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木堡一战,大明王朝转折点,居然是因为太监想青史留名?

 泠江阅读 2020-10-15

朱元璋一统南方之后,不多久就开始了对北方的北伐。从此开始了对大元帝国几十年的穷追猛打。直接打得大元皇帝逃出北京,重新回到漠南。但是,朱元璋还是觉得不满意,直接打得大元只能往全是沙漠的漠北钻。后来,由于靖难,明朝暂时放松了对漠北的北伐。朱棣一上位不久,立即组织北伐。总之,明朝前期打得大元帝国那是找不到北。但是,仅仅不到50年,这种局势就被逆转。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轻信太监王振之言,贪功冒进率二十万大军北伐。于土木堡被瓦剌大军追上,全军溃散,伤亡过半。从此,大明王朝对北方的军事行动陷入被动,攻势由攻转守。

1.

都是“王振”惹的祸

王振原本是一位屡试不中的秀才,多次参加科举,却是屡屡名落孙山。这位大哥也是个狠人,王振为实现当官的梦想(哪怕是太监),直接修炼《葵花宝典》去了。但是,明朝其实当个太监也不容易。在明朝内宫,“太监”其实是一种官职,而刚进宫的太监,其实并不算太监。这时进宫的他,其实没有任何职位什么都不是。

这也就导致了王振在进入宫墙之初时,饱受了其他同仁的欺侮。加上他们因为修炼《葵花宝典》算不得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为此遭受世人冷眼。加上宫里都是修炼《葵花宝典》的人,他们内心比较阴暗,做事阴狠,跟这样的人处了几十年,王振的心理已经扭曲到极致了。

但是,还是上天眷顾他,他作为宫中为数不多的文化人,被指派去给明英宗做伴。(这里就要说一说为什么太监的学识水平不高,首先当太监的人家里都比较穷,毕竟有钱人家的孩子,谁愿意送他去练功呢?这就导致了他们没有办法读书。)就这样,王振从小就陪着明英宗长大,明英宗也十分的信任他。哪怕最后王振死于沙场,最后连累朱祁镇被困在瓦剌,他内心深处都没有怪过王振。甚至,在王振死后,朱祁镇还帮他建石庙供奉他。

所以,当王振提出要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时候,尽管朱祁镇刚开始是不愿意的,但是为了王振,明英宗还是不顾大臣们的多次反对率领着大军出发了。就这样英宗带着六部九卿,或者说王振带着六部九卿走上了不归路。

2.

明朝由盛转衰的起点,二十万精锐损失过半

浩浩荡荡的大军从明都出发,前往大同意欲与蒙古大军决战。结果大同还没有到,战败的消息雪片般从前线传来,明军此时仍然不知自己的情报系统已经完全被敌方渗透。但是战败的消息以及连绵的阴冷天气让很多将士的士气大减,群臣纷纷要求南归。王振对此不满竟要求群臣上前为军士加油。在朱勇的几万大军被全歼之后,明英宗终于明白这不是儿戏,下令班师回朝。而从出发到班师回朝,一路上基本都是王振在指挥。你信吗?没错,这是真的!

也先从明军出京师之时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片大肥肉,从始至终他的目标都是明英宗。当得知明英宗撤退的时候,也先下令快骑追赶,绕过明军的防线直接去追明军。而王振掌控大军,同时忽悠皇帝,带领着全军缓缓而退。大臣们,将士对王振已经充满了怨言,在到达土木堡之时,王振下令休整多次。正是最后到达土木堡时,再次休整,此时距离不远处的明军关卡只有几小时的路程,也先在此时追上了。

等待明军的将是一场大屠杀,通过明军内部的间谍,也先成功追上了。此时明军正在休整,他下令直取皇帝大营。

在明军休整的时候,响起了满天的杀声,他们匆忙间去准备作战,却被蒙古铁骑直接冲垮。这一战,直接将明朝军事打垮了几十年。同时,在今后面对北方的战争,明军从攻转为守,陷入被动,明朝再也没有组织北伐。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只能依靠长城为屏障,退守边关。

明军伤亡过半,后来回收兵器时,收获神机营火器一万门,炮弹数不胜数。

3.

土木堡的后续影响

也先在取得土木堡的胜利后,率军南下利用上皇英宗向明朝索取巨额财物。同时,率领几万蒙古瓦剌军进攻北京城。

当时北京城内,百姓人人自危,都说蒙古兵要来了。而六部九卿全部战死,朝野一空。大臣们纷纷要求南撤南京,立南京为首都。百万民众感到恐慌!明朝差点覆灭,同时开始走向衰落。若非于谦站出来要求守城,带领残兵老将驻守北京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为明朝延续了寿命,否则,明朝就寿终正寝了。

有人说,这一战是明朝衰落的起点。这直接导致了明朝军事衰落,对边防的力量极大的消减。明朝开始内缩军事力量,推手边关。再也没有力量组织北伐,同时对北方的地区掌控力下降,这也为东北努尔哈赤带领女真族崛起创造了条件。直接为后世埋下隐患。

明朝这正是因为这一战的后续影响,士兵对蒙古兵再也没有前期的那种锐势。并且由于安定了几十年,边防的士兵少经战事,没有了当年朱元璋,朱棣打蒙古人的那种气势。汉人士兵不敢上马与蒙古兵对决。反而是蒙古人经常南下,袭扰边境。明朝皇帝朱祁镇被困,也让他再也不敢御驾亲征。即使是重新回到皇帝的位置,他也再没有提起过北伐,边境的事情只要稳住就好。而且因为他御驾亲征开的头并不好,后世大臣都力劝皇帝不要亲征。

并且,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士兵,就一战,打没了。明朝此后又恢复了很久。大臣们后来看见北伐就得想想掂量一下。

以防——

“一失足成千古恨。”怕是连恨都没地方去恨。

感谢您的阅读!

您还可以通过下方二维码获取更多“泠江阅读”的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