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使得陇南武都成了闻名全国的三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

  陇南橘树和油橄榄树引进移植一成一败,其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凡是违背自然规律、违背科学的事情,都是不能干的,倘若依靠政府行为,强行蛮干,就会贻误发展的时间,造成经济损失,得不偿失,不被老百姓所欢迎。

  狗变换了居住地,依然是狗,不会变成猫,但狗的品种也是会退化的。譬如藏獒,世世代代生活在雪域高原,因其品种独特,世所罕见,被炒作到一只几百万上千万的身价,在利益驱动下,大量贩卖到内陆繁殖,结果退化成不伦不类的品种了。獒生雪域高原与橘生淮南,道理都是一样的,适者生存,强行挪窝,就会产生与主观愿望相悖的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