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最优秀的化学老师一一马继文老师

 新用户14696243 2020-10-15

"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无疑不在说,自古以来,老师只是学生的指路人。在我觉得,马继文老师就是那学生最优秀的指路人之一。

我于安庆一所高中求学时,马继文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化学课,不是讲授化学资料第一章第一节的化学知识,而是讲知识与能力。

他就说:"有了知识,并不一定就有能力;但有了能力,就一定有知识。” 。

所以,学习的第一步是:积累知识。作为一个学生,第一步要做的便是:要将书本上的知识(包括老师补充的知识点)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去,像书本上的概念.定义.例题等,都要熟记于心,就例化学,连化学方程式包括计量数都要熟记于心,把书本或课本啃透,死搞课本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先把书读死,才能在后把书读活。

学习的第二步才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要想转化为能力,就必须通过应用。作为一个学生,要想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得做题,且一定量的题还是要去保证去做的。解题要有技巧(方法),只有有了技巧,才能快速运转。掌握了高中教学,所涉及到的所有技巧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就能考到个三本.二本;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就能考到个一本;百分之九十,就能考到北大.清华。而对技巧的灵感多少或掌握多少,就取决于,对书本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程度,尤其对书本中概念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程度。概念难呀,一个不怕概念.怕计算的学生,是个差学生;一个不怕概念.不怕计算的学生,只是个中庸之辈;一个怕概念.不怕计算的学生,才是个好学生;一个重视概念的学生,才可以登峰造极。审题是好学生最后难以逾越的难关。审题必定牵涉到语文水平,语文乃万科之本,语文不好,其他门科休想登峰造极。"(不是原话,是我一次性概括大致意思的我的话。)。

当年,已被多年名声的苦难折磨得,早已找不到真正的学习方法的我,在极为认真与兴趣地,听完马老师那节课那番话后,虽说感觉自己听不大懂,有些稀里糊涂,但却隐约感觉自己找到了自己曾经读书好时的感觉。就例小学,记得小学时,由于我读书尤其上课,十分认真专致,加之记忆力很好,所以那时的我,可说是把书本知识融化在了血液中,像书本上的概念.定义.例题等,我不仅对那内容很是清楚记得,而且连那在书本上什么位置都很是清楚记得。记得那时,我最后难以逾越的难关便是审题,总感觉:审题是一个将自己对书本知识尤其概念知识的理解,想办法融入到题目中去的过程,一旦发现自己原先对书本知识尤其概念知识的理解,真的是无以有办法融入到题目中去时,便会回头重新审思那书本知识尤其概念知识的每个字,找出那书本知识尤其概念知识所隐含着的意思或真正的意思或全部的意思,若是有时,把那书本知识尤其概念知识彻底理解透了,还是无以有办法融入到题目中去,也就只能重新审思题目的意思了,当然有时,不能融入到题目,是题目错了,但那种情况,毕竟是很少很少的。当审题成功了,即自己对书本知识尤其概念知识的正确理解融入到题目真正意思中去了,解题的方法或技巧自然是应运而生。当我隐约感觉自己找到自己曾经读书好时的感觉时,那时我内心顿时觉得自己遇到了那最优秀的指路人。

后来,其化学课堂上,其在遇到某些化学题时,讲解前其总爱说:"好学生做这道题只需多少时间,差学生做这道题又要多少时间.",然后是讲解好学生是个啥样做法,是不是需要动笔去做,差学生又是个啥样做法。记得当年的我,按马老师所说的好学生的做题方法或思维去理解题目,总感觉很费脑子,注意力要一直高度集中,待到许久后弄懂(在脑中弄懂)后,总感觉:那好学生的做题思维,是一种学习境界,是一种学习能力,是一种对课本知识尤其概念知识记忆理解得很是彻底以致解题思维跳跃式的体现;那好学生做题思维做题,基本上是不需要动笔的,只要在脑中想一番就能做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的我发现:不仅化学许多题,而且物理.生物许多题,不用动笔,我用脑子就能很快得出答案。而有那般质的飞跃,完全得益于我的一位老师一马继文老师。

2008年 徐鸿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