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天地】好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动力源泉

 行走花间 2020-10-15

作者:何灿熙  佛山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 编者按 

佛山市有一位老专家虽已86岁高龄,但仍坚持在临床第一线,每天坚持上班,他就是佛山市中医院医学影像科退休返聘多年的主任导师、主任医师何灿熙教授。

他是我省有一定知名度的放射学专家,又是多才多艺满腹经纶的才子,何教授曾任省政协委员和农工党佛山市委会副主委,86岁的他仍健步如飞,思维敏捷,神采飞扬,精神状态良好,举手投足之间充满活力,难怪他的同事说他是“18岁的心理年龄,20岁的生理机能”。何灿熙这位可圈可点的前辈,在养生方面有自已的领悟,他的养生之道很值得人们去学习和借鉴。

“养生学”是人们尤其是年长者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康包括肉体与精神,健全的机体加上良好心理素质才称得上健康,心态在养生学上占无可争辩地位。

关于'年龄',不少人受其困扰,一旦退休就自认衰老,从此心态消极,形象不保。“年龄”有不同概念,有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三者不完全是正相关的。前者不可逆,后二者却可变,有的很高龄仍思维敏捷,记忆清晰,精力充沛,活力无限。踏入退休年龄,不表明是衰老,许多人其精力、创造力还处于旺盛时期,还可学习掌握很多新知识、新技能,展现多方面的才华,甚至有新的成就。

我们要承认衰老自然过程的客观现实,不盲目挑战自己做力所不及的事,然而,思想上却要有'不服老'意识,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形象气质。

人有强大生命力和潜能,即使年长,器官机能一定程度上也会遵循“用进废退”法则,通过努力,潜能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减缓衰老进程,把它推迟十年、二十年或更多,活到八、九十岁甚至百岁很平常,“人生七十古来稀”已是一个过时的陈旧观念。如一旦消极放弃,自认衰老,这种自我暗示行为导致思想解除武装,形象自毁,衰老过程必然加速,病痛也会接踵而来。

众所周知,“病”会吓出来、气出来、忧出来、想出来、乐极亦会生悲。有认为70%的疾病是情绪病,紧张、激动、暴怒、惊恐、焦虑、多疑、烦恼、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容易诱发疾病,如胃溃疡、肺结核、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神经官能症、内分泌失调、甚至癌症等。

心态影响免疫力,免疫力体现在免疫系统的活力,具体表现为免疫细胞的杀伤力。它们是T淋巴细胞、K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以及能释放抗体的B淋巴细胞(所谓体液免疫)。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环路来调控。负面情绪使抑制免疫系统的激素增加,导致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低,这不仅使患病机率增加,同时也是促进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免疫细胞不仅清除侵入人体的细菌、病毒等异物,同时也不断清除人体衰老、死亡细胞以及突变细胞(如癌细胞),以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心灵意念,无论正面或负面都能左右机体的生理过程,许多病与潜意识有关,如对某一个病有恐惧观念,那么很容易造出病来;你老想你的病如何如何,那就永远被那个病缠绕折磨;当你不去想,而专心致志做一件事,蓦然回首,你的病会好起来,安慰剂、暗示疗法为什么能收到治疗效果道理在这。有学者观察一组癌症患者,发现81.2%病前曾受过不良意念影响与打击。医学家同时发现:通过正面意念想象,可提高免疫细胞数量,对癌症,或感冒都可收到不同疗效。信心是一种强有力的治疗工具,强化意念足以让机体自行矫正,甚至出现奇迹,绝症也可逆转。好心态带来好心情,好心情会激发身体活力和免疫机能,提高抗病能力。

人们对意念有种神秘感,相信它的存在,但不知力量从何而来,其实,它是来自人类本身,人体是一个能量场,通过大脑发出意念力,思想是因,与思想相一致的人生境遇是果,心脑合一。

意念与人体关系,心理学家霍金斯博士的试验证实意识决定身体,他对不同人种进行百万次测试,人体粒子振动频率即能量等级定为1-1000,凡表现痛苦、沮丧、发怒、妒忌、自私、怨恨仇视别人等负面情绪的人,测试频率在200以下,这种低能量等级的人都患有疾病。乐观、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能量等级均在200以上,数值越高,身心越愉悦健康。测试揭示了人体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关系,人体机能会随精神状态而有强弱起伏,改变身体粒子振动频率进而可改善身心健康。也证实“善恶报应”的存在,可见好心态多么重要,精神富足是健康的基石。

现实生活中,谁都会遇到种种烦恼和矛盾,受物质、荣誉、地位、利害、成败、得失困扰。如:从领导岗位退下来,风光不再或被人冷落;工作、待遇不顺心;人际间的冲突和恩怨;家庭的矛盾纷争;个人遭遇不幸等,这些都是坏情绪的根源。要把握住健康,就要练就良好心态,你不能改变现实,不能改变别人,但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事情的态度,好心态会成功自己,坏心态会毁灭自己。

遇事要泰然处之,坦然为之,以淡然之心笑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现今社会,在浮躁、虚荣、浅薄、势利、物欲横流、显摆炫富的恶浊氛围下,人在利害得失中穿梭,不要作过多欲望、过高企求和攀比,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智慧。

中医认为,养生最高境界是养心。人际间若能建立真诚、友善、慈爱、宽容的良好关系,种下“友善”的因,会收获“友善的果”。“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三分,同时收获七分快乐”是一种境界,良好心态是一笔精神财富,也是快乐的源泉。

有一哲理故事:一母有二女,大女卖伞,二女卖鞋,母终年忧愁,智者问其缘由,母说,晴天愁大女伞卖不出,雨天愁二女的鞋卖不出。智者听后说,你为何不换另一种思维方式,晴天二女的鞋好卖了,雨天大女的伞又好卖了,那不就天天快乐吗。

故事引出了两种思维方式,即灰色思维与阳光思维。

阳光思维有别于阴暗、消极、悲观、痛苦、失望的灰色思维,它积极、乐观、充满生命力,它是健康快乐人生必须具备的,它能带来信心和力量,迷茫中找到方向,黑暗中见到光明,逆境中寻到出路,困难中看到希望。它是人生经历的积淀,是自我修养、思想磨练和提升,也是智慧和意志的体现。

人生经历风风雨雨,生命历程不会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沿途崎岖不平,荆棘丛生,凶险四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时刻要经受考验,拥有良好的心态、强大的心理素质、坚毅的意志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才具有抗逆境能力,才能从容面对、化解困境,笑对“生命中难以承受之轻”。

阳光心态和阳光思维是人活得潇洒、快乐、生活质量高、年轻健康长寿的动力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