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不可以付现金?”你扫码给老人的钱他可能拿不到

 泰荣林黑皮 2020-10-15

来源:网络

你有多久没用过现金了?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就让人感到一阵恍如隔世:还真是…自从大家越来越习惯移动支付,带个手机扫个码,已经多久没摸过纸币了?

前段时间网上的投票结果,令人震惊,虽然有心理准备吧,但这结果还是相当的一骑绝尘。

具体有多久呢?

大概是久到外出付钱时,第一时间掏出来的是手机而不是钱包,然后熟练地点点点,屏幕向上,扫。

或是久到突然想不起怎么叫它了,现金?可电子钱包里的就是现金啊?一网友急中生智:“抱歉,我没带实体钱!”

甚至久到很多人已经认不出一年前发行的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了,摸来摸去还以为是假钞。

一时间,很久没见过现金的网友宛如刘姥姥本姥,瞅着现金傻了:这啥???

来来来,趁此机会,大家认识一下,这就是传说中的,现金!长这个样子!千万不要当成假币啊。

现在新版1元硬币的大小和样子,跟一毛一样。是的,“一毛一样”这个四字流行语出息了。

和以前2013年发行的1元硬币对比,2019版的真的好小巧啊。一网友的老妈当一毛花出去好几次。

新版5毛呢,不是金色了,长成这样了。

新版10元纸币,虽然这颜色有点太饱和,导致长得像是天地银行发行的假钱,但人家确实是真的!(这难道就是“走假钞的路,让假钞无路可走!”么

靠,这饱和度这亮度,真的是一股天地银行风...网友吐槽:这踏马什么阴间配色...

前段时间网友收到两张新版的十块还特意照了个相留念。

新版50元,真的好像啊……好清新亮丽的湖绿色啊。

最近网上都在聊现金的话题,不仅仅是调侃大家都不认识现金了,还有个令人有点心酸的原因:

虽然大家都在扫码,但移动支付好像也并没有方便到每一个人…

一位网友分享的买水果经历,让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现在很多爷爷奶奶出摊,顾客扫二维码付款,他们是拿不到钱的……

所以,大家出门还是尽可能带点现金吧,也不用100块,揣个几十块零钱就好,塞手机壳里挺方便的。

这个帖子下面有很多类似的经历,令人读之鼻酸,直想叹气。

老人家不识字,也不懂扫码,让亲人帮忙做一个收款码,钱进了亲人的账户不说,还迟迟不给她提现…

这样的事情,浮现了才发现竟然比比皆是。

年纪大的人还没来得及适应新的移动支付,就算支持刷码,也可能被身边人利用……实在令人心酸。

网络示意图

唉,评论越看越不是滋味,很多老人是真的弄不来自己账户的收款码...

网络示意图

有码的还能做成生意,没有码的老人,生意就更难做了,很多顾客没有现金,只能走开…

当然,实事求是的说,也不是每个老人出来做点小买卖,收款码会被亲人利用。对于多数老人来说,还是更习惯收现金。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年轻人学习能力强,必然会跟上变化的节奏,但是中国还有超过2亿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很难使用智能设备,就算主动学习,适应起来也十分不容易。

比如新冠疫情以来的健康码,就让很多老人十分为难,有的不理解什么是健康码,有的是老人机无法扫码,还有的压根就没有手机……

这个电子化的时代,让老年人进退两难的也不仅是健康码了,新冠时期只是格外凸显了这个问题。

其他诸如看病需要网上预约、就餐只有扫码点菜、坐车需扫乘车码、景区只有网上售票、停车场一律电子无人收费、打车只能通过APP……就拿预约挂号来说,有时候年轻人都要楞个好一阵吧。

不由得想起国庆期间,一张被赞10万+的图。

这是无锡火车站“无健康码由此进入”的告示牌,网友从这张告示牌上看到了“以人为本”:既不放松疫情防控要求,又给无健康码特别是老年群体提供具体的解决办法。

无数人盛赞:“一座城市的温度就体现在它如何对待那些被‘遗忘’的人”、“渡轮轰隆隆开过的时候,无锡这座城还有人撑着小船,渡步履蹒跚的人。”

更令人高兴的是,有这样温度的并不是一座城市。

评论里有人贴了郑州机场的一张类似的告示牌,“老年人入郑扫码帮扶点”,十分令人感动。

几十年后,年轻人也会变老,也会有一天跟不上新的变化,也会对着新的时代感到迷茫,所以每个人才更不能视若无睹、熟视无睹。

什么是真正的温柔、善意和同理心?从小事做起,大家方便的话出门还是带些零钱吧,遇到的是老人的话,还是多问一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