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 | 萌哥物语

 蜗牛车志 2020-10-15

◆◆◆


.........................................................................

匠,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里,是带贬义的。比如绘画,声名赫赫的叫画家。稍不济的叫画师,而画匠就成了底层的手工业者,至今在艺术界,作者的风格如被评论为匠气重,也是严重的恶评。中国人更祟尚才情、灵气,变化, 讲究格物致知。认为工匠们埋头苦干,重复、偏执于一物,只合生存于社会的底层。木匠、铁匠,泥瓦匠等等都曾是最贫贱的职业。


说来我也算出身工匠世家,祖上是精细铁匠,所谓精细铁匠,不做大件的犁锄锹,只做家用的锅瓢盆壶,而到爷爷这辈,又改行当裁缝,家传的巧手,不到四十岁就成了无锡当年最有名的中装裁缝,专给大户人家做长褂旗袍。可惜再到了我的父亲,在知识就是力量的感召下,愤然埋头苦读,最后考上北大新闻系,改行码文字。中国大多数的工匠家族其实都是如此,但凡出个有点抱负的后人,就拼死跳出匠门,断了祖传衣钵。


◆◆◆

江户切子、南部铁器、越前烧、桑指物,这是经典的匠器闻名已久,无暇赴日亲近,借着这次“天工开物·匠心传承”的小展终能亲睹,唯美中不足的是场地太小,人太挤,对这些动耽耗上数月经年的物件,不花十几分钟静观颇为不敬。今天的人们都认为日本是个推祟工匠精神的民族,但鲜为人知的是,其实在七十年代泡沫经济的日本,大多数传统手艺也面临着转行、破产,今天这些被捧为神物的企业,几乎都有难以为继的黑历史,能活下来靠的也是苦熬。


所以当匠文化突然流行的今天,出现一种悖论,匠人们尝过了为匠的清苦,往往讳莫如深。而整天挂于嘴边的大多不是真正的匠人。企业喜欢频繁用“匠心”来标榜产品的品质。可是,匠,其实从来就不是品质和档次的量词,出于工匠的作品,未必就比大工业的批量品更实用更复杂,甚至更精巧。它只是代表一种态度,代表匠人们在一件物品耗用更多时间、精力和心思,对一件产品执拗的态度。   


◆◆◆

在展览现场,偶见LEXUS的logo,作为汽车记者,对这个品牌自然熟悉,说来LEXUS也的确是一个匠味蛮重的企业,虽然造着最现代化的复杂机械,但在工厂仍沿袭着很多工匠制的传统。而对细节的一些执着甚至到了不识时务的地步,譬如这两年LEXUS的产品特别畅销,处处断货,然而它仍然不扩产,保持着慢工细活的节奏。此外,和很多日本工匠型企业一样,LEXUS也不太喜欢宣传,比如这场展,作为主赞助商,居然场内也没见一件LEXUS的展件,只是带来了两个互动的小游戏,90秒内用左手单手折一只纸猫,60秒内把8块色差极小的木块正确排序,据说这都是LEXUS工人的入门级训练科目,只是降低了难度。身为工匠后人,我成了现场不多的完成者之一。


虽然正赶上北京入冬降温,展场仍然看客潮涌,场外摆放的一台LEXUS RX400h样车也引得不少路人拍照。在返回的路上,我在想,匠人们或许不太在意别人的关注,但能有这么多人欣赏和追捧他们,不再去孤守苦撑,终是件很好的事。

- the end -

.........................................................................

摄影、撰文/马萌   视频/刚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