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文学】霜降闲话 || 李国忠(2019第三期纸刊选稿)

 牛晓玉 2020-10-15
作者简介
凤凰山人:本名李国忠,笔名庸之,昌乐县作协会员,远山文学特约作家,年近半百始涉文坛,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散见《宝石城文艺》、《齐都文苑》、《潍坊家庭》、《潍坊日报》、《白杨钟声》等报刊书籍和《凤凰城文学》、《远山文学》、《作家地带》、《读者美刊》等网络平台,参与编写《昌乐古今.朱刘辑》。2018年度远山文学优秀作家。
*欢迎聆听*
总编 | 晶莹 | 编辑 | 海之蓝
霜降闲话


作者:李国忠


霜降来临,季节已近寒冬 ,此时的北方,已是草木枯萎,花凋叶落的时候了,西风吹过,千里沃野上,晨露凝霜,一片银白,冰晶熠熠闪光。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这时的天气,如常多变,气温一般在十度上下徘徊,既有秋天的冷暖适宜,也有严冬的寒气逼人。民间在饮食、习俗上多有一些特殊讲究,目的无非是去凶除秽,祈福求吉,期盼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身体健康,平安顺适。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体现在节日习俗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登高赏菊是霜降时节普遍流行的一件雅事。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秋天“肃杀”之气太重。登高或赏菊能令人襟胸开阔,神情愉悦。


登高可以活动筋骨,增强体质,使心肺功能更加舒畅。且登临高处,极目远眺,还能领略祖国河山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的美景,更能使得自己心旷神怡,舒心悦目。心情好,一切皆好,心情舒展了,身体也就健康了。


菊花在古代被认为是“候时之草”,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白霜铺地,草枯叶落,唯有菊花,凌寒盛开,犹如严寒中的勇士,傲然挺立,气宇轩畅,给人以无限遐想与启迪。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折腰,为之讴歌。唐白居易说:“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诗人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更是把菊花放到了百花之首。时至今日,国内仍有许多地方举行菊花展,菊花会,以花会友,赏菊饮酒,以此表达对菊花的敬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霜降时节,饮食以清淡为主,也可通过适当食疗来补足阳气,驱走寒气。在北方人看来,柿子是一种不错的应时水果,秋天吃柿子,有暖胃的功效,不但可以御寒保暖,还能强筋骨,助体阳。柿子树原产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柿果一般在霜降前后成熟,素有“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的说法。登高远眺,漫山遍野,红色的柿叶,红色的柿果,一望无际,似云似霞。人在山中,吃柿子,赏美景,真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时的柿子,皮薄肉鲜,营养价值极高,且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是一般水果的2——3倍。假如一个人一天吃一个柿子,所摄取的VC就能满足一个人一天需用量的一半。


种种趣味盎然的霜降习俗,是人们对身体健康,家国兴旺的美好祁盼,这也使得各类民间习俗变得更加绚丽多姿,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的民间习俗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延续民俗,发扬民俗,更能增加民族凝聚力,更能激发爱国情怀。

总编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